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降雪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文章插图
1、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 。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 。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 。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因此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 。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
2、凝结核: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 。但这样大的过饱和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 。因此没有凝结核,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 。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 。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他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 。
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花 。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 。降雪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降雪形成的基本条件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降雪形成条件
1.大气中需含有较冷的冰晶核 。
2.充分的水汽 。3.0℃(冰点)以下 。如该冷空气相当强烈,并带着湿气,1℃至10℃的气温同样可以降雪 。
能降雪的地方: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 。
降雪的等级划分
降雪等级标准通常是指在规定时间段内持续降雪或降雪量折算成降雨量为等级划分的标准 。该标准一般采用持续时间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 。
以24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其中,降水量0.1~2.4毫米为 小雪 ,1.3~3.7毫米为小到中雪,2.5~4.9毫米为中雪,3.8~7.4毫米为中到 大雪 ,达到5.0-9.9毫米为大雪,7.5~14.9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
以12小时降水量为划分标准,其中,降水量0.1~0.9毫米为小雪,0.5~1.9毫米为小到中雪,1.0~2.9毫米为中雪,2.0~4.4毫米为中到大雪,达到3.0~5.9毫米为大雪,4.5~7.4毫米为大到暴雪,降水量达到或超过10毫米为暴雪 。
降雪量与积雪深度的对应关系
当降雪落地后无融化时,一般而言,在北方地区1毫米降雪可形成的积雪深度有8-10毫米,在南方地区积雪深度有6~8毫米 。
雪的作用介绍
雪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经常用雪水洗澡,不仅能增强皮肤与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而且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如果长期饮用洁净的雪水,可益寿延年 。这是那些深山老林中长寿老人长寿的“秘诀”之一 。
雪为什么有如此奇特的功能呢?因为雪水中所含的重水比普通水中重水的数量要少1/4 。重水能严重地抑制生物的生命过程 。有人做过试验,鱼类在含重水30-50%的水中很快就会死亡 。雨雪形成最基本的条件是大气中要有“凝结核”存在,而大气中的尘埃、煤粒、矿物质等固体杂质则是最理想的凝结核 。如果空气中水汽、温度等气象要素达到一定条件时,水汽就会在这些凝结核周围凝结成雪花 。所以,雪花能大量清洗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故每当一次大雪过后空气就显得格外清新 。
对于农村人来说,下雪是给庄稼加了一床被,又湿润又松土,预示着丰收 。对于城里人来说,下雪只是改善了空气质量,增加了游玩的乐趣 。
其实雪还有其他的医疗作用,它可以去火、明目、降血脂等等 。
据测定,一般新雪的密度每立方厘米为0.05-0.10克 。所以,地面积雪对音波的反射率极低,能吸收大量音波,能为减少噪音作出贡献 。
雪的保温作用
积雪,好像一条奇妙的地毯,铺盖在大地上,使地面温度不致因冬季的严寒而降得太低 。积雪的这种保温作用,是和它本身的特性分不开的 。
我们都知道,冬天穿棉袄很暖和,这是因为棉花的孔隙度很高,棉花孔隙里充填着许多空气,空气的导热性能很差,这层空气阻止了人体的热量向外扩散 。覆盖在地球胸膛上的积雪很象棉花,雪花之间的孔隙度很高,就是钻进积雪孔隙里的这层空气,保护了地面温度不会降得很低 。当然,积雪的保温功能是随着它的密度而随时在变化着的 。这很象穿着新棉袄特别暖和,旧棉袄就不太暖和的情况一样 。新雪的密度低,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就多,保温作用就显得特别强 。老雪呢,象旧棉袄似的,密度高,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少,保温作用就弱了 。
【形成降雪必须具备哪些条件,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推荐阅读
- 没高中毕业证能上本科吗
- 矛盾关系要求哪些项必须要相同
- 房屋维修基金必须交吗 房知识
- 大额存单必须本人去吗
- 玉石一般在山上什么地方形成
- 沙漠越野技巧 5个必须掌握的方法
- 继承的意思是必须死吗
- 防晒霜要用卸妆水吗 用防晒霜是必须用卸妆水清洁嘛?
- 半夏存在副作用 服用时必须谨慎
- 形成海洋温差能的源头是什么 形成海洋温差能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