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的茶文化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确立了茶的国饮地位
陕西长安作为13个朝代建都之地,成为一切文化现象的发源地和聚焦点而辐射全国,茶文化也不例外 。唐长安接受华北、江南和巴蜀茶风的影响,以其特殊的地位和文化的积淀,使中国茶文化在长安完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宗教文化)及政治(茶政、茶法体系的形成)、经济(茶产业体系的形成)的完美结合 。
(一)创造了最为辉煌的盛唐宫廷茶文化
宫廷用茶在重大礼的周代已有记载 。《山海经·南山经》载有“祝荼”、“桂荼”,及以茶献祭 。《礼记·地官》载有“掌荼”、“聚荼”,即专门主管以茶祭祀的小官 。《尚书·顾命》记载了周成王临终关于丧事的遗嘱,内有“王三宿,三祭,三诧”句,此处“诧”即“茶” 。汉代饮茶之风在宫廷盛行 。据班固《汉书·赵飞燕别传》,记载赵飞燕因侍帝不谨,连品茶的资格也不够,说明汉代宫廷已非常注重饮茶 。《隋书》记载隋文帝为治头痛而煮茶为饮,这是我国最早的有关皇帝饮茶的记载 。唐天子对茶事的投入,更将宫廷茶饮推向了极致 。唐代宫廷对饮茶之道十分重视,皇帝和官员将茶作为国家礼仪 。宫廷饮茶主要在以下场合:娱乐、王子公主婚嫁、殿试、内廷赏赐、清明宴、帝王清饮、供养三宝、赐茶、接待外国来使、祭天祭祖等 。大历元年(766)与大历五年(770),朝廷先后在宜兴和顾渚设置了“贡茶院”,专门进奉宫廷御用茶叶 。每年宫廷举办规模盛大的清明茶宴,其仪规大体是由朝廷礼官主持,有仪卫以壮声威,有乐舞以娱宾客,香茶佐以各式点心,出示精美的宫廷茶具,以茶事展现大唐威震四方、富甲天下的气象,显示君王精行俭徳、泽被群臣的风范 。唐人张萱所绘《明皇和乐图》和佚名氏所作《宫乐图》对宫廷茶会有生动反映 。德宗时宫女诗人鲍君徽的《东亭茶宴》和《惜花吟》(《全唐诗》卷7),也成为大唐长安宫廷茶文化的真实写照 。
涉及茶具,特别要提到1987年5月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宫廷茶具 。这套茶具系唐僖宗李儇御用珍品,包括鎏金飞鸿球路纹银笼子、壶门高圈足座银风炉、鎏金壶门座茶碾子、鎏金飞鸿纹银匙、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鎏金人物画银坛子、摩羯纹蕾纽三足架银盐台、鎏金伎乐纹调达子、鎏金银龟盒,另有系链银火筋、琉璃茶盏、茶托等,共计27件 。其中,有富丽堂皇、璀璨夺目的金银器茶具;有凝霜澄水、玲珑玉润的琉璃茶具;有失传已久、青中泛白的秘色瓷茶具 。中外茶学界、茶文化界、茶禅界的专家一致认为:唐代宫廷茶具是迄今为止世界文化史上发现时代最古老、器形品类最完整、制作最为精美、华贵的茶具,堪称国宝 。它展示了从烘焙、研磨、过筛、贮藏到烹煮、饮用等制茶工序及饮茶的全过程,证实了唐代宫廷茶道和茶文化的存在,代表了唐代茶文化所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界,印证了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 。
(二)开启了“茶马互市”的先河
“茶马互市”,是我国唐宋至明代时针对少数民族施行的一项以茶易马的贸易制度 。唐朝中期茶风鼎盛,周边少数民族由于其饮食结构多肉食,“四夷”渐如唐人“一日不可无茶”了 。《封氏闻见记》载:“(饮茶)今人溺之甚 。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往年回纥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旧唐书》卷173记载:茶叶已经成为少数民族生活必需品,与柴米油盐一样不可须臾或离 。《新唐书·陆羽传》:“天下普遍好饮茶,其后尚茶成风,回纥入朝,始驱骡马互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茶马互市的最早记载 。明代熟悉西北茶马互市情况的杨一清也认为 “自唐世回纥入贡,已以马易茶” 。在松赞干布之前藏族与茶无缘,文成公主西嫁吐蕃,开藏区千年茶风,吐蕃民族饮茶之风逐渐盛行 。开元年间吐蕃鱼塘在赤岭(今日月山)、陇州(今陕西陇县一带)等处互市,双方交换的物品主要是马匹和茶叶、绢帛等 。陕西宝鸡的陇县作为交易点,在《册府元龟》载:肃宗乾元中(758——759)、代宗大历八年(773)、德宗贞元六年(790)、宪宗元和十年(815)、文宗太和元年(827)多次以茶、丝万计易马匹 。可见交易时间之持久、规模之大 。当时安康、汉中的山南茶的贡献就是为唐王朝换回纥马,是隐性的国防物资 。陕西作为古代“茶马互市”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茶政施行的重要地区,在中国古代民族史和边境贸易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
(三)唐代长安成为中国茶文化向海内外传播的中心
唐代长安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中心,它的影响不仅辐射全国,还传播到海外诸国 。公元7—9世纪唐代长安也成为世界茶文化的传播中心 。
唐长安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始祖 。隋唐时期,日本在华学问僧充当传播使者,在260年里先后派出19批 。公元803年,即唐贞元十九年,日本国第17次遣唐使藤原葛野磨,僧空海、最澄等入唐,他们入乡随俗,耳濡目染,亦成茶僧 。空海回国后,于弘仁四年(815)呈给嵯峨天皇的《空海奉献表》中云:“观练余暇,时学印度之文;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 。”最澄(767——822)归国带回了中国的茶籽,建成日本最古的茶园 。约30年的留学生活使永忠成为日本国第一茶僧,他归国后掌管崇福寺和梵释寺,率先引进中国的寺院茶礼,据《日本书纪》弘仁六年(815)4月的记载,说嵯峨天皇游幸梵释寺,“大僧都永忠手自煎茶奉御”,这一非凡之举为饮茶敲开了沉重的宫门,为茶成为日本国饮立下头功 。
唐长安茶文化促成了阿拉伯饮茶之风俗 。唐代茶作为重要商品,自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传回鹘、再传波斯并辗转传入阿拉伯各国乃至罗马 。唐代中国与阿拉伯帝国往来频繁,我国史书记载,由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到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147年间,曾37次遣使来唐 。阿拉伯一带商人到中国的也不少,长安有很多定居落户的、还有在唐朝任职的,逐步接触饮茶之风 。阿拉伯人所著《印度中国航海记》载:唐宣宗大中五年(851),“(中国)有一种冲入热水以为饮品的植物……其名为Sakn,中国各都邑皆有贩卖……此物有苦味 。”成书于851年的《中国印度见闻录》中,对当时中国茶叶也有所记述 。至今阿拉伯人饮茶风气很盛,自唐算起饮茶亦有千年历史了 。
唐长安是当时茶叶贸易的中心 。陕西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成为中国茶外销的贸易中心 。生意或在此敲定,货物或在此起运 。特别是那些作为中外友好往来的礼品茶赐给臣服大唐的诸番,大概都要在京都长安交接 。所以,大唐的茶叶外贸无论在哪里交易,长安都是商业运作的中枢 。唐代全国茶叶产量约80万担——100万担,人均2.4斤左右,是建国后人均数的4倍 。不难推知,唐代茶叶的出口量很大,沿丝绸之路输往中亚、东南欧和北非占相当大的比例,是外贸的主体商品之一 。张骞两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凿通了丝绸之路,发展了汉朝和中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张骞是汉中人,他生于斯长于斯,对陕南当时出产的茶叶十分了解 。丝绸之路实乃丝茶之路 。明、清至民初,陕西茶在大西北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并沿着丝茶之路远销西亚伊朗、土耳其、阿拉伯、伊拉克及北非的埃及、突尼斯、摩洛哥等国 。
总之,神农周王、秦皇汉武、唐宗明祖,把茗饮之事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断向全国传播开来了 。唐代中期是中国茶叶大发展时期,8世纪末《封氏闻见记》中说,茶叶从唐中期起从南方传到中原,由中原传到边疆,一举成为举国之饮 。所以我国史籍有茶兴于唐或盛于唐之说,正是在唐代茶始有字,茶始作书,茶始边销、茶始收税,唐代茶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全国性的文化和事业 。
【四 中华茶祖文化论——陕西茶的始祖文化】
推荐阅读
- 三 中华茶祖文化论——陕西茶的始祖文化
- 眼影上妆四部曲 教你画出有层次感的眼影
- 饮食减肥需要注意的四点
- 虫草放了2还能吃吗,虫草放至三年四年行吗
- 四种鱼天生有毒不能吃 盘点吃鱼禁忌
- 二 中华茶祖文化论——陕西茶的始祖文化
- 怀孕后不能吃这些东西?
- 怀孕四个月准妈妈的产检项目都有哪些
- 专四多少分算是通过
- 建水紫陶有什么价值?为什么会列为中国四大名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