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专家力推的晚年幸福“处方”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内心更加脆弱 。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由于空巢、疾病、丧偶和退休等各种生活的巨大变故,突然变得寂寞、孤单 。在内心深处,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突然而来的事实,继而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出现 。那么,老年人该如何拥有幸福晚年生活?希望您仔细阅读过本篇文章后,能够得到一些启示从而乐享人生夕阳红 。
A
退休初期:心理失落、心生怨恨
敏感人群:脸皮薄、爱面子的领导干部
刘先生退休之后,变身“家庭煮夫”,买菜、洗衣、做饭,这些事在他退休之前碰都不碰,而如今却变成了日程表,每天必做!想想他之前在某大学文学院里担任副院长时的风光,现在却每天围着灶台转,心里就憋着一股气,所以,他常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对着老伴发脾气 。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说,这种情况在退休的老年人中并不少见,尤其是一些离休或退休的干部,从领导岗位上“急刹车”,就进入了退休生活,这期间毫无缓冲状态,于是就无法适应这种社会角色的转变 。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在新旧角色间出现了矛盾和冲突,而自己又无法过渡,就会出现言行举止、性格情绪的变化,要么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不言不语,要么急躁易怒、坐立不安、唠唠叨叨、行为反复或无所适从 。
建议:退休后学会两样事——学和玩
为了避免自己无法适应退休生活,因而在55岁的时候(男性)就要调整心态,看淡权力和地位,甚至可以主动退居二线,以做好退休的过渡 。
贾福军指出,在退休后有两件事是必须要做的——学和玩 。学和玩,都是老年人与社会保持接触的最重要方式 。另外,退休之人,最怕的是这辈子什么爱好也没有 。那些“工作狂”退休之后,一定要发掘、培养一项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仅仅把自己圈在家庭生活当中 。
B
空巢老人:生活没了目标,孤独又寂寞
敏感人群:生活重心在子女和丈夫身上的女性
秦女士今年52岁,在年轻时就辞职在家,专职做起了家庭主妇,相夫教子,伺候公婆,日子过得很充实 。直到去年,儿子出国留学后,她开始出现了各种不适,一是身体上开始出毛病,血压、血糖都不稳定,还常常头晕、心慌;二是情绪上总不开心,由于老公是公司老板,在家的时间很少,两人沟通的机会不多,她便把注意力转向老公,开始查看老公手机,偷偷跟踪甚至怀疑老公有外遇,夫妻关系十分紧张 。每每想到儿子不在身边,老公又对自己不理不睬,悲催的现状让她相当郁闷 。
贾福军说,显然这位秦女士在心理上还没有做好接受“空巢”状态的准备 。以前,她的生活都是以老公、孩子为中心,子女一旦离开了她,便失去了生活重心,甚至失去了自我,整天无所事事,进而开始与老公闹矛盾 。
建议:孩子成家后不妨找自己的生活
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 。贾福军说:“空巢是正常的,不空巢才奇怪!”所以,当代老年人要抛弃那种传统的“养儿防老”,把子女留在身边、依赖子女的想法 。对于子女来说,客观上要去闯世界;在主观上,也可能不会愿意跟父母住在一起 。
当然,有一些父母,子女虽然也离开了自己,但他们觉得“有我在,怎么算是空巢”?他们会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即使子女不在身边,晚年生活也相当惬意 。完全不是那一幅“孤独、寂寞”的凄惨画 。贾福军认为,父母一定要明白一点,在今天,下一代的价值观已与过去的人完全不一样,他们正在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道德方式和行为准则,甭管我们多盼着他们能“常回家看看”,或者他们心里为不能“常回家看看”多么内疚,他们也是该玩就玩,不会把他们享受生活的时间用来陪家长 。
作为父母,在子女都成年,求学、成家立业之后,不妨转移心思,动起手来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儿,既充实生活,又填补孤寂,烦忧也就失去了容身之处 。
C
患了重病:埋怨恐惧,不知所措
敏感人群:喜欢钻牛角尖,对死亡无比恐惧的老人
夏女士的老伴,在前几年查出来患上了肝癌,由于肿块较大,医生建议要立即手术 。但是,他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内心一下子就坍塌了,整日唉声叹息,茶饭不思 。勉强接受了手术,但体重下降很快,身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术后三个月癌症就转移了 。最后半年人就去世了 。
贾福军说,很明显,这位老人对癌症的惊恐、担忧、害怕一系列负面情绪,是其治疗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也有很多癌症患者是“带瘤生存”的,他们甚至被称为“临床治愈”,而这治愈的患者常常就是坦然接受患病的事实,并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应该明确地认识到,一旦患了癌症,着急、悲伤、忧郁都于事无补 。相反,只会加重病情 。而采取积极、主动、坦然处之的态度,尽量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战胜癌魔的信念,努力配合医生治疗,对于稳定和改善病情,延长生存期是十分有益的 。
建议:给子女作出正面表率
刚发现癌症时,几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症状,这时候一定要找自己可信赖的医生,给自己心理进行调整 。作为家里的长辈,面对“困难”更应该做出正面的、积极的表率,而不是被困难一击即溃 。其实,自己面对肿瘤的态度,也影响着子女今后面对各种困难的做法 。害怕治疗时,应该找到自己信任的医护人员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以事先有心理准备,从而让自己顺利地接受治疗 。此外,参加患者康复俱乐部,当看到很多人与自己“同病相怜”时,就能产生同理心,从而激发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 。
D
配偶走了:悲伤、自责、顾影自怜
敏感人群:夫妻感情好,尤其在生活上依赖老伴的老年人
在老伴去世的头一个月里,张女士常常是以泪洗面 。失去了老伴,她感觉没有了精神支柱,就连普通的生活也难以应付 。因为从年轻开始,家里的水电、煤气、热水器都是老伴在管理维修 。没有了老伴,她感觉自己很无助,对以后的生活没有了信心 。为此,张女士常常失眠,夜里总想起老伴来,吃不下、睡不好,三个月之后,消瘦了不少 。
贾福军称,从悲痛中走出来,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丧偶,思念、悲伤、哭泣这都是人之常情的表现,但从心理学上讲,这种悲痛的情绪一个月时间应该有所缓解,不然应该去看医生,以免罹患抑郁症 。
建议:
丧偶老人应该与子女同住
丧偶老人应该与子女同住,让子女充当伴侣的角色,以陪伴老人度过忧伤时期 。
还要多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某些负面的心理情绪,比如清晨到社区打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有条件者还可组成队去爬山,参加老年书法绘画协会、老年舞蹈队等 。既可增添生活情趣,也可转移精神压力,人也逐渐开朗起来,慢慢地从丧偶的阴影中走出来 。过一段时间之后,丧偶老人如果有合适的对象也可以再婚 。【必看!专家力推的晚年幸福“处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