看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二 )


【看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周围的人看不下去了 , 纷纷为季羡林打抱不平 。
“是你的孩子自己摔倒 , 这位先生好心去扶了起来 , 你倒好 , 还骂别人 。”
在众人的指责下 , 孩子妈妈自知理亏 , 灰溜溜地离开了 。
事后 , 臧克家问季羡林:“你明明被人误解了 , 她骂你 , 你为何不还嘴?”
季羡林笑着说:“向一个骂你的人还嘴 , 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纠缠 , 这是一个不好的开始 。”
与烂人纠缠 , 为烂事费心 , 是最不明智的生活态度 。
事情分轻重缓急 , 认知也分三六九等 。
很多琐事本就分不出高下 , 争不出输赢 , 只会白白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 。
好的人生 , 要有不争辩的从容 , 不较劲的智慧 。
一笑而过 , 心平气和 , 方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有价值的事物中 。
03
成熟即是包容不同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一个验证“投射效应”的实验 。
他向80名大学生征求意见 , 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牌子在校园里走动 。
结果 , 有48名学生愿意 , 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愿意背 。
而那些拒绝背牌子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 。
人们习惯于将自己的认知强加到别人身上 , 认为别人理应和自己一样 。
生活中 , 我们总是拿自己的喜好去要求别人 , 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 。
甚至试图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 , 强行影响和改变别人 。
但世间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 , 更不会有与你性格、三观完全相同的人 。
正如作家特德·姜在《你一生的故事》里所说:
“成熟意味着看到差异 , 但又意识到差异并不重要 。”
迥异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 , 会塑造出各不相同的习惯、思维和生活方式 。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 , 是尊重差异 , 接纳不同 。
作家三毛和漫画家蔡志忠 , 是一对惺惺相惜的好友 。
三毛开朗外向 , 生性浪漫 , 喜欢无拘无束的漂泊;
蔡志忠却低调内敛 , 沉默寡言 , 习惯深居简出 。
二人性格截然不同 , 爱好也并不相似 , 却能互相尊重 , 彼此欣赏 。
蔡志忠会买三毛的书 , 认真阅读后 , 像粉丝一样给三毛写信 。
三毛会为蔡志忠的作品作序 , 看到他的作品登上畅销榜 , 也由衷地为他开心 。
但他们从不刻意安排见面 , 也不勉强对方融入自己的生活 。
三毛缺钱想要卖房时 , 蔡志忠让报社工作人员转告她 , 自己可以出钱买下 。
后来 , 三毛又反悔说不想卖 , 蔡志忠也并未追问原因 , 而是尊重她的决定 。
互不强求 , 互不干涉 , 让他们成为彼此一生的至交 。
想起康德说过的一句话:
“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 , 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 , 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 。”
与人相处的过程中 , 最忌讳的就是太过自以为是 。
看到别人跟自己的习惯不同 , 就认为对方没见识;
听到别人跟自己的意见不一 , 就觉得对方爱抬杠 。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 , 不是看过多少书 , 去过多少地方 , 而是允许别人跟自己不一样 。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任何事情 , 没有对错 , 只有接受与不接受 。
用智慧改变能改变的事 , 用胸怀包容不能改变的事 。”
很多烦恼不是来自外界 , 而是来自内心 。
气度变大 , 对他人的抱怨就会越来越少;格局变高 , 与他人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