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由来


端午节吃粽子由来

文章插图
文章目录
一、端午节吃粽子由来
二、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三、端午节有哪些禁忌
端午节吃粽子由来1、端午节吃粽子由来
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 。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诗人,由于奸臣诽谤,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纳他联齐抗秦的主张,反而放逐了他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国都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
为了寄托哀思,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
2、端午节吃粽子的寓意
【端午节吃粽子由来】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 。从米,葼声 。西汉把粽子做为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枭羹” 。《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 。以恶鸟,故食之” 。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 。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 。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 。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
3、端午节哪些人不能吃粽子
3.1、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 。
3.2、胃病、肠道病患者
粽子蒸或煮熟后,能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兼之其性温滞气,吃多了会加重胃肠负担 。
3.3、老人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 。
3.4、糖尿病患者
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1、吃粽子
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 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 。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
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 。竹叶甘,淡,寒 。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黄色 。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 。另配料可以随意选用,有大枣、榛子、苡米、花生、莲子、芡实等也都有滋补保健 。
2、赛龙舟、洗龙湫水
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
3、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 。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
端午节有哪些禁忌1、忌吃娘家粽子
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否则,就会倒大霉 。有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
2、忌游泳
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要找替身“还阳” 。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祟的习俗 。
3、儿童戴的香包忌丢失
在北方一些地区,小孩子有端午佩戴香包的习俗 。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的,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 。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