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方时、国际日界线、远日点、极夜 近日点远日点)

知识点

  • 1、时区、地方时
地方时,即为当地时间 。地球上每间隔15°为1个时区,共分为24个时区 。
(1)地方时的计算
根据经度,可以计算地方时,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同为东经或西经,则直接相加减;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则分别计算两地与0°(或者180°)的经度差,将经度差相加 。
②计算地方时 。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计算东边地区的地方时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经度每间隔1°,地方时加减4分钟 。
(2)经度的计算
已知地方时,也可以求经度、时区:
①判断东、西方向 。根据两地的地方时,遵循“东早西晚”的规律,即东边地区日出早(时间数值更“大”),因此时间数值更大的为“东”;
②计算经度 。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即计算东边地区的经度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 。时间每间隔4分钟,经度间隔1°;
③计算时区 。时区数=经度÷15°,然后四舍五入 。
高中地理—地方时、国际日界线、远日点、极夜 近日点远日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图1 世界24个时区的分布
  • 2、日期的变更
日期的变更,与两条重要的界线有关:自然日界线(0:00对应的经线)、国际日界线(180°经线) 。
日期的变更遵循“东减西加”的规律,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则加一天 。
自然日界线向东,国际日界线以西,为今天的经度范围,其他区域为昨天的范围 。
高中地理—地方时、国际日界线、远日点、极夜 近日点远日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图2 日期的变更
  • 3、近日点、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随着月份的变化而变化:
①近日点:一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此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最快;
②远日点:七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此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最慢 。
高中地理—地方时、国际日界线、远日点、极夜 近日点远日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图3 近日点与远日点
  • 4、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正午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计算公式为:
α = 90° – | β – γ |
其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观察者所处的纬度(当地纬度),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该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则太阳高度角越大 。
高中地理—地方时、国际日界线、远日点、极夜 近日点远日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图4 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例题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轨迹,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形移动轨迹 。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
高中地理—地方时、国际日界线、远日点、极夜 近日点远日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1)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____区到东12区 。
(2)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____小时 。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角速度逐渐____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 。
答案:(1)6:24、6月23日、东2
(2)西略偏南、48、增大、减小、缩小、增大
精讲精析:(1)计算北京的地方时 。①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正午12:00,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位于160°W;②北京位于116°E,位于A点的西侧,东加西减,所以地方时的计算用减法;③因此北京的地方时=12:00-(160°W-116°E)×4分钟,其中160°W和116°E之间隔着一条180°经线,因此160°W-116°E=(180°-160°W)+(180°-116°E)=84° 。因此最终计算得到的北京地方时=12:00-84°×4分钟=6:24 。
(2)计算北京的日期 。①A点和北京之间,隔着一条180°经线 。由A点到北京,需要向西越过180°经线,东减西加,因此日期要加一天;②此时A点为6月22日,加一天,因此此时北京为6月23日 。
(3)分析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 。①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为0:00所在的经线~180°经线(东12区),因此要求出此时0:00所在的经线;②北京的经度为116°E,地方时为6:24,则地方时为0:00的经度为:116°E-6小时24分÷4°=116°E-96°=30°E,而30°E所在的时区为:30°E÷15°=2,即位于东2区;③因此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为东2区到东12区 。
(4)分析太阳的移动轨迹 。①从A点到B点,沿着西(略微偏南)的方向走了两圈,每一圈为一个太阳日(24小时);②因此从A点到B点,一共经过了两个24小时,即为48小时 。
(5)分析日地距离和角速度 。①A点位于北回归线,太阳直射A点时为夏至(6月23日),由A点由A点向B点,日期即由6月23日到6月25日(经历了两个太阳日);②远日点为7月初,因此由6月23日至6月25日,距离远日点越来越近,因此太阳和地球间的距离越来越远;③距离远日点越来越近,因此角速度越来越小 。
(6)分析极夜的范围 。①由A点向B点,即由夏至向秋分;②夏至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因此由夏至到秋分,极昼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
(7)分析正午太阳高度 。①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高度角越大);②由A点到B点,太阳直射点距离B点越来越近,因此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
总结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根据太阳直射点,确定A点的地方时,进而计算北京的地方时;②根据“东减西加”的规律,分析北京的日期,并计算与北京同一天的经度范围;③分析太阳的运动轨迹,进而确定日期的变化(6月23日~6月25日),并与远日点的日期相比,进而分析日地距离、地球公转的角速度;④根据日期的变化,分析极夜范围(缩小)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增大) 。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移动,周期为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①春分-夏至,由赤道开始,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并逐渐扩大到北极圈;
②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最终移动到赤道,北极圈的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到北极点;
③秋分-冬至,由赤道开始,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并逐渐扩大到北极圈;
④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最终移动到赤道,北极圈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到北极点 。
高中地理—地方时、国际日界线、远日点、极夜 近日点远日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图5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高中地理—地方时、国际日界线、远日点、极夜 近日点远日点)】【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