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聚饮(指三人以上)又是另一番景象 , 如茶宴、茶会、茶馆、茶摊 。特别是茶馆 , 南来的 , 北往的 , 达官贵人 , 贩夫走卒 , 张王李赵 , 五方杂处 , 茶人为解渴而来 , 又解渴而去 , 似无茶道之可言!但较之闹市通衢 , 较之商店市场 , 较之餐馆酒家 , 这里乃是清静之所在 。物以类聚 , 人以群分 , 三五知己共一茶桌 , 仍可闹中取静吸饮佳茗 , 获得轻松闲适的精神享受 。特别是现代生活节奏紧张 , 八小时之外寻一可心茶馆 , 约一二良友 , 叫上一壶好茶 , 边饮边聊 , 躺在竹椅上跷脚架码 , 神经顿时轻松 , 觉得十分惬意 。人虽多 , 但各人头上一方天 , 谁不妨碍谁 。若是饮酒 , 划拳行令 , 噪声聒耳 , 一旦醉酒失态 , 发难斗殴 , 不仅妨碍公共秩序 , 也有损个人健康 。要建设一个文明城市 , 聚众饮酒不可 , 聚众饮茶该大力提倡 。聚饮就品茶言虽不如独饮、对饮、品饮 , 但因茶德高尚 , 是文明饮料 , 其益处又非聚众饮酒所可比拟 。
聚饮规模最壮观的大概是清末西藏喇嘛教的一次茶会 。在喀温巴穆大喇嘛庙举办了一次茶会 , 聚集四方僧众4000余人 , 巡礼和尚用茶款待全体僧众 。行茶仪式是:喇嘛排列成行 , 披法衣静坐 , 神态庄严 , 年轻僧人抬出茶釜煮茶 , 待水滚沸时投入优质砖茶 , 此茶已碾碎 , 价值是5块砖茶值1两银子;待茶熬煮得香浓时 , 由年轻僧人酌茶 , 并分施给众僧;施主拜伏在地 , 大唱赞美歌;巡礼和尚的茶中加添点心或牛酪 , 并一同用茶 。礼成 。
这次茶会据说每人饮了两杯茶 , 共8000杯 , 费银50两 。此事见于咸丰二年(1852)葡萄牙教士忽克所着《中国西藏旅行记》 。类似记载还见于英国军人查理·鲍尔写的《西藏人民》一书 。
清末西藏喇嘛教大型茶会至少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一是4000人一同饮茶 , 二是茶釜巨大 。
古人认为饮茶是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施茶 。前三句正确 , 最后一句有失公允 , 应改为"多人得利" , 得些啥利呢?一利止渴 , 二利小憩 , 三利社交 , 四利获取信息 。当今政界、商界、实业界乃至平民百姓都喜欢聚饮 , 茶是当今社会的"公关饮料" 。就是今之文人生活在今之信息时代 , 要作文就必须进入公众社会 , 聚饮是了解当今社会芸芸众生现状的好场所 , 若一味效古人"月下独饮" , 纵饮得飘飘欲仙 , 亦将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 与时代隔膜便干涸了创作源泉 , 便无文可作了 。点送茶·分茶·斗茶宋代城市经济繁荣 , 茶道向民间性、娱乐性发展 。点送茶是民间茶俗 , 分茶、斗茶是茶艺游戏 。较之唐代 , 宋代茶事更多文化内涵 。就古代茶事而言 , 唐代讲俭朴 , 明代务实 , 惟宋代花哨 。宋人吴自牧着《梦梁录》卷十六《茶肆》中说:巷陌街坊 , 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 , 或朔望日 , 如遇吉凶二事 , 点送邻里茶水 , 请其往来传语 。又有一等街司衙兵百司人 , 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 , 乞觅钱物 , 谓之"龊茶" 。僧道头陀欲行题注 , 先以茶水沿门点送 , 以为进身之阶 。这段文字记叙了南宋时代都城临安(杭州)的民间茶俗 。文中讲了三种情况:一种是提茶瓶者 。茶瓶是宋代盛茶用具 , 蔡襄《茶录》云:瓶 , 要小者 , 易候汤;又点茶、注汤有准 , 黄金为上 , 人间以银、铁或瓷、石为之 。茶瓶有嘴有柄 , 较之唐代的鍑和碗进了一步 。点茶就是往茶汤里冲入开水 , 同时用"茶筅""击拂" , 即用竹刷子搅动浓稠的茶汤 , 要求汤面泛花而茶盏边壁不留水痕 。提着茶瓶穿梭在巷陌街坊大概送的是点好了的茶 , 而不是开水 , 因为宋人是煎水不煎茶 , 水烧至"连珠"便要投入茶末 , 再烧一会儿 , 至"鼓浪"时即成"茶膏" , 然后注入开水 , 即可饮用 。提茶瓶者沿门施茶 , 让街坊邻里无须自己操劳 , 便可马上享受品茗之趣 。在宋代烹茶并不那么容易 , 有茶有水还得有闲 , 才可能耐着性操作茶事 。沿门送茶这风俗很美 , 丰富了社区文化 , 定会受到市民们的欢迎 , 就如同今之市民欢迎快餐食品一般 。提茶瓶是七十二行中之一行 , 职业侍茶人 , 是否无偿服务?无从考证 。
提茶瓶者沿门点送茶在"朔望日"显得最为重要 , 朔日是农历每月初一 , 望日是农历每月十五 , 是早晚三炷香祭祀家神的日子 , 茶在西周时代曾作祭祀品 , 南宋临安的百姓们或许以茶代酒 , 是否古风犹存?待考 。提茶瓶者点送茶遇上本街婚丧之事还起着"往来传语"作用 , 北宋孟元老撰写的《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载:更有提茶瓶之人 , 每日邻里 , 互相支茶 , 相问动静 , 凡百吉凶之家 , 人皆盈门 。
邓之诚的注解云:提茶瓶即是趁赴充茶酒人 。寻常月旦望 , 每日与人传语往还 , 或许集人
情分子 。看来提茶瓶者利用点送茶之机 , 在本社区内传递信息 , 如某家老人去世 , 某家少壮夭折 , 某家嫁女 , 某家娶媳 , 某家做寿 , 某家乔迁……这些社区大事全靠提茶瓶人"传语往还" , 有时还当"分子头" , 歙钱集体送礼 。提茶瓶者点送茶不仅给千家万户送了茶 , 还送去茶之精神:致清导和 。于联络感情、和衷共济大有裨益 。
上面所提到的东京 , 即今之开封 , 时为北宋都城 。说明提茶瓶点送茶早在北宋就已有之 。
点送茶另一方式是"龊茶" , 送茶人是"街司衙兵百司人" , 身份不高贵 , 但比寻常百姓是楼上铺晒席--高出一篾片 。就因为有那么小小一点权势 , 他们便可借点送茶之机 , 敲街市商贾的竹杠 。和尚道士也点送茶 , 以广结善缘 , 沽名钓誉 , 并借机张罗"生意"(为人办法事) , 以此作进身之阶 。
【中 中国的饮茶方式】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
- 如何留住脸上的胶原蛋白?
- 老中医:夏季消暑多喝茶水加蜂蜜
- 风雅的文人在古代怎么称呼 风雅的文人在古代如何称呼
- 上 中国的饮茶方式
- 夏季常喝10种清热去火的养生茶
- 银壶千万把,你需要的是值得收藏的
- 关于远离的句子
- 普洱茶养生妙用 普洱茶的养生功效集锦
- 酸奶可以做什么简单的食物 酸奶可以做什么简单又好吃的食物
- 蒸的形近字有什么 蒸的形近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