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去哪里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美本申请的竞争日益激烈 , 准留学生家长们对此感到非常焦虑 。 为了进入梦想的大学 , 忙前忙后 , 听各种讲座 , 阅读各种文章 , 生怕哪个小细节没注意影响了孩子的前途 。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 , 来自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英剑教授 , 他毕业于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 获博士学位 , 后赴美国著名“常春藤盟校”宾夕法尼亚大学英语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
在他眼中 , 名校“头衔”是否重要?人生的意义到底由什么决定?
相信接下来的内容 , 一定能为你带来启发!
—正文—
进一所名牌大学 , 特别是顶尖大学 , 几乎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梦想 。
但这样的梦想并非人人都能实现 , 甚至残酷地说 , 绝大多数人的名校梦根本无法实现 。
那么 , 人们不禁要问:上名牌大学真的那么重要?进不了名牌大学就不能有所作为吗?
回答是否定的 。 因为——
忘掉哈佛与斯坦福
上什么样的大学真的不重要
在美国 , 凡是走正常程序申请入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 在每年的二三月份 , 无不在焦灼、期盼的等待中度过 。
而进入顶尖大学的渴望 , 无疑是引发人们焦虑的最重要原因 。
最终能够进入一流大学的人毕竟是少数 , 而能够进入像哈佛、斯坦福这样顶尖大学的 , 更是少之又少 。
据统计 , 哈佛大学连续七年录取比例都在下降 。 以2022Fall为例 , 共有61,220名高中生申请入学 , 最终录取的学生数为1,954名 , 比例仅为3.2% 。
这就不得不使人产生一个疑问:上什么样的大学 , 真的重要吗?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去哪里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文章图片
对此 ,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布鲁尼FrankBruni在出版的著作中给出了响亮的回答——你去哪里上大学 , 并不意味着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
该书刚一问世 , 就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 《华盛顿邮报》更是用了“忘掉哈佛与斯坦福吧 , 在哪里上大学真的没那么重要”这样醒目的标题加以报道 。
在这本书中 , 布鲁尼给出了大量的例子 , 用了很长的篇幅讲述了美国各个年龄段以及各个领域中成功者的故事 , 而这些成功人士并没有从名牌大学获得过学位 。
布鲁尼给出的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例子是 , 他调查了《财富》所排列的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前100名 , 所有美国出生的CEO中 , 仅有30%的人进入的是美国常春藤盟校或者同类高水平的一流大学 。
比如 , 华特迪斯尼公司的CEO艾格就毕业于一所小型文理学院伊萨卡学院 , 而且他本人也没有像其他高管那样去读一个MBA 。
进入名牌大学或许能够在自己未来的履历上增添一些教育世家的谱系 , 看上去引人注目 。
但在布鲁尼看来 , 相较于只是去考虑进入“名校” , 认真考虑进入“适合自己的那所高校” , 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去哪里上大学,并不意味着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文章图片
大公司喜欢录用哪些大学的毕业生?
布鲁尼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 究竟是谁在追求“名校效应”?在他看来 , 对顶尖高校最为迷恋者 , 首先是家长 。
他说 , 这类家长可以分为两类 。
第一类是那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未来激烈竞争中占有优势者 , 他们迫切希望孩子能够进入名校从而占得先机 。
对这些家长的殷切期望 , 布鲁尼表示理解 。
而第二类家长 , 在布鲁尼看来 , 不过是追求个人的虚荣而已 , 如果孩子能够进入名校 , 家长会觉得很有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