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心情更愉快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起居中都有一定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通常是从幼年时期起,在适应家庭和社会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与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习俗保持一致 。
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如果被迫改变,常常需要一个心理上的适应过程,有时还会产生适应困难,出现心理困扰 。对于心理适应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是这样 。
然而,有时这种行为习惯还不能不变 。例如,当生活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或心理状态发生重要改变时,日常生活起居中的行为习惯也将随着改变 。
还有,每个人自幼形成的生活习惯并不一定都符合身心健康要求,当那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对健康产生明显危害时,尽管生活环境没有变化,也应该改变自己的生活起居习惯,以保护身心健康 。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
以睡眠习惯为例,早起早睡是人类祖先在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生物习性,反映了人类的活动与日出日落的大自然规律高度和谐一致 。这种和谐一致是与人体生理活动的早晚变化为基础的 。
早晨的体温、脉搏、血压等都处于较低水平,这几项重要生理指标随着太阳的上升而逐渐增高,中午前后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此后又随着日落而下降,至深夜熟睡时降至最低值 。
人的心理能力和这些心理变化是密切相联的 。当人的生活起居作息时间与这种以昼夜为周期、周而复始的生物节律相一致时,人的生理活动不受干扰,反映在心理上表现为心境宁静愉快,情绪饱满,自我感觉良好,工作精力旺盛 。
如果生活起居不规律,或与生物节律不协调一致,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情绪低落,甚至头晕、发困,工作效率下降 。
通常人们把每天的活动时间,按昼行夜止节律进行的人称为“百灵鸟型”,而把生活规律昼夜倒置的人称做“猫头鹰型” 。“猫头鹰型”的生理变化也有昼夜倒置现象,这是夜间生活对人体生物节律干扰的结果 。这种昼夜颠倒的习惯与大多数社会成员或机构的作息时间不合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处于心理不协调状态,因而不利于身心健康 。除非工作中有特殊需要,否则应该改变这种把黑夜当白天、把白天当黑夜的不良生活起居习惯 。
与睡眠一样,进食、排便也应有规律 。胃肠道的分泌消化液、蠕动等消化办能都呈现一定的节律性 。饮食不规律,不仅妨碍正常消化功能,也影响人的心理状态 。
食欲不振或常常因便秘苦恼的人,总是自我感觉不佳,因而很难有饱满的情绪 。便秘的人容易发脾气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饮食不规律则容易引起消化F良、食欲下降、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
生活起居应该有良好的习惯,但并不是说吃饭、睡觉都要按分秒进行,不能有一点灵活性 。在正常就餐时间大致固定的情况下,饿了可以适当提前进食,缺乏食欲则推迟一些进食 。因为没有食欲时勉强进食,消化液不能旺盛分泌,会影响消化吸收,便会感到上腹饱胀不适,甚至出现消化不良 。反映在心理上,就表现出心境不佳,情绪低落,缺乏活力 。睡眠也是一样,困倦时可以提前些睡;如果到了睡眠时间还毫无睡意,则不必勉强上床,而可以从事一些不费思索的活动,等有睡意时再睡 。
如果没有确切的环境因素改变,也不是有意识地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以适应某种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中老年人的日常起居行为如果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时,应该对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必要的检查,以警惕某些精神疾患的早期症状表现 。
【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心情更愉快】
推荐阅读
- 纸娃娃怎么做
- 湿头发睡觉带来哪些健康危害 头发没干睡觉有不良影响
- 皮肤吸收不好怎么办
- 油性皮肤洁面泡沫如何选择
- 焦溜肥肠怎么做
- 孕早期少食多餐可以缓解不良症状吗
- 泡一杯茶,做一个宁静雅致的“生活家”
- 泡一杯茶,回归生活的初心
- 怀孕早期肚子疼是怎么回事
- 生活中女人怎么调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