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上马帮一说

翻开地图 , 无人不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 。这里 , 高山丛峙 , 大江汇集 , 呈南北纵向 , 这就是横断山脉 。山脉西侧 , 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 东边则连接地形复杂的滇川边地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 , 在这段险山恶水之间 , 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驿路——茶马古道 。追溯历史 , 云南与西藏的民族交往源远流长 。唐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吐藩在金沙江上架设神川铁桥 , 加强了与南诏的联系 , 也便利了两岸交通 。后至北宋神宗时期 , 因与北方异族连年发生战争 , 朝廷在西南边关设市 , 以茶交换马匹 。生息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古代藏族饮食以牛羊肉及乳类为主 , 茶叶因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而云南是茶科植物的家乡 , “滇茶”闻名中外 。一地产茶 , 一地需茶 , 促成茶马交换路线不断向藏区延伸 , 茶马互市成为汉藏之间的一件大事 , 茶马古道遂具刍型 。明、清两代 , 茶马互市有了空前的发展 。据载 , 仅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6年)滇茶销西藏就达3万担 。更值得一提的是 , 此时马匹交易日益兴旺 , 滇西各地形成了不少以买卖骡马为主的盛会 , 届时四面八方各种民族云集 , 骡马的成交数量千匹甚至上万匹 。骡马交流会久盛不衰 , 如丽江九月会、剑川七月会、泻源渔潭会、鹤庆松桂会等 , 大理三月街更是骤马交流会的重头戏 。骡马交易促进了马帮运输业的发展 , 作为物资运输的主要工具 , 马匹的使用已远远超出了军事的范围 。茶马古道上不知有多少马帮长年累月来回穿梭 , 马蹄的印痕越踏越深 , 串铃的声响也越传越远 。及至民国 , “普(洱)思(茅)边沿的产茶区域 , 常见康藏及中甸、阿墩子(今德钦〉的商人往来如梭 , 每年贸易总额不下数百万元之巨 。”(见《云南边地问题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 , 日寇封锁了我国沿海交通 , 滇缅公路亦被切断 , 茶马古道一时呈现繁忙景象 。比如当时仅有几百户人家的德钦县城 , 每日马队如织 , 蹄声铃声交作 , 吞吐货物不下千驮 。茶马古道上有了"马帮"这种特殊的载体 , 使这条商道逐渐变成了联系沿途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 , 马帮 , 以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和不断丰富的内涵 , 形成了滇西乃至云南独有的"马帮文化” 。
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有两条 , 一条从云南的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一带)出发 , 经大理、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林芝、拉萨 , 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到达缅甸、尼泊尔、印度;另一条从四川的雅安出发 , 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 , 再到尼泊尔、印度 。在这两条主线沿途 , 还有无数条支线蛛网般密布在各个角落 , 将滇、藏、川“大三角”区域联络在一起 。茶马古道上的马帮 , 多由四川、云南按地域组成 。云南进藏的马帮 , 产生在滇西各县.大理白族人组成的称"喜洲帮” , 因赶马人以喜洲为主;鹤庆白族、汉族组成的称"鹤庆帮";腾冲汉人组成的称"腾冲帮” , 丽江纳西人组成的称"丽江帮";中甸、德钦藏族组成的称"古宗帮” , 巍山、宾川回族人组成的"回族帮"等等 。随着运载货物品种的增加 , 出现了专门驮运某种货物的马帮 , 有的马帮即以货物命名 , "盐业帮"、"糖业帮"等 。西藏和平解放之初 , 滇西各县还临时组织"支前马帮"、"援藏马帮" , 以大队为建制 , 由县人民政府委派干部担任大队长 , 带领马帮进藏 。后来 , 随着西藏局势的稳定 , 青藏、川藏、滇藏公路等相继通车 , 马帮运输才逐渐由汽车运输替代 , 马帮这种由民间自发组织的运输集体也才逐渐消失 。滇西马帮除了上述统称 , 还有各自的帮名 。帮名一般以姓氏为标志写在帮旗上 。由于马帮多系商业性营运 , 都有自己在各地的东家 。如鹤庆帮专为张家在西藏、印度开设的商号"恒盛公"服务 , 古宗帮则听命于中甸马家的"铸记商号" 。商业马帮的规模庞大 , 一般都在百匹以上 , 有的多达四、五百匹.还有一种临时性"散帮" , 又称"拼伙帮" , 由有零散骡马的人家联合而成 , 开展短途季节性运输 , 马匹数最有限 , 一般不逾百匹 。
俗话说:"行船走马三分命" , 旧时边疆匪患迭起 , 天灾不断 , 加之路途艰难 , 在长达数千公里的跋涉中 , 随时会遇到危险 。为此 , 马帮在运行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的组织管理制度 , 全体成员按分工有不同的职业身份:大锅头一人 , 总管内务及途中遇到的重大事宜 , 多由能通晓多种民族语言的人担任;二锅头一人 , 负责帐务 , 为大锅头助理;伙头一人 , 管理伙食 , 亦行使内部惩处事宜;哨头二至六人 , 担任保镖及押运;岐头一人 , 为人畜医生;伙首三至五入 , 即马帮的"分队工”;群头若干人 , 即"小组长";么锅一人 , 即联络员 , 对外疏通匪盗关系 , 对内是消灾解难的巫师;伙计若干人 , 即赶马人 , 每人负责骡马1至3匹不等 。 , 在人员庞大的马帮里 , 有的还设置"总锅头"一人 , 管理全盘事宜 , 实为东家代理人 。马帮成员分工详细 , 奖惩严格 , 但不象其他行业有过分的特权和等级界限 , 长时间的野外艰苦生活 , 炼就了人们团结友爱、坦诚豁达的性格 。马帮 , 堪称"桃园结义"的群体 , 平时互相亦以弟兄相称 。
【茶马古道上马帮一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