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建设的历史陷阱

历史,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中国茶叶上下五千年 。在茶叶发展史上具有较高价值和地位的陆羽《茶经》,成书于唐至德、乾元(758-760)前后,距今也有1200多年 。中国茶业,源远流长 。
鸦片战争(1840)以前的中国茶业,全球因枝独秀 。其后,每况愈下,到20世纪初已明显落在后头了 。直到今天,也不能说重振了昔日之辉煌 。今日之中国茶业,从时空的角度看,属于现代的,但从属性、价值支撑、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等层面,仍带有程度不同的古代农耕文明色彩 。
近20年来的茶文化建设发展很快,成事不说 。但是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看,我们对中华茶文化的时代局限性,还缺乏理性的思考 。对于茶文化的陈旧部分,仍缺少有分析的批判,甚至有一种盲目地自我欣赏的傲慢心态 。
近些年出版的茶文化类书刊,颇有影响的少说也有一二十种之多,但多是史料的收集、整理、汇编,缺乏有分析的解读和史论性的评判研究 。行文自命不凡,自我陶醉者也不少 。
关于古代贡茶,就其自然属性,当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技术进步,是中国工匠传统的亮点 。但是,其制度层面,是古代封建皇权政治的一斑,是一种抑商的经济制度 。应该受到批判 。清代咸丰年间,贡茶作为制度,寿终正寝,但贡茶文化的惯性却流淌至今,与市场经济相悖 。
中国茶业为什么在清末走向衰落?为什么百年后的今天,中国茶叶生产力水平仍落后于印度、斯里兰卡等产茶国?为什么茶叶交易的拍卖方式时至今日还未能在中国的茶市中启用……这些历史现象,只能在中国历史、中国茶史中去寻找答案 。
中国的茶业有过辉煌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我们对中华茶文化的共识 。但是,千万不要过分看重历史,更不要将历史等同于现实 。这可能就是今天茶文化建设面临的历史陷阱,愿茶界同仁共同警戒 。
【茶文化建设的历史陷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