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 丨郑和下西洋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1405-1433年)之间 , 郑和(公元1371—1435)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 , 足迹遍及东南亚、阿拉伯半岛 , 并直达非洲东海岸 , 前后到访过亚非30多个国家 , 在我国和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
明成祖三年 , 三宝太监郑和奉旨出使南洋诸国 , 在此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 郑和曾七次率领船队出使海外国家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最大一次规模有两百多艘海船、人员2.7万 , 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 , 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 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目前已知最远曾达东非、红海和美洲 。
【茶道文化 丨郑和下西洋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茶叶的传播与世界茶文化的发展 , 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 。明朝朱元璋厉行"茶马政策" , 在洪武二十四年下诏"废团茶 , 兴叶茶" , 促进了炒青绿茶的发展;而郑和生在茶叶故乡云南 , 因此他的航海一开始就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明成祖时期中国的茶风很盛 , 郑和在出使海外各国时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带到当地去 , 使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和礼物 , 得到了海外人民的接受与喜爱 。
与此同时 , “荼文化”也是随郑和的出使由中国传到海外去的 , 特别是对东南亚和东非的饮茶风俗起了推动作用 。据学者考证 , 目前关于东南亚与非洲等国家的饮茶风尚习俗 , 皆与中国有关 。郑和船队有不少福建人 , 而福建人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习惯 , 有些福建船员后来就留在东南亚没有回来 , 成为明朝以后的一代福建华侨 。目前来说 , 郑和当年出使过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亚非国家 , 是世界茶叶消费大国 , 也是茶文化最普及的一些地区 ,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出资三千万人民币 , 在马六甲郑和官仓遗址建一个郑和文化馆 , 在古老的中国馆里就开设了茶馆 。
在郑和的船队上 , 茶叶不仅是礼物 , 是商品 , 更是一种在大海上长途旅行所必须的“药品” 。
在医药和科技都不发达的过去 , 长时间在海上航行的远洋船队 , 由于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 , 船员维生素C摄入不足而导致坏血病流行 。1519年 ,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 , 三个月后有的船员牙床破损 , 有的船员流鼻血 , 有的船员浑身无力 , 等船队到达目的地时 , 原来的200多个船员最后活下来的只有35人 。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坏血病 , 更不懂如何去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
但在史料记载中 , 郑和七次下西洋却从未出现过坏血病 。原来当时的船员经常饮用绿茶 , 并在船上用木桶种菜、用黄豆制作豆芽来食用 , 这些食物都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 可以有效预防坏血病 。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 , 缺乏维生素C时会引起齿龈、肌肉、关节囊、浆膜腔等处出血的“坏血病” 。据检测 , 茶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柠檬、菠萝、苹果、番笳、橘子等水果都多得多 , 如100克柠檬、橘子、番茄中维生素C含量不到100毫克 , 而100克绿茶中维生素C达到100-500毫克 , 优质高档绿茶更多 , 高达250毫克以上 。每天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为60毫克左右 , 正常情况下每天饮茶3-5杯基本能满足维生素C的需要 。此外 , 茶叶含有多种黄酮醇、黄烷醇及其苷类衍生物 , 能帮助人体吸收维生素C , 增强微血管的坚韧性 。
【结语】
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到之处 , 加强了中国和各国之间的往来 , 发展了包括茶叶在内的中国大批货物和各国货物之间的交换 , 扩大了中国茶叶的输出量和茶种外传的地域范围 , 对东南亚和东非的饮茶风俗起了推动作用 。同时 , 波斯(今伊朗)商人、西欧人东来航海旅行 , 加上传教士的中西交往 , 把中国茶叶传往西方 。
转自:上海茶业交易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