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文化观察|《五星出东方》:以舞绘文物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块织锦,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巧合的是,当时考古队长之一正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 。以此为题材的舞剧,打通古今之间的界限,让这件珍贵文物重新绽放出无与伦比的魅力与勃勃生机,全国巡演一票难求——
《五星出东方》:以舞绘文物

五星|文化观察|《五星出东方》:以舞绘文物
文章图片


五星|文化观察|《五星出东方》:以舞绘文物
文章图片


五星|文化观察|《五星出东方》:以舞绘文物
文章图片

大众日报采访人员 朱子钰
万象更新的灯火人间,一块块汉画像砖在舞台浮现,舞者着“盛世衣冠”,翻飞舞袖实力演绎“三道弯”,动静间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演绎到极致……以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题材创作的舞剧《五星出东方》登上多台元宵节晚会,两次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直呼“这是又一部文化自信之作” 。前不久,《五星出东方》开启了全国巡演,并于2月26日、27日在山东省会大剧院精彩上演,现场座无虚席 。
用舞蹈讲好文物的故事,突出其背后的深厚精神内涵,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挑战,但《五星出东方》极具风格的创作、丰富多元的舞蹈语汇、跌宕起伏的剧情设计都给山东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谈及作品出圈的原因,该剧总编导、国家一级导演、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王舸毫不讳言:“最重要的是好看 。精美的艺术作品满足了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产生情感共鸣,这与本土文化自信的大环境分不开 。”
舞蹈最适合展现
这一国宝级文物的历史风采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的出土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块织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历经千年,色彩依旧艳丽如初 。更为巧合的是,当时考古队长之一正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闻者无不称奇 。
面对如此珍贵的创作题材,主创团队在艺术形式的选择上慎之又慎,力求找到最完美的表达语言 。“在我们原来的认知中,舞剧属于小众的剧种 。在选材的时候,团队在音乐剧和舞剧中进行了多次探讨后发现,舞蹈确实最适合展现这一国宝级文物的历史风采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五星出东方》制作人董宁说,“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并没有太多的史料支撑,所以需要更多的艺术想象填补 。舞蹈是最原始、最本真、最普泛的人类艺术形式,且舞剧的叙事表现需要通过舞蹈来体现 。恰恰是这样一种朴素的形式,可以弥补历史信息稀缺的短板,在舞台上生动地呈现鲜活的考古故事,释放出织锦护臂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
《五星出东方》在巡演过程中,受到了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观众的好评,一票难求,完全超出了董宁的预期 。“从创作过程到市场实践,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舞剧已经大众化了 。它的时代审美、创作者艺术观念都在发生新变化 。”她说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直言,自己几乎是“又哭又笑”地看完了整部剧,颠覆了对舞剧的认知:原来舞剧可以用这么多种元素来讲故事、国宝的舞蹈艺术景观如此美轮美奂、服装道具的精致优美程度令人惊讶 。
舞台之外,很多观众基于不同视角分享、解读一些舞蹈片段,在互联网形成了口碑效应,也为作品带来了更大的延展空间,体现出艺术家独具创新的智慧与思考 。中国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认为,通过舞剧成功对文物IP艺术解读,观众在欣赏多姿多彩的舞段和精良考究的服化道灯光舞美设计的同时,记住了人物,记住了故事,记住了这块汉代国宝级文物,进而结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主旨被观众所接受也是润物无声、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