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忙完事务之后 ,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 。
【一杯茶,一段禅】从茶筒里抓一小撮茶叶投入瓷碗里 , 烧水 , 注水 , 洗茶;再注水 , 然后是片刻的静待 。
却见原本干燥晦涩的茶叶 , 遇上沸水就显得特别兴奋 , 它们争先恐后地展开轻盈的身姿 , 优雅地在杯中跳起“水上芭蕾” , 在一只杯子特定的高度里重现第二次生命后 , 它们便渐渐沉落杯底 。这时 , 掀起杯盖 , 一缕袅袅的香气便迅速钻入鼻孔 , 噢!茶汤出来了 。
端起茶杯 , 轻啜一小口 , 润滑如凝脂一般 , 在嘴里聚而不散 , 犹如含珠 。徐徐咽下 , 口中留下微微的苦味 , 瞬即转为甘甜 , 一种清凉之感油然而生 , 一份恬然、惬意迅即直抵肺腑 , 这种享受真是很难描述 。
虽然已有十多年的茶龄 , 也时常标榜自己是一名“茶客” , 但对茶文化了解并不多 , 更不知“宠辱不惊 , 任窗外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 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茶 , 在唐宋时期是借了禅宗发扬光大的 。
后来品茶文、读茶诗 , 才恍然大悟 , 原来茶与僧与寺的渊源极深 。唐代高僧释怀素狂草名帖《苦笋帖》中 , “苦笋及茗异常佳 , 乃至径来 。怀素上”是目前所见古代墨迹中以“茗”称“茶”的较早的一个范例 , 其笔法、其雅称影响至今 。
最著名的还数“赵州茶”典故 。唐代名僧从谂任赵州禅院住持时 , 前来请教者众 , 一个僧人新来 , 从谂问:“曾到过这里否?”答:“到过 。”从谂便道:“吃茶去!”又这样问另外一个和尚 , 回答:“没到过 。”从谂又说:“吃茶去 。”院主不解便问“为什么让到过和没到过的都吃茶去?”从谂喊:“院主!”答“在” , 从谂还是三个字:“吃茶去!”
这大概就是禅宗所谓的“机锋”:打念头、除忘想、唤起各人觉悟 。当代诗人、佛学家赵朴初引此典 , 把佛禅至理、人生顿悟归结为“茶”:“七碗受至味 , 一壶得其趣 。空指百千偶 , 不如吃茶去 。”或许赵朴初一生学识、一世洞察尽在其中吧 。
公元500年左右 , “茶圣”陆羽著《茶经》对饮茶进行最初的文化阐释后 , 引无数文人骚客赋诗作文咏茶 。但我无意中发现 , 品茶文、吟茶诗 , 就会和无数寺院暮然相逢 , 我的眼前会有许多高僧飘然而过 。白居易的《招韬光师》、刘禹锡的《西山兰岩试茶歌》、武元衡的《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杜牧的“茶烟轻飑落花风”等无一不是借寺借僧咏茶喻人的 。
虽然身居九华山脚下 , 但我并不知何为禅意?鲁迅先生说过:“释加牟尼真是大哲 , 他把我们平常对人生难以解决的问题 , 早给我们启示了 。”鲁迅先生知道人生的终极是“虚无” , 但他以悲观不悲观 , 偏与邪恶作“绝望抗战” 。他悟到的是一种积极的禅意 。
茶似乎也知它们生活非常短暂 , 或许只有几秒、几十秒 , 但它在水给予第二次生命之时就一下子生动起来 。也许正因如此 , 人们才不断从茶中寻找“禅意”吧……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
- 那个懂它的人,那杯对味的茶
- 福安的敬茶礼仪 商人敬茶礼仪
- 用什么样的茶具泡茶最好?
- 张光辉让普洱茶、让中国茶走得更远
- 8款药茶助你远离高血脂
- 柠檬茶蜂蜜茶做法大全 蜂蜜柠檬茶的做法窍门
- 五香荷叶蛋的做法
- 苦丁茶减肥的方法
- 荷叶茶副作用有哪些
- 红枣加姜泡茶有什么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