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对陶瓷饮茶器皿演变与发展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对陶瓷饮茶器皿演变与发展的影响 (1)
【中国茶文化对陶瓷饮茶器皿演变与发展的影响】1、前言
茶的发源始于中国,被我国古代人民发现利用有了万余年的历史 。不管是最早发现茶的用途,还是最早饮茶、种茶,都是从中国开始 。所以中国对茶再也熟悉不过了 。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农夫庶士,平民百姓,无一不以茶所喜爱 。茶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既是物质文明的物品,又是社会精神文明的桥梁和纽带 。
中国人”喝茶”与”品茶”是有很大的区别 。喝茶者,消食解渴,重视茶的物质功能,保健作用 。品茶者,则不仅含品评,鉴赏功大,还包括精细的操作艺术手段和品茗的美好意境 。且不说唐代的茶圣,茶仙和宋代贡茶使君,以及明清艺术茶专家与”茶痴”,即便现代的茶道中人,品茶亦非同凡响 。以老北京人来说,喝茶先要择器,讲究壶与杯的古朴还是雅致 。壶形特异,还要有美韵 。杯要小巧,不只为解渴,主要为品味 。品茶还要讲究人品,环境协调,尝茶的滋味,同时要领略清风、明月、松吟、竹韵、梅开、雪霁等种种妙趣和意境 。连家居小酌,也要包含仪礼、情趣 。品茶是一门艺术,除了品尝的美味以外,通过欣赏茶具设计和茶室装饰,可以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增加知识 。人们通过敬茶仪式,可以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增进友谊 。我国陶瓷饮茶器皿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不少已成为盖世珍品,如:紫砂茶具中的供春壶,造型精巧新颖,质地薄而坚实,被誉为世上瑰宝,有的陶瓷饮茶器皿绘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显得古雅朴实,充满诗情画意 。有的茶具上的书文,更是妙趣横生 。如器皿上常见的”也”、”可”、”以”、清”、心”五字,其实是一种回文体只要顺时针方向,无论从哪一个读起,都含相同的意义,均道出了饮茶的益处 。另外,茶室的布置有时也是十分讲究,领略其四壁的名人字画以及古色古香艺术陈设,都会把你带入茶文化的更高艺术境界 。
2、中国历代饮茶方式的演变与陶瓷饮茶器皿的发展
唐代以前的制茶初期,饮茶方法大同小异,各地的饮茶器皿也相差无几 。有贮茶、碾茶,煮茶和饮茶四方面的器具 。到了唐代,文人雅士把饮茶器皿的互为关系,导致人们追求饮茶器皿的釉色之美和造型之宜及其特点功能 。饮茶风俗遍及全国各地,饮茶器皿也颇受重视,专门的饮茶器皿制造业也应运而生,饮茶器皿的种类和花色品种也迅速增加,据陆羽《茶经》一书的皿之器一节所列入附近共有二十四件,包括煮茶、饮茶、灸茶和茶的器具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有这么多复杂的器具似乎难以理解,但在古代人的眼里,则完成一定礼仪,是使饮茶更好,更精的必然过程 。
由于唐代自开元以来饮茶风习的兴起,饮茶器皿的制造随着陶瓷业的飞速进步而愈益愈精 。这一时期的饮茶器皿,以南方的越窑和北方的邢窑白瓷竞相争辉媲美 。陆羽《茶经、皿之器》上曾对当时各地生产的风格与质量各异的饮茶器皿做了鉴评对比:”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我们从陆羽对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越青瓷,邢白饮茶器皿,其质都是非常精美的 。越瓷青绿,釉色翠润,如冰似玉,邢瓷白釉蕴银,光洁如雪,质地优良 。毕竟越瓷饮茶器皿更胜一筹 。由于其釉色青翠,造型典雅,装饰瑰丽,颇受当时茶人和文士们的喜爱 。晋杜毓《苑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 。品定茶器东瓯瓷为最好,”东瓯”指的就是浙江温州一带 。东瓯瓷,碗沿不向外卷,而碗底又慢慢向上舒卷,盛水约半升左右,大小适合 。越州窑和湖南岳州窑色泽都是青的,有助于显出茶的本色 。在陆羽看来,盛入茶汤之后呈红、褐黑色的茶具,就不能算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