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溶栓疗法的适应证和药物的用法用量是怎样的?

溶栓疗法的适应证和药物的用法用量是怎样的?该方法仅适用于急性肝一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 。
本法效 果并不确切,因肝静脉内血凝块形成为连续过程,仅很少新鲜血栓能被溶解 。一般认为,在血栓形成后72小时内用此疗法可能 有效,故宜在确诊后尽早进行 。
一旦实施溶栓疗法,则应暂停一切侵入性诊断或治疗手段 。尿激酶(urokinase,uronase,UK)具高效溶解血栓作用,能 激活纤溶酶原,水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 。
常用剂量 每日6?30单位,最大可用到每日300单位,静脉内缓慢注射或滴注,连用3?7天 。链激酶(streptokinase,SK)常用剂量每日100?300单位,静脉注射或滴注,连用3?7天 。
蝮蛇抗栓酶(Ahylysantin需 arctase)能降低血液黏滞度、血浆 纤维蛋白和血脂 。剂量为每天每干克0 。
008单位,稀释后静脉滴注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 纤维蛋白亲和力很高,两者结合后即诱导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 酶,将纤维蛋白块溶解 。
常用量为70?100mg,在3小时内缓慢滴完 。
溶栓疗法的适应证和药物的用法用量是怎样的?该方法仅适用于急性肝一腔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 。
本法效 果并不确切,因肝静脉内血凝块形成为连续过程,仅很少新鲜血栓能被溶解 。一般认为,在血栓形成后72小时内用此疗法可能 有效,故宜在确诊后尽早进行 。
一旦实施溶栓疗法,则应暂停一切侵入性诊断或治疗手段 。尿激酶(urokinase,uronase,UK)具高效溶解血栓作用,能 激活纤溶酶原,水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 。
常用剂量 每日6?30单位,最大可用到每日300单位,静脉内缓慢注射或滴注,连用3?7天 。链激酶(streptokinase,SK)常用剂量每日100?300单位,静脉注射或滴注,连用3?7天 。
蝮蛇抗栓酶(Ahylysantin需 arctase)能降低血液黏滞度、血浆 纤维蛋白和血脂 。剂量为每天每干克0 。
008单位,稀释后静脉滴注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与 纤维蛋白亲和力很高,两者结合后即诱导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 酶,将纤维蛋白块溶解 。
常用量为70?100mg,在3小时内缓慢滴完 。
溶栓治疗的患者的给药方案有哪些?给药方案:①尿激酶30分钟内静脉滴注100万?150万U;或冠状 动脉内注人4万U,继以每分钟0 。
6万?2 。4万U的速度注人,血管再通 后用童减半,继续注人30?60分钟,总量50万U左右;②链激酶150万U 静脉滴注,60分钟内滴完;冠状动脉内给药先给2万U,继以0 。
2万?0 。4 万U注人,共30分钟,总fl 25万?40万U 。
对链激酶过敏者,宜于治疗 前半小时用异丙嗪(非那根)25mg肌内注射,并与少童的地塞米松(2 。5? 5mg)同时滴注,可防止其引起的寒战、发热副作用;③rt-PA,100mg在90 分钟内静脉给予:先静注15mg,继而30分钟内静脉滴注50mg,其后60分 钟内再给予35mg(国内有报告,用上述剂童的一半也能奏效) 。
冠状动脉 内用药剂量减半 。④TNK-tPA,40mg静脉一次性注人,无须静脉滴注 。
目 前多选静脉注射给药 。溶栓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APTT及血型,配血备用 。
溶栓药应用期间密切注意出血倾向,并需监测 APTT或ACT 。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前先用肝素5000U静脉注射,用药后继续以肝素700?1000U/h持续静滴共48小时,以后改为皮下注射 7500U每12小时1次,连用3?5天(也可用低分子肝素) 。
溶栓治疗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溶栓治疗的主要方法有这些:(1)静脉溶栓静脉溶栓一般采用静脉推注溶栓或者是静脉溶 栓药物滴注的办法,在国内和国外这两种静脉溶栓方法被广泛使用,但 是静脉溶栓的再通率较低,只有30%~40% 。
静脉溶栓所需的技术设 备简单,成本较低,创伤比较小,操作方便,技术容易掌握,可以在很 短的时间内完成,患者易于接受 。(2) 动脉溶栓动脉溶栓治疗是经股动脉或颈内动脉,采用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影像示踪剂来确定阻塞,将导管或者微导管置 人患者的脑血管阻塞处,使溶栓治疗血栓药物直达局部灌注,进行溶栓 治疗 。
美国卒中学会(ASA)推荐对大脑中动脉(MCA)等大动脉闭 塞引起的严重卒中患者,如果发病时间在6h以内,经过慎重选择后可 进行动脉溶栓治疗 。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优点在于其用药剂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再通时间短、时间窗较长,适合应用于单一的大血管 血栓或栓塞,但是动脉内溶栓也具有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对操作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等缺点,这使得动脉内溶栓难以在广大医院内普遍 开展 。
(3) 动静脉联合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治疗原则是先应用静 脉溶栓治疗,然后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如果有剩余血栓存在,则重新再 使用动脉溶栓治疗 。静脉内溶栓简单,快速,动脉溶栓再通率较高,利 用这两者的优点结合应用理论具有更大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
如何选择溶栓药物和用药方案1 溶栓药物的分类 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溶栓治疗药物可据其上市的先后和药物的特点分为三代 。
1.1 第一代溶栓药物(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不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可导致系统性纤维蛋白(原)降解,易出现出血并发症,血管开通率偏低 。主要产品包括尿激酶(UK)和链激酶(SK) 。
UK 无抗原性和过敏反应 。SK 有一定抗原性,健康人群中多数可检测出SK 抗体,临床应用时需要有一个负荷剂量来中和体内抗体,余药才能发挥作用,剂量较难掌握,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 。
1.2 第二代溶栓药物( 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阿替普酶(rt-PA)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重组t-PA.对纤维蛋白具有特异性的亲和力,故可选择性地激活血凝块中的纤溶酶原,使阿替普酶具有较强的局部溶栓作用 。阿替普酶无抗原性,但由于半衰期短,需要持续静脉给药 。
乙酰化纤溶酶原- 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是人工制备的乙酰化纤溶酶原和链激酶的复合物,虽然链激酶没有纤维蛋白特异性,但复合物中的纤溶酶原能够选择性地与纤维蛋白结合,因此APSAC 可发挥局部溶栓作用而不产生全身纤溶亢进,临床出血较少 。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亦称前尿激酶,与纤溶酶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而纤溶酶原对纤维蛋白具有高度亲和力,scu-PA通过纤溶酶原间接获得纤维蛋白特异性,scu-PA无抗原性,无过敏反应 。
1.3 第三代溶栓药物(阿替普酶突变体) 替奈普酶(TNK-tPA):是t-PA 的突变体,血浆清除呈双相性,起初半衰期为20 ~ 24 min,终末半衰期为90 ~ 130 min,临床上可单次静脉推注给药 。TNK-tPA 对纤维蛋白特异性较t-PA 强,对血凝块有较强的亲和力,拮抗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能力也较tPA 强 。
瑞替普酶(reteplase,r-PA):也是t-PA 的突变体,通过重组DNA 技术获得,结构改变的瑞替普酶继续保留了较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作用,同时与肝脏上清除受体结合力降低,血浆半衰期显著延长(约11 ~ 16 min),可通过静脉推注直接给药,使用更方便 。t-PA 与血栓结合较紧密,而瑞替普酶与血栓结合相对松散,该特点明显提高了瑞替普酶对血凝块的穿透力,增强了其溶栓能力 。
瑞替普酶是目前国内上市的唯一第三代溶栓药物 。2 溶栓药物的选择和用药方案 目前国内上市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 。
国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2.1 尿激酶 尽管价格较低,但其再通率(尤为TIMI 3 级血流率)均明显低于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且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美国已于2005 年退市,国内仍在应用 。
用药方案:尿激酶150 万单位(每千克体重2.2 万单位)溶于100 ml 注射用水,30 ~ 60 min 内静脉滴入 。溶栓开始后12 h,皮下注射普通肝素7500 IU 或低分子量肝素,之后每12h 皮下注射一次,共3 ~ 5 天 。
2.2 链激酶 由于再通率不高于尿激酶,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且价格较高,临床应用较少 。用药方案:150 万单位,30 ~ 60 min 静脉滴注 。
2.3 阿替普酶 在国内第二代溶栓药物中临床最常用、循证医学证据最多,其90 min 再通率和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与第三代溶栓药无明显差异,是目前临床应用经验较多,疗效较满意的溶栓药 。用药方案:应根据体重调整用量,以进一步减少出血并发症 。
(1)90 min 加速给药法:为最常用的标准方法 。对于发病后6 h 内的患者,先予15 mg静脉推注,其后30 min 内静脉滴注50 mg,剩余35 mg 在60 min 内静脉滴注,最大剂量达100 mg.体重在65 kg 以下的患者,给药总剂量应按体重调整,15 mg 静脉推注,然后按0.75 mg/kg 体重在30 min 内静脉滴注(最大剂量50 mg),剩余的按0.5 mg/kg 体重在60 min 内静脉滴注(最大剂量35 mg) 。
(2)3 h 给药法:对于发病后6 ~ 12 h 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先予10 mg 静脉推注,其后1 h内静脉滴注50 mg,剩余的按10 mg/30 min 速度静脉滴注,3 h 内用完,最大剂量达100 mg.体重在65 kg 以下患者,给药总剂量不应超过1.5 mg/kg 体重 。(3)50 mg 给药法:TUCC 研究为直接对照的小样本研究,比较了阿替普酶90 min 内50 mg 给药方法(8 mg 静脉推注,随后42 mg 90 min 内静脉滴注)与尿激酶(150 万单位)30 min 给药的效果 。
结果显示,阿替普酶组的再通率明显较高,但其TIMI 3 级血流率仅有48%,逊于100 mg 研究中的TIMI 3 级血流率 。目前尚无阿替普酶50 mg 与100 mg 直接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根据我们的经验,在发病时间较短(最好3 h 以内)并且体重较轻(60 ~65 kg 以下)的患者中,50 mg 给药法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2.4 瑞替普酶 国际上及国内均有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加速给药法)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两者90 min 再通率及安全性总体相当 。
但瑞替普酶组60 min 的再通率为50.9%,优于阿替普酶组的39.3%(P75 岁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给负荷剂量,依诺肝素减少剂量至0.75 mg/kg,每天两次 。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小于30 ml/min)的患者,减量至1.0 mg/kg,每天1 次,或改用静脉普通肝素 。

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溶栓疗法的适应证和药物的用法用量是怎样的?

文章插图
【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解读,溶栓疗法的适应证和药物的用法用量是怎样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