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溶栓后评估,如何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估

如何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估溶栓开始后60?180分钟应监测心电图ST抬高程度、心律和临床症状 。
血管再通的指标包括症状缓解,评价冠脉、心肌血流和/或心电图 。临床主要的间接判定指标包括症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肌酶学峰值前移、心电图,其中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 。
(1) 最为简便的方法是治疗后60?90分钟ST段抬高至少降低50% 。(2)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峰值前移,血清CK-MB峰提前到发病12?18小时内,肌钙蛋白 峰值提前到12小时内 。
(3) 患者在溶栓治疗后2小时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但是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很难判断 。(4) 溶栓治疗后的2?3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 或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或者下壁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彳或不伴低血压 。
(5) 冠状动脉造影TIMI2或3级血流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灌注的“金标准” 。但临床中 并非常规用于评价是否溶栓成功,而临床判断溶栓治疗失败,可以进行补救性PCL 。
溶栓后如何判断冠状动脉再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是否再通,有以下指标可以判断 。
1.直接指标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依据T1M1(心肌梗死溶栓)分级,达到n、D级者表示血管再通 。tm分级标准如下 。
0级:无灌注,完全闭塞 。级:有渗透而无灌注,造影剂部分能通过,但相关血管床充盈不完全 。
n级:部分灌注,相关血管床完全充盈,但速度慢 。m级:完全灌注,充盈及清除速率均正常 。
2.间接指标(1)心电图抬高的ST段在输注溶栓剂开始后2小时内,在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迅速回降50% 。(2)胸痛自输入溶栓剂开始后23小时内基本消失 。
(3)输入溶栓剂后23小时内,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房室或束支阻滞突然改善或消失,或者下壁梗死患者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伴有或不伴有低血压 。(4)血清CK-MB酶峰提前在发病14小时以内或CK16小时以内 。
【急性心梗溶栓后评估,如何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估】具备上述4项中2项或以上者考虑再通,但第(2)项与第(3)项组合不能判为再通 。对发病后612小时溶栓者暂时应用上述间接指标判断,但第(4)项除外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率:尿激酶及链激酶为50%-70%,rt-PA为80% 。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后,使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并发症减少、左室功能改善、病死率降低 。
“八五”溶栓课题组对比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组与未通组4周病死率分别为3.4%和21.8% 。长期随诊观察,3年生存率再通者为91.6%,未通者为73.9%, 。

急性心梗溶栓后评估,如何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估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