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壶之道,就是要养出自己的故事


养壶之道,就是要养出自己的故事

文章插图
“养壶”这个词就意韵而言,这个词的发明和使用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养壶的“养”字诠释成保养,养壶如养性,两者都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品茶的过程中养壶,同时也在养性,养壶人与物的交流和沟通 。
紫砂壶未用之前是—种色,用了之后又呈新色 。个人把玩方式不同,用茶有异,养壶后幻化出的颜色也千壶千面 。完全发乎本心,自然爱护流露,用心养出来的壶如同心平气和的老年人,美感由内而发,虽光鉴照人.但安静含蓄,看上去赏心悦目又内敛安详 。
紫砂壶不论是用什么颜色的泥料制成,只要是用宜兴独有的原矿紫砂泥制做,如果每天沏茶,保养得法,天长日久,壶的表面都会渐渐生成另一种光泽,温润光亮 。
应该怎样养壶?对这个问题就如同大家泡茶的手法一样,大家各有说法 。每个喜欢养壶的人都是通过长期相互交流、仔细观察、沏茶实践,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养壶习惯 。
很多人甚至认为壶是有生命的,养壶如养性,一把养得好的壶,应该呈“黯然”之色,光泽内敛,如同谦谦君子,端庄稳重 。根据具体的养壶方法不同,一般将其分为两类:
一类是,喝茶时不时用茶汁淋壶,用茶汁擦壶 。等晾干了,再用茶巾擦拭使壶身发亮 。有的人喝完茶不洗壶,下回泡茶时继续如此 。
这种做法比较不卫生,不洗壶导致壶内大量细菌衍生,危害人身体健康 。看上去养壶出效果快,但往往养出的是“和尚光”,经常用茶汁淋壶,壶料颗粒粗的话,会造成壶表面花的 。
还有人为了追求速效,使用非常规方法为养出效果而养壶,也是没必要 。
还有一类是,泡茶前先用热水淋遍壶的内外,淋壶消毒,并且通过温壶以扬茶香 。泡茶时用干净的热湿毛巾擦拭壶的表面,每次喝完茶后将茶渣倒出,将壶洗干净,晾干 。
这种养壶方法喝茶卫生,既保持了壶的清洁,又给了壶休息时间 。养壶效果稍慢,但养出的壶温润柔和,有玉石般的感觉 。
养壶知识小科普
一、养壶要养多久才能看出效果
一般紫砂壶每天一泡,半月左右壶的表面都会出现细微的变化,那是一种更润的感觉;养到一年时间,壶身的光泽会暗下去,是那种暗而有神的光,与新壶已经有明显区别了;甚至有些泥料,一两泡之间就可以看出效果来 。
养到三年五载,茶壶则出落的越发沉稳,内外色调一致;时间再长就看具体效果,或许整个茶壶会透露一种不一样的精神吧,当紫砂壶养到一定时日,便会呈现出一种包浆的状态 。
二、什么是包浆?
一个物品被生产加工出来,时间长了就会“显旧”,就算物品没有任何损坏,你依然能感觉到它的老旧,因为时间长久了材质表面就会发生些许变化 。
原本万物皆会如此,但人们专门为一些艺术品、工艺品、赋予文化含义的自然产物等等所发生的这种变化起了一个专有名词“包浆”,从而又去推崇、追求这种质感,最后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
三、紫砂壶的“包浆”有哪些变化?
1、紫砂表面的物理变化:外界对紫砂表面的研磨、抛光、冲刷;
2、紫砂表面的化学变化:外界物质和紫砂表层相互作用,紫砂表面所发生的氧化、腐蚀等等化学反应;
3、外界物质的残留及其物理、化学变化:诸多无机物、有机物的细小颗粒残留在紫砂表面,自身又同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 。
想来想去也就这么三类,交叉进行,相辅相成,时间久了,最后紫砂的表面的质感就获得改变,产生了所谓“包浆” 。
除了自然使用,使用人为方式也可以加速某些方面的变化,但影响方式必会与自然使用的影响存在差异,所以最后可以获得某种“包浆”,但和自然使用产生的包浆存在观感、触感上的区别 。
【养壶之道,就是要养出自己的故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