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溶栓抗凝,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如何进行抗凝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如何进行抗凝治疗?无论应用链激酶还是阿替普酶均可导致一个促凝血状态,通过激活凝血酶受体或通过激活因子V触发血浆凝血酶形成而导 致血小板的激活 。
由溶栓药物引起的凝血酶的活性与纤溶酶的活 性增加直接相关 。应用链激酶引起循环中纤维蛋白原的降解并增加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后者有抗凝作用 。
然而,由于链激酶可引起 纤溶酶的广泛激活,因此它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制剂如阿替普酶 有更显著的促凝血效应 。与血凝块结合的凝血酶暴餺于血流,进—步促进血栓形成 。
肝素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它通过与抗 凝血酶ni的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来阻断凝血酶原及因子DU、X a 和XU的活性 。肝素可以与其他一些血浆蛋白相结合,包括血小板因子IV、玻璃体结合蛋白,纤维索及血管性血液病因子,后者可 抑制血小板功能 。
静脉注射肝素与阿替普酶合用已作为标准治 疗,与阿替普酶同时应用并需连续使用48小时,目标是在溶栓12小时后激活全血凝固时间达50?75秒钟(对照组的1 。5?2倍) 。
这相当于70单位/千克体重即对于70千克的患者,约5 000单位,静脉注射 。继以15单位/千克体重每小时泵人1000单位,应用肝素后6小时及变更剂置后,应检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
然而,不 主张静脉注射肝素与非纤维蛋白溶栓药物联合应用,如甲氧苯基 化纤溶酶原链激酶复合物和链激酶,特别是在溶栓6小时以内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为什么需要抗凝治疗?临床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确有一个高凝阶段,如不 及时抗凝治疗,常使梗死面积扩大,而且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 心脏内附壁血栓的发生率也很高 。
有人在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的尸检中发现,生前未用抗凝治疗者,发生附壁血栓的检出 率为40%?50%;而应用了抗凝治疗的病人,附壁血栓检出率为22%?24% 。因此,目前主张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及时进行 抗凝治疗 。
其目的是:(1) 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2) 预防动脉栓塞(包括肺动脉栓塞) 。
(3) 降低早期再次梗死或梗死面积扩大和死亡的发生率 。(4) 预防心肌梗死晚期的再次梗死和死亡 。

心肌梗死溶栓抗凝,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如何进行抗凝治疗?

文章插图
【心肌梗死溶栓抗凝,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如何进行抗凝治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