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乐乎的意思

“不亦乐乎”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 成书于战国前期 。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
【不亦乐乎的意思】

不亦乐乎的意思

文章插图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 , 其内容博大精深 , 包罗万象 , 《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 , 社会政治范畴——礼 , 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 , 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 , 这种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 , 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 , 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 , 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
不亦乐乎的意思

文章插图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则 。孔子因材施教 , 对于不同的对象 , 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 , 给予不同的教诲 ,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记载 , 同是弟子问仁 , 孔子有不同的回答 , 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 , 故答以“仁”学纲领 , 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 。
不亦乐乎的意思

文章插图

又如 , 孔子回答子路和冉有的同一个问题 , 内容完全不同 。答子路的是:“又父兄在 ,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因为“由也兼人 , 故退之” 。答冉有的是:“闻斯行之 。”因为“求也退 , 故进之” 。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 , 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