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不得不谈的膏方

导读:唐代对膏方的制作使用方法续有发展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膏方的制剂有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 。

冬令进补不得不谈的膏方

文章插图
膏方历史悠久 。早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膏方应用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 。东汉着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载有不少膏方的制法与用途 。《金匮 。腹满寒疝宿食病》中的大乌头煎是膏方内服的最早记录 。唐代对膏方的制作、使用方法,续有发展,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膏方的制剂有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 。《千金方》中有个别“煎”方已与现代膏滋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将药味捣碎,取汁,去滓,熬如脂状,纳蜜,煎如饴状,治阴虚咳喘已久,功能养阴润肺,降气化痰 。王焘的《外台秘要》载“古今诸家煎方六首” 。这些煎方均强调作滋补强壮剂,不仅用于治病,并且开后世补虚康复、养生抗衰老之先河 。宋元时期之膏方,基本沿袭了唐代的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时《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是一首着名的膏方,时至今日,仍广为沿用 。金元时期,扩大了膏方治病的范围,如《世医得效方》治消渴(糖尿病)的“地黄膏”,治咳嗽喘满的“蛤蚧膏”等 。
膏方发展至明清,膏已成为滋润补益类方剂的专用名称,煎则转为水煎剂的同名语 。这一时期比较着名的膏方有,《景岳全书》所载“两仪膏”,以气血双补,形气兼顾,治疗气血两亏,嗜欲劳伤,胃败脾弱,下元不固诸证 。洪基着《摄生总要》,从壮阳填精法立论,纂辑了诸如“龟鹿二仙膏”等着名的抗衰老膏方,至今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 。龚廷贤着《寿世保元》集抗衰老膏方,如“茯苓膏”、“银叶膏”等,亦多佳效 。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载有膏方医案,吴尚先着《理瀹骈文》,载有内服膏方 。《清太医院配方》和《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均收录了很多着名的抗老滋补膏方 。晚清名医张聿青撰有《膏方》一卷,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医家运用膏方的经验,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
近代膏方续有发展,历史悠久的中药店,如北京、杭州胡庆余堂、上海雷允上和童涵春堂等均有自制膏滋药,如首乌延寿膏、八仙长寿膏、葆春膏、参鹿补膏等,制合方法,皆有其独特之长,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的声誉 。
膏方作用包含“救偏却病”的双重作用 。因病致虚、因虚致病,可用膏方 。慢性疾患、顽固性疾患、消耗性疾患,亦可用膏方调养 。所以膏方不同于其他补药、补方,它具有补中寓治、治中寓补、补治结合的特点 。随着人们对疾病本质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对“进补”意义更深层次的拓展,许多医家提出膏方并非单纯之补剂,故辨证选药须视患者体质状况,施以平补、温补、清补、涩补、调补之剂,还须根据疾病进行施治,需要时可配以祛邪攻坚等药,万不可认为膏方仅为专门补品,而贸然进服 。
【冬令进补不得不谈的膏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