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上树 详解台钓蚂蚁上树钓法技巧
蚂蚁上树钓法又称为粘鱼,是竞技钓高手在比赛当中摸索出来的新的钓法 。此钓法是在浮钓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来的,当钓手在鲫鱼密度相当大的时候,把浮漂向下 掳进行钓浮,鱼在窝点形成鱼圈时开钓 。这时把铅皮座向上推至漂脚下,使漂的翻身加快,让子线下摆的幅度增大,下沉速度放慢,让鱼去追饵 。
想实现“蚂蚁上树”,对钓组就有一定要求 。如果钓组上只使用一粒太空豆与8字环锁定铅皮座,或直接使用快速别针,则无法实现这种钓法 。这里铅座比喻成“蚂蚁”,主线被比喻成了“树”,故而得此名称 。也有钓友将这种钓法称为“漂接钓法”,其作用是在特定条件下控制饵料的下降速度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的组建钓组呢?本文就为大家详细的剖析一番 。
一、“蚂蚁上树“的优势
“蚂蚁上树”既然属于一种特殊钓法,那它就必然要用在比较特殊的场合下,而且一旦用对路了,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什么情况下适合用“蚂蚁上树”呢?
1、垂钓水域鱼种较多,诸多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使用“蚂蚁”上树延缓饵料的下降速度,在钩饵下降过程中,会增加不同水层鱼类进食的几率 。
2、鱼类总是会在拥有合适水温的水层活动,而一天中各水层的水温往往总是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早春和晚秋,使用“蚂蚁上树”钓法可以扫描水层和提高中鱼几率 。
3、塘底淤泥较深,窝内鱼儿聚窝搅动,使钓点水质混浊;而铅坠和钩饵距离较近时会使鱼索饵困难,此时使用此钓法会有所改善 。
4、在突然降雨等情况下发生水层溶氧量突变,使用此钓法可以更快地找到鱼层 。
5、气压偏低时使用这一钓法不但可以兼顾上浮的鱼儿,而且因大鱼饵的摆动量和摆动时间增大,所以会增加鱼儿的索饵欲望 。
6、如果是一门心思底钓,那么使用此钓法在多次抛竿后,会使中上层鱼群追随雾化轨迹水底运动 。
二、“蚂蚁上树”的负面影响
没有绝对完美的钓法,所以“蚂蚁上树”也有其缺点:
【蚂蚁上树 详解台钓蚂蚁上树钓法技巧】 1、灵敏度严重下降 。由于铅坠距离浮标很近,浮标翻身很快,短时间内钓饵不能落底(根据水深而定),钓线处于严重弯曲状态,所以无法及时反映鱼讯,只能等到“拉黑”;钩饵落底后由于没有了铅坠的重力和浮标浮力的一对反向力的作用,所以线不会蹦得很直,使得整个钓组的调配“变钝” 。
2、钓目下降 。由于上述原因,主线弯曲而造成支撑距离发生变化,所以会造成钓目下降,如调升钓目,灵敏度会进一步下降 。
3、由于鱼饵下降时间延长,在已找准鱼层的情况下,钓鱼效率会降低 。
4、由于鱼饵在下降过程中雾化时间长,在已经形成钓棚的状态下,容易使鱼层变乱 。如以鲫鱼为对象鱼,不但容易容易造成上层鲢鳙、草鱼的入窝,惊散窝内鲫鱼群,而且容易造成鲫鱼上浮 。
5、抛竿困难 。由于铅坠位置产生大幅变化,抛竿的准确性会大大下降,在风大、水深的情况下更为严重 。
6、饵料下落轨迹由从远而近的倒抛物形态变为了小范围摆幅下落,不利于将远处的鱼诱入窝内 。
三、运用“蚂蚁上树”的注意事项
“蚂蚁上树”要调整铅皮座位置,这一点非常重要 。也就是说“蚂蚁”上树上多高,要根据水情、鱼情来定 。只有调到合理的位置,才会达到预期效果 。
1、根据饵料下降过程中的中鱼时间来判断 。比如在饵料入水后1秒内中鱼,说明鱼层分布靠上,这时“蚂蚁”就要上“树”很高,基本紧挨标脚 。如果需要钓水皮,还要进一步调整成浮钓 。如果从饵料入水到中鱼时间较长,说明鱼层分布靠下,“蚂蚁”就不能“上树”很高,这样铅坠和饵料先同时下落到一定深度,饵料再缓缓落下,以提高效率和避免乱鱼层 。
2、正常情况下,鱼层会由于饵料雾化区自然沉降向下层转移,“蚂蚁”应逐渐“下树”,直到恢复到靠近8字环的位置 。
3、由于多数鱼类有早晚下底、中午上浮的习性,所以“蚂蚁上树”铅座位置的调整应该是由低至高再到低 。
4、如果是在使用自动抛饵机喂鱼的鱼塘垂钓,应将铅座的高度提高,使钓饵的下落速度接近抛饵机抛出的饵料的下落速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5、垂钓鲢鳙、草鱼要始终保持一定的“上树”高度 。
6、垂钓水域水较深,则鱼类分层鲜明,可以“上树”高些;水浅,鱼类分层不明显,可以上得低或不采用此钓法 。
7、钓“蚂蚁上树”,饵料的比重不宜过大,也不能太轻 。饵料太重,将起不到延缓钩饵下降速度的作用,落底后也容易陷入淤泥;太轻则无法下落,浮标无法反映鱼讯 。
8、饵料雾化不宜过快 。由于饵料下落时间延长,摆动量增大,雾化过快落底时可能出现空钩状态 。
四、“蚂蚁上树”实战相关数据
下面是我在一个能见度很高的蓄水池中得出的实验数据,谨供各位钓友参考 。
试验地点:某公司电解水池
水深:2.35米,水质比重:1.03
铅坠重量:2.55克,子线长度:20厘米
饵料特性:搓饵,饵水比1:0.8,饵团为椭圆球状,每次两枚
钓组调钓:调4调2
实验次数 铅皮座距8字环的距离 从抛出到饵料落底时长
1 0厘米 5.8秒,2 0厘米 5.7秒
3 50厘米 9.3秒,4 50厘米 9.1秒
5 100厘米 11.8秒,6 100厘米 12.0秒
7 150厘米 14.5秒,8 150厘米 14.9秒
9 200厘米 16.7秒,10 200厘米 16.1秒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
- 秦始皇的兵马俑为什么不戴头盔?详解其原因
- 兵马俑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详解兵马俑的烧制过程
- 模拟老大爷吸血鬼去哪找 模拟老大爷吸血鬼地点详解
- 闪乱神乐桃色弹珠手柄怎么操作 北通手柄按键功能详解
- 闪乱神乐桃色弹珠全角色资料图鉴+玩法技巧图文攻略 游戏界面详解
- 闪乱神乐桃色弹珠图文攻略 福利攻略+游戏玩法+角色详解 游戏介绍
- Ashenboss怎么打 Ashen boss打法详解
- 闺门旦的由来详解
- 金庸群侠传online血刀门怎么玩 金庸群侠传ol血刀门攻略详解
- 金庸群侠传online怎么出海 金庸群侠传ol航海系统玩法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