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华简介

基本资料1中文名:吴兴华
别名:笔名兴华、钦江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塘沽(原籍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21年
逝世日期:1966年8月3日
职业: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
代表作品:译著《神曲》《亨利四世》以及《吴兴华诗文集》(后人编辑)等
人物简介2吴兴华(1921年11月21日—1966年8月3日),原籍浙江杭州,生于天津塘沽;笔名兴华、钦江,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副系主任,教授;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 。
1937年未满16岁即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16岁时即发表无韵体长诗《森林的沉默》,轰动了诗坛 。他的诗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外另辟蹊径,融合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汉语言文字的特质和西洋诗歌的形式,在实现中国古典诗歌的现代转化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
作为翻译家,他是第一位把《尤利西斯》引进到中国来的人,他翻译的《神曲》和莎士比亚戏剧《亨利四世》被翻译界推崇为“神品” 。
作为学者,他写下了大量诗歌理论,并翻译了大量文艺理论,可惜由于岁月的湮没他的大部分文稿散佚不知所之 。
1957年,因与苏联专家持有不同见解而被错划为“右派份子”,从二级教授降为四级教授,被禁止授课及写作 。1962年“摘帽”;文革中被划入“劳改队”并被北京大学红卫兵殴打和抄家;1966

人物生平3本文由吴兴华先生妻子口述给钱钟书的《谈艺录》提意见
吴兴华先生出生在一个医生的家庭,父亲是一个留日的医生 。他的中学是在崇德中学念的,就是现在绒线胡同的三十一中,他家就在那一带 。兴华从小就被称为“神童”,记忆力超人,很多文章他看过一遍就能背诵 。这种过目不忘的本领让他的老师感到惊奇 。1937年,兴华考取了燕京大学 。他入学考试的作文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时燕京大学中文系的系主任惊叹于一个未满16岁的孩子能够写出水平那么高的作文 。在学校期间,他写了很多诗 。他跟我说起那段时光的时候,兴华说当时有激情,也有灵感,加上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不觉竟然写下了那么多的诗 。他的诗后来经过同学宋淇的介绍,辗转到了一些国外的专家那里,获得了他们很高的评价,包括叶维廉、贺麦晓等人,这些专家认为兴华的诗开创了一个新的诗路 。但是他的诗又是很超前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些文学和历史的根基,看起来会比较困难,兴华的有些诗我也看不懂

人物评价4吴兴华1921年出生,少年时便有神童的美誉,1937年他在《新诗》上发表《森林的沉默》的时候,不过16岁,这首诗意象瑰丽,节奏舒缓,在当时刚刚开始兴起的现代派潮流之外,独立开辟出一条新古典主义诗歌的新道路,可以想像,若能假以时日,作者应该能开拓出新诗的一种新意境 。可惜作者后来深陷政治运动,并最终于1966年猝死于劳改队中,关于诗人的死因至今都没有定论,何况他那些散佚的诗歌 。吴兴华不容于主流的文学史,大致有两个原因 。首先自然是政治运动,诗人生前努力配合当时的政治气氛,深信自己身上的“原罪”,实际上属于自我改造的典型 。他成为“右派”,主要的原因也不在他的诗歌创作,而在于他对文学与苏联专家有一些不同看法 。当时即使是他身边的好友一般也只是把他看做翻译家,很少有人知道他还在写诗,这种情况客观上导致了他的诗歌流传不广,流传的也以翻译为主 。不过时过境迁,当年的“右派”诗人在平反之后大都能获得发言的资格,独

人物成就5他在诗歌、学术研究、翻译三个领域齐头并进,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与陈寅恪、钱钟书同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学养的知识分子的代表 。
吴兴华的诗歌处女作,发表于1936年北平吴奔星主编的《小雅》诗刊第2期,题为《歌》 。他的诗崛起于抗战时期的沦陷区,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之外另辟蹊径,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意境、汉语文字的特质和西洋诗歌的形式,力图实现中国古典诗歌的现代转化 。
他学贯中西,博通文史,一手写出《威尼斯商人-冲突与解决》,一手写出《读通鉴札记》和《读〈国朝常州骈体文录〉》,被海外学者誉为现代中国真正学贯中西的少数几位学人之一 。
他是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介绍进中国的第一人,他那现已佚失的《神曲》译稿被誉为译林神品,他译的莎翁剧作《亨利四世》受到广泛推崇 。此外,他还为现在流行的朱生豪《莎士比亚全集》译本作了大量校译工作 。
吴兴华是天才式的人物,英年早逝,可悲可叹 。像吴兴华以及钱钟书这样学贯中西、通今博古的学

人物印象6作者:丽影
笔者的一个朋友数月前买了一套价格不菲的十卷本《罗念生全集》,近日曾告诉笔者他的读后感:“我觉得罗老早期的译作,例如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及《诗学》,比他后期的译著要优秀得多 。”这个朋友的结论是经过文革的洗脑,罗老原有的优美译笔也荡涤无存了 。
我听了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我记起了叔叔多次讲述的一件有关罗老的事 。笔者的叔叔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现为一所名大学校授;叔叔曾多次对笔者提及生平最敬佩的五位学者,名列首位的是原北大西语系副系主任吴兴华教授 。
吴兴华的故事十分悲惨 。他是诗人、学者、翻译家,幼时即有神童之誉 。十六岁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 。叔叔称吴兴华学贯中西,博通文史,通晓十几国语言及文学 。1957年吴兴华被划为“右派”,被剥夺教学及发表论著的资格,许多亲友因之断绝与吴来往 。然而笔者的叔叔仍经常造访吴宅,因为“太佩服吴先生的学识了 。”叔叔最近还说吴兴华的

人物著作7吴兴华诗文集
作者:吴兴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2-1
版次:1
页数:447
字数:455000
印刷时间:2005-2-1
ISBN:9787208052574
内容简介
吴兴华的诗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有影响 。这套文集收入了他的散文、文论、翻译作品及朋友对他诗歌的评论和对他的回忆文章 。本书可以解读吴兴华作品的深刻蕴涵,了解他英年早逝的悲情人生 。
吴兴华是诗人又是翻译家 。他创作的诗歌和翻译的作品大都发表在三四十年代 。《吴兴华诗文集·诗卷》收入了他在这个时期的发表的诗歌、翻译的外国的著名诗人的作品,如拜仑诗钞、济慈诗钞、叶之诗钞,还有未发表的但丁的神曲的部分章节,以及吴兴华未发表的诗作、译作 。吴兴华早年写诗,写素诗体、十四行体以外,还用过斯本塞节、叙事摇曲体等多种西式体诗 。他的诗不论在意境上、文字上和旧诗、西洋诗存在着深缔的因缘,是一种中国古典和西洋现代之间的有机融合 。他的诗“恢复为明朗

天才之死8吴兴华,北京大学英语教授;1957年被划成“右派份子”,1962年“摘帽”;文革中进入校园“劳改队”并被红卫兵殴打和抄家 。1966年8月3日在北京大学校园内“劳改”时,有红卫兵学生强迫他喝水沟里从附近化工厂流入的污水;他中毒昏倒,被说成是“装死” 。当天夜里去世;红卫兵坚持说他是以自杀对抗文革,不顾吴的妻子谢蔚英的反对,命令医生解剖了尸体——吴兴华生于1921年11月,死时未满45岁 。
1966年7月27日,北京大学最先建立了校园“劳改队”,把被“揪出来”的“牛鬼蛇神”送入其中“强迫劳改”,以后全国各单位仿照实行 。吴兴华是校园“劳改队”最早的受害者 。
1968年初,北京大学又建立了著名的“黑帮大院”,关押了学校的教师干部等两百多人 。全国各单位也都设立自己的牢房关押本单位的“牛鬼蛇神”,这类牢房很快得到一个称呼“牛棚” 。北京大学在建立“劳改队”和“牛棚”两个文革的独特景物上,起了恶劣的领先和示范的作
【吴兴华简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