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故事

普洱茶
传说,乾隆年间(1736—1795)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 。到了京城发现,原本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 。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少主人因为贡茶面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断生命,但却在无意间发现茶的味道变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红浓明亮 。这些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赐名普洱茶 。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初(1659年),清政府便将普洱茶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清代宫廷也一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传统 。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当时会馆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中外茶商接踵摩肩,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 。

茶故事

文章插图
20世纪60年代,北京故宫的茶库里存放着清宫没有喝完用完的普洱茶贡茶数吨,当时已保存了150多年 。2004年,由著名作家鲁迅的遗孀许广平珍藏的清宫普洱茶,在北京广东大厦拍卖,其中一块(约3克),拍出1.2万元(约合1451美元) 。专家将藏品中的散块普洱茶用开水冲泡,茶块很快融开,茶汤呈褐泛红色,茶香陈厚,经数次冲泡后茶块全部融化 。收藏普洱茶成了一种新的时尚 。但是,贮藏普洱茶一般要求有专门的贮藏室、严格的温度、湿度控制、室内通风、每隔3个月翻动茶叶一次、并用紫外线灯消毒贮藏室等,这些条件,一般茶叶爱好者很难做到 。
茶之绿
 
【茶故事】茶的家族最庞大,有极名贵的,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太湖碧螺春、六安瓜片等,也有极普通的,普通到没有品名,就像芸芸众生的某个人,虽有见过面,但并不知道他姓啥名谁 。绿茶无需发酵,只对茶叶进行杀青、揉捻、干燥等简单工艺即可,所以普通农家人在摆脱复杂机器设备的情况下也能亲手制作,且成色鲜嫩,泡出的茶口感清淡,较好地保留了新鲜茶叶的叶绿素和营养素 。
茶故事

文章插图
 
“玉髓晨烹谷雨前,春茶此品最新鲜 。”品绿茶讲究的是一个“鲜”字 。古时信奉的红袖添香、举案齐眉,怕就是文人墨客从伊人端茶送盏处觉到的好处 。且不看人,尽看那杯中,便有了几分醉意 。翠绿的汤色,一如二八年华青葱岁月里的佳人,按捺了明艳的芬芳,典藏着甘洌的醇香,须等她钟情的心上人来,浸染了他滚烫的热气,方才一一吐露绽放 。茶状如剑锋,两叶抱一芽,脆嫩却不失挺拔,一副雪冷生香的风骨 。绿茶浮动,先在水上惹你爱怜地望她,轻轻地啜一口,又仿佛得到她的一缕精魂,让人沉醉其间,渐入物我两忘的佳境 。
 
太平猴魁

 
茶故事

文章插图
 
传说古时候,在黄山居住着一对白毛猴,生下一只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独自外出玩耍,来到太平县,遇上大雾,迷失了方向,没有再回到黄山 。老毛猴立即出门寻找,几天后,由于寻子心切,劳累过度,老猴病死在太平县的一个山坑里 。山坑里住着一个老汉,以采野茶与药材为生,他心地善良,当发现这只病死的老猴时,就将他埋在山岗上,并移来几颗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离开时,忽听有说话声:"老伯,你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谢您 。"但不见人影,这事老汉也没放在心上 。第二年春天,老汉又来到山岗采野茶,发现整个山岗都长满了绿油油的茶树 。老汉正在纳闷时,忽听有人对他说:"这些茶树是我送给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后就不愁吃穿了 。"这时老汉才醒悟过来,这些茶树是神猴所赐 。从此,老汉有了一块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岭去采野茶了 。为了纪念神猴,老汉就把这片山岗叫作猴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从猴岗采制的茶叶叫做猴茶 。由于猴茶品质超群,堪称魁首,后来就将此茶取名为太平猴魁了 。
 
 大红袍

茶故事

文章插图


从前有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病倒在路上,被天心庙的老方丈救起 。老方丈见秀才面色苍白,体瘦腹涨,便从一个小锡罐中取出一小撮茶叶,用水熬煮后,让秀才喝下汤汁 。秀才感觉有一股桂花的清香钻心透肺,腹涨渐渐消退,精神也舒爽了起来 。不几日,秀才全愈,拜别老方丈说:“多谢老方丈见义相救,倘若小生今科得中,定返此修整庙宇,重塑金身!”,拜别后就赴京赶考去了 。不久,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并被皇上招为附马 。他虽春风得意,仍未忘报恩之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状元离开京城,回到武夷山天心庙还愿 。在天心庙状元见到了方丈,谈及当年治病之事,问是何仙药,方丈说那不是仙药,而是九龙窠的茶叶,状元听了,认为这是救命的神茶,意欲带些回京 。此时正值茶叶摘采季节,老方丈就带领庙内的大小和尚同状元一起来到九龙窠,采来茶叶,由最好的茶师加工,并用特制的小锡罐盛装,让状元带回京城 。状元回到京城,恰逢皇后生病,百医无效,上下慌乱 。状元问明病情,乃肚痛腹涨、食无味、寝不安,于是向皇上陈述从前的经历,并取出那罐茶叶呈上 。皇上马上命人将茶叶熬煮,让皇后服下茶汤 。皇后饮茶之后顿觉荡气回肠,精神渐爽,身体不仅逐渐复原,而且日渐美丽健康 。皇上大喜,赐大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去九龙窠披在树上,以示龙恩 。同时,派专人看管茶树,每年采下茶叶,悉数进贡朝廷,不得私匿 。从此,人们称这颗茶树为“大红袍”,它的叶子成为贡品 。
正山小种

茶故事

文章插图


相传,明末初期,时局动乱不安,一支清军从江西进入福建过境桐木关,当日天色已晚,于是就驻扎在一个茶厂里 。茶厂当时正加工绿茶,由于军队的到来,迫使生产人员撤离工厂,军队撤离之后,工人回来,发现茶叶因无法及时制作,全部发酵变红,发出意外香气 。弃之可惜,工人们马上砍伐当地的松木生火炒制、烘干,包装试销 。由于茶叶的吸附性强,使泡出的茶汤具有松烟香、汤色红艳明亮,更受外商的喜欢,于是就成就了正山小种 。“正山”即是正宗,高山之意,仅限桐木关境内,“小种”是茶树品种为小叶种,此境外产的小种红茶均为“外山小种”或“烟小种” 。
 
碧螺春
茶故事

文章插图


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 。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 。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 。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 。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
铁观音
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有着这样一个传奇似的故事:
茶故事

文章插图
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故名“铁观音”.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