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为何人类的睡眠时间在灵长动物中是最短的?( 二 )
这样看来 , 人类经过进化 , 所需的睡眠时长的确比我们的灵长类近亲要短 。萨姆森在2018年开展的一项研究中指出 , 人类是通过缩短非快速眼动睡眠时长实现这一点的 。大部分快速眼动睡眠都与生动的梦境相关 。这就意味着 , 假如其它灵长类动物也会做梦的话 , 那么我们每晚花在做梦上的时长占比也许是最大的 , 睡觉的时间也较为不固定 。
为弄清人类睡眠的进化史 , 萨姆森在2021年发表在《人类学年鉴》上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社会睡眠假说” 。他认为人类睡眠的进化历程主要围绕“安全”这一主题 , 尤其是群居生活的安全问题 。萨姆森认为 , 人类之所以进化出了时长较短、时间较为灵活、且快速眼动睡眠占比更高的睡眠模式 , 也许与人类开始在地面上睡觉后遭遇的威胁有关 。他还指出 , 群聚而眠是增加睡眠期间安全性的另一要点 。
“我们应当将早期人类的营地想象成蜗牛的壳 。”萨姆森指出 。人类也许会聚集在一起生活、共用简单的棚屋 , 还会点燃火堆 , 在取暖的同时驱除虫蚁 。有些人睡觉 , 其他人则负责放哨 。
“有了这层‘壳’的保护 , 你随时可以回到安全区内、小小地睡上一觉 。”萨姆森设想道 。不过在这一方面 , 萨姆森和耶迪什有着不同的看法 。萨姆森称 , 哈扎人和马达加斯加的一个种族经常小睡;但耶迪什则指出 , 根据他在这一领域的经验 , 打盹其实很少见 。)
萨姆森还认为 , 这些睡眠“保护壳”对古代人类走出非洲、进驻更寒冷地区起到了促进作用 。因此 , 他认为睡眠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
文章图片
我们真的如此特殊吗?
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进化生态学家伊莎贝拉·卡佩里尼指出 , 这种想法是有道理的 。她和同事们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 , 平均而言 , 被捕食的风险越大 , 哺乳动物睡得就越少 。
但卡佩里尼并不确定 , 人类的睡眠比起其它灵长类动物真的有看上去那么特殊 。她指出 , 目前关于灵长类动物睡眠的数据全都来自人工饲养动物 。“我们对这些动物在野生环境中的睡眠习性还不甚明了 。”
由于压力影响 , 动物园或实验室中的动物睡眠时间也许比自然状态下要短 。但卡佩里尼指出 , 由于它们终日无所事事 , 睡眠时间也可能反而更长 。而且实验室中的标准环境为12小时明、12小时暗 , 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体验也大相径庭 。
在马克斯·普朗克鸟类学研究所专攻鸟类睡眠的神经科学家尼尔斯·拉滕伯格也赞同萨姆森的看法 , 认为人类睡眠的进化历程非常有趣 。但他也指出:“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其它灵长类动物睡眠时间的测定是否准确 。”
我们的确有理由怀疑这一点 。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 , 拉滕伯格和同事们在三只野生树懒身上连接了脑电波检测仪 , 发现它们每天要睡9.5小时 。而在之前一项针对人工饲养树懒的研究中 , 记录下的树懒睡眠时间竟长达16小时 。
如果能从野生动物身上获取更多数据 , 睡眠研究人员将受益良多 。“但这么做存在很大的技术挑战 。”拉滕伯格指出 , “虽然树懒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得比较驯服 , 但我感觉 , 灵长类动物估计会很想把检测仪器摘下来 。”
- 科学探索|科学家研发毫米级机器人 可实现人体内靶向给药
- 科学探索|野生蝙蝠被发现可在4年后识别跟食物奖励相关的铃声
- 科学探索|盘点大自然6种能使身体部位再生的动物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的光学舱: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2024年投入科学运行
- 科学探索|科学家发现了本质上不会衰老的物种
- 科学探索|问天实验舱器箭组合体今天进行垂直转运
- 科学探索|新研究揭示了大象是如何避免癌症的
- 科学探索|一种新开发的抗生素被发现可以杀死耐药性细菌
- IT|人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全长结构首次测定
- 科学探索|增材纺织法造出人工心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