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1克镭的故事:放射性开启深远的人类未来( 二 )


对当时的许多思想家而言,更为令人沮丧的应该是“未来时间”与“逝去时间”的比例 。1893年,一位爱尔兰天文学家表达了大致的观点,宣称我们的“太阳已经耗散了它原本可能被赋予的能量的五分之四” 。进化已经进行了如此之久,却没有时间走得更远 。
随着19世纪接近尾声,人们对于人类在地球上的遥远未来,似乎仍然没有多少乐观的空间 。然后,到了20世纪初,随着放射性的发现,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1903年3月,居里夫妇证明了镭可以持续放射出惊人的热量 。这来自于镭自身的原子内部,而不是与其周围环境的能量交换 。换言之,放射性原子就是熔炉 。
原子内部的能量规模是惊人的 。这种以前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能量富矿,随着原子自身的解体而逐渐发散——有时能持续数十亿年 。也许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1903年制造的一个由镭提供动力的时钟:有人预测它可以“滴答”上千年 。
这些发现让当时的科学家们兴奋不已 。几个月后,一位天文学家提出,放射性可能“为太阳的能量来源提供了线索” 。另一篇文章赞扬居里夫人对这种“新能源”的“意外”发现:如果太阳是通过“释放原子能”——而不是“懒洋洋”的坍缩——来为自己提供能量,那我们就不得不考虑若干因素,将“宇宙时间尺度”延长 。
英国报纸《每日邮报》迅速发表了一篇文章予以回应 。“拯救地球的镭”,文中大胆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地球的未来宜居年限从短短的数百万年,一下子膨胀到了“数亿年” 。到1920年时,专家们认为地球还有“150亿年”的日照时间 。
当时的科学家一直相信地球“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最后一个冬天”,他们很乐于接受这些位于物质核心的微小“原子炉”,它们似乎可以为我们的世界提供更大数量级的能量来源 。从此之后,人们再也不用相信“我们拥有的是一个衰微的太阳”,带着衰老的“红黄色调”;一位采访人员惊呼,镭已经“前来拯救”,无限期地延长了“宇宙时间表的前后范围” 。
到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对地球未来的估计继续加码 。杰出的物理学家詹姆士·金斯将原子描述为“纯粹的瓶装能量”;他大胆估计,我们的太阳保留了足够的“未破碎的瓶子”,可以再释放出一万亿年的阳光 。尽管这后来被证明是过于乐观——太阳的预期寿命在20世纪60年代被削减到50亿年——但也恰恰说明了地球未来宜居时间的范围在扩大 。
1929年,为了向公众展示未来的潜在时间尺度,詹姆士·金斯描绘了在硬币上放一张邮票,再将二者放到20米高的方尖碑顶上 。邮票的厚度代表着有记录的历史;邮票和便士合起来代表了我们人类的存在;从邮票到方尖碑底座的距离则是地球的年龄 。金斯并没有就此止步 。他计算了如果地球的可居住时间还有一万亿年,那这些邮票一张张叠起来会有多高——“像勃朗峰一样高,”他总结道 。
詹姆士·金斯称,人类是“黎明的生物”,前方有着“难以想象的成就机会”和“未经探索的潜力” 。
科学探索|1克镭的故事:放射性开启深远的人类未来
文章图片
霍尔丹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审判》(The Last Judgment)插图,刊登于1927年2月26日的英国画报《The Graphic》
其他研究者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智人仍然是一个年轻的物种” 。放射化学家们则在庆祝“精神面貌的深刻逆转”:物理学曾指出人类的成就顶峰存在于过去的某个“黄金时代”,但现在却预示着可能存在于广阔的未来 。
总而言之,居里夫人的发现完全颠覆了预期的未来与已确定的过去之间的比例 。人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原先认为的生活在历史的末期,而是可能生活在历史的开端 。现在,人类的宇宙不再衰老,而是看起来相当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