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季养生的要点

1、四季养生的要点??
【四季养生的要点】
人体四季如何养生?中医观点是天人合一,如《内经》上说,人体要顺天时,即顺五运六气的变化,其秘决关键是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人体才能长久地保持健康;因此,人体养生一定要注意从春季开始 。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常言道“百草回生,百病易发”,特别要注意起居劳作、精神调摄,关键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使自己的精神、情志、气血也能像春天的气候那样舒展畅达、生机勃发 。
春天气温适中,湿度也适合睡眠,加上春天比冬天夜短,故有春困,能“春眠不觉晓” 。在春季,起居宜早睡早起,保持每天有充足睡眠;午饭半小时后应适当小憩,一般以半小时或四十分钟为宜;房间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坚持锻炼身体,根据自己年龄、体质,选择慢跑、散步、保健操等适当的锻炼项目 。
春季养生秘决在注意保持体内的阳气 。
中医认为,养阳重在养肝 。春季保肝十分重要,饮食做到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少吃酸、辣及油炸、烤、煎食品,勤喝水、少饮酒 。平时调理好情绪,每天保持有个好心情 。
春季饮食,要点是以平补为原则 。早春仍有冬日余寒,要顺应春升之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韭菜、大蒜、洋葱、魔芋、大头菜、香菜、生姜、葱等 。晚春暴热袭人,易引起体内郁热而生肝火,致体内津液外泄,可适当配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润肝明目的食物,如荞麦、荠菜、菠菜、芹菜、莴笋、茄子、黄瓜、蘑菇等 。在春季上市的新鲜水果,大多味酸,因不宜春日多食 。若需解里热,以吃甘凉的香蕉、生梨、甘蔗或干果柿饼之类为好 。
【夏季】暑气伤身 适度运动食清淡 重在清心
夏季应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具有清热去暑功效的食物有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西瓜、西红柿等 。夏季西瓜、西红柿多食,可生津止渴 。老人应少吃油腻食物,体弱者应避免食用冷饮及生冷瓜果,以免引起消化功能障碍 。
中医认为,通过饮食调配,既可补充人体因大量出汗而导致的营养损失,又能有效避免肠道疾病的发生,同时还益于调节体温、消除疲劳 。
夏季睡眠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规律 。
《黄帝内经》中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意指夏季要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 。夏季多阳光,但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适当运动 。
【秋季】旧病易发,调和阴阳宜养津,重在润肺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诸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 。
秋季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立秋至处暑,天气以湿气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被称为“多事之秋” 。
秋分之后,由于雨水渐少,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 。此季容易耗损津液,发生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 。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红枣、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 。
秋季养生应注重一个“和”字,包括对精神意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的调摄 。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因此秋季养生应注重一个“和”字,包括对精神意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的调摄 。此外,秋季要注意顺应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
中医医书记载,“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建议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肺防燥,菊花粥明目养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
【冬季】寒气袭人 敛阴护阳活气血 重在补肾
从立冬开始,经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是冬季 。
冬季 “寒”, 寒气袭人,是气候变化的特点 。人体新陈代谢变缓,虽说可以保存体力,但也降低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死亡率,都以冬季为最高,此季也是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段 。
中医认为,“冬者,天地闭藏”,即是说冬季万物闭藏,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种动植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 。因此,冬季养生应注重敛阴护阳:尽量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坚持适当锻炼,但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锻炼后要及时擦干汗液;注意背部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极易通过人体背部侵入而引发疾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其应注意避寒就暖 。
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进补要顺应自然,注意养阳 。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冬季要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提高机体的耐寒力 。狗肉、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此外每天晨起服人参酒一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 。将牛肉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食肉喝汤,可益气止渴、滋养脾胃 。

原则:“天人相应” ,《内径》“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活动,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 。“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四季膳食与健康:气候对人的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提出了一年四季的养生方法 。1.春季:万物复苏,气候冷热变化较大,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更换适宜的衣物,但要注意春天“乍暖还寒”的特点,在早春季节切不可马上脱去棉衣 。春季气候湿润温暖,适合细菌病毒的生长繁殖,要注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也不例外,儿童少年的身高在春季增长值最大,故要为中小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膳食 。2.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多,休息不好,体力和胃肠功能均有所下降 。另外,湿热的气候使病菌繁殖很快 。因此,夏季里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以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食应清淡,少食冷冻食品,以免损害肠胃功能 。3.秋季:气候干燥,万物开始收敛 。饮食方面要多食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补充夏季消耗的能量及营养物质 。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在炎热的夏季里胃口大多不好,往往消瘦,因此增加他们的营养更为重要 。但需注意,秋季是“收”的季节,儿童少年的体重在秋季增长值最大,要注意避免营养过度,预防肥胖 。另外,因为气候干燥,机体尤其是呼吸道处于缺水状态,所以在秋季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汤和水 。4.冬季:气候寒冷,草木凋零,虫兽藏匿,万物生机潜伏,处于收藏状态 。中医认为冬季要有充足的睡眠,防寒保暖,使阴气藏、阳气不妄泄,阴阳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冬季宜于进补,对儿童及青少年要求以食补为主,即要保证膳食平衡,注意摄入多种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无机盐,为春季储备生长发育的原材料 。“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咸以和软 。”春季,自然界万物复苏,为肝旺之时,应少食酸味食品,适当增加辛甘之品,饮食宜清淡温平,多食新鲜蔬菜,少食辛辣甘肥之品 。夏季,万物生长旺盛季节,又因暑天汗出较多,气阴耗伤,宜食清凉解暑和具有补益气阴作用的食品;同时要注意饮食应清淡,少食冷冻食品,以免损害肠胃功能 。秋季干燥,万物渐趋凋零,宜食生津养肺,滋阴润燥的食品 。冬季寒冷,万物凋零闭藏,宜选用温阳补益的肉类食品,以助人体阳气潜藏

一、春季
1、情志:春季养肝,应无拘无束,使情志舒畅,肝气疏泄 。
2、睡觉:晚睡早起 。睡觉的原则,都是不要晚于11点睡觉 。早起,太阳出就起床,不要睡懒觉 。
3、运动:广步于庭 。多散步,多走动,出微汗,不要出大汗 。带孩子去放风筝,多游山玩水,陶冶性情 。
4、饮食:多吃种子类食物,有利生发 。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桔、葱、蒜、香菜、蜂蜜等 。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聚积一冬的内热要散发出去,所以还要多吃些新鲜,如春笋、菠菜等 。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 。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含异性蛋白的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蟹之类 。

二、夏季
1、情志:夏季养心,应抱喜悦之心,不要憋着,压抑情绪 。
2、睡觉:晚睡早起 。
3、运动:无厌于日 。不要怕热,多运动,多发汗 。但不要过量 。经常大汗淋漓也是伤身体的,尤其是伤心 。不要天天躲在空调房 。
4、饮食:精气发散于体表,内脏空虚,宜吃温性容易消化的食物 。多吃姜 。肉要剁碎做成羹使容易消化 。忌生冷,忌喝冷饮,多喝温开水 。忌大鱼大肉等难消化的食物 。

三、秋季
1、情志:秋季养肺,要是情绪安定 。
2、睡觉:早睡早起 。
3、运动:适量减少运动 。
4、饮食:秋天物产丰盛,多吃果实,酸甜类的东西 。老人家不宜吃新粮,面勾起旧病 。

四、冬季
1、情志:冬季养肾 。使内心喜滋滋的,但又不说出来 。像女孩怀孕一样,心中充满喜悦,但并不会满街喊 。
2、睡觉:早睡晚起 。可以睡懒觉,等太阳出来才起床 。
3、运动:活动活动筋骨就可以了 。
4、饮食:由于阳气内敛,体内精气充足,所以可以进补,可以吃大鱼大肉以及一些营养丰富难于消化的东西 。另精气郁于体内,可以吃些理气的食物,如萝卜 。可以适量喝酒 。喝低度酒,如醪糟,另必须先温热再喝 。

注意身体就行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春三月,气候渐暖,这是春的主要象征 。然而春季又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尤其是初春,气候变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袭,气温急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讲“春捂秋冻”,所谓“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过早地脱下棉衣,应晚脱一点,而且要一件件地减 。这从春天的天气、气候特点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来说,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多,忽冷忽热,风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于春,恼怒等情志易刺激伤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恶化 。另外,由于由冬入春,人们的抗病能力、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会感染疾病 。特别是年老体弱和少年儿童应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疗不当,防护不周,常会导致肝炎 。另外,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都易传染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天肝气旺、脾气衰,应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属肝,甘味属脾,故需注意调养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几方面的调理外,还要针对春天的特点,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适度,增进营养,以增强体质的抗病能力 。夏季:祖国医学认为,夏天对人来说属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应晚睡早起 。苦味属心,辛味属肺,所以夏天应吃些辣味食物 。虽然天气炎热,但不要贪凉,睡觉时腹部应盖上被子,以免受凉腹泻 。雨季应避免湿气的侵袭,及时更换衣服 。平时应经常按摩足底涌泉穴,不要光脚,以免湿气从脚底部侵入 。秋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秋到立冬为秋三月,天地阳气日衰,阴寒日生,景物萧条,养生亦应随之 。秋天应早睡早起,这对健康十分有益 。要少吃辣、多吃酸的食物 。气温降低时应及时添加衣服,以免着凉 。中医认为,当秋季阳气内敛,阴气转盛中,人应与秋气相和平,保持体内阴精,不让意志过分外驰,防止房劳伤肾 。秋季万物凋谢,老人忧思过多,产生垂暮之感,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难以入眠等症状 。金代医学家李东垣说:“凡怒悲生恐惧,皆损元气 。”《医学类编》说:“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故应保持情绪稳定,心如秋月,少忧勿思使志安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精神系统受到刺激,会导致机体正常平衡紊乱,易患疾病 。心情开朗,使精神处于常乐之境,才能有助于健康 。冬季:冬季要早睡,起床不妨稍迟 。冬天为肾气旺、心气衰的季节 。咸味属肾,应少吃 。应尽量避免吃灸烤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腹部及足部应注意保暖 。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出门时易着凉 。实践说明,祖国医学中宝贵的四季养生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必定大有益处 。
2、春夏秋冬四季养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冬季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 。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降低,因而需要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人体能量和热量总来源于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 。“火力”旺说明肾脏机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就弱 。冬天,肾脏机能正常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
变化;否则将会导致心脏代谢失调而发病 。综上所述,冬季养生的重点是“防寒养肾” 。
因此,冬季养生应早睡晚起,穿贴身而暖和的衣物,多呼吸新鲜空气,多晒晒太阳,多吃一些炖羊肉、鸡汤等能够温肾、补肾的热食,以升高体温,补充能量和营养 。
3、四季养生小知识有哪些
你好朋友!12个月关于养生的;你慢慢看 。一月:养肾防寒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 。
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养生关键:“养肾防寒” 。
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 。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目的 。
饮食宜忌:多吃羊肉、狗肉、鸡肉、甲鱼、核桃仁、大枣、龙眼肉、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 。当然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的人士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忌一切寒凉之物,如冰激凌、生冷食品 。
推荐食疗:
当归枸杞炖羊肉
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
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 。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 。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 。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

 
    二月:阳气生发 适当春捂
    气候特点:二月是春天的开始,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 。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表明春季从这一天开始 。过了“立春”,万物复苏,大地生机勃勃,草树开始萌芽,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冬去春来,湿度逐渐升高,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 。“雨水”节气因为雨水增多,空气湿润,天气暖和但又不燥热,更加适合万物的生长 。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 。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心情着手,使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 。
养生原则    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
养生关键    春季是冷空气活动频繁之季,所以要适当“春捂” 。
二月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于上升,日照、降水也逐渐增多 。民俗谚语中有句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说明人们经过秋冬养生,到了春天开始劳做了 。
春季养生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 。
立春以后,气候仍然干燥,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
春季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应该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 。因为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脏腑所好 。
饮食宜忌
宜:多食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 。
忌:辛辣之物 。
推荐食疗
枸杞子山药粥
用料:枸杞子20克,山药30克,糯米50克 。
制法:将枸杞子、山药和糯米同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开后改小火慢煮半小时至米熟烂,放温服用 。
功用:枸杞子养阴益肾柔肝,山药健脾益肾,糯米和胃,共为养阴柔肝,益肾健脾 。

 
    三月:晚睡早起 食甜养肝
    气候特点:三月是春天将要过一半的时候,包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 。  
“惊蛰”是指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中的昆虫 。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的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的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 。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
春分的“分”,是过了一半的意思 。此时正是农家最忙的时节,也应该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
中医认为,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 。因此,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
养生原则:“春夏养阳” 。
养生关键:春养肝 。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 。这是人体的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  
三月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饮食的调养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这就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这样可以使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但处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地区的人还要注意保暖 。
春季应肝,如养生不当,可能伤肝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
饮食调养:“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
春季的饮食既要根据节气变化,又要考虑个人的体质情况 。以“春夏养阳”为主要原则,也就是适当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春天应肝,肝气旺可伤脾,所以春季要注意多食甜,少食酸以养脾 。
多食甜   如大枣、锅巴、山药、韭菜、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 。  
少食酸    如西红柿、柠檬、橘子等 。
推荐食疗:
山药粥
用料: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00克 。
制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块,与粳米同煮 。
功用:山药健脾益肾补肺 。

  
    四月:补肾调阴阳
    气候特点:
四月是春季最后的阶段,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 。  
清明在节气上代表天清地明的意义 。自古以来,这一天便是中国人祭祖扫墓的日子 。清明又称“踏青节”,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
谷雨是春季最后的一个节气 。古代称:“雨生百谷”,说明此节气在农业方面的重要性 。
四月天气转暖,人们的室外活动增加,北方的桃花、梨花、杏花等开满枝头,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这时候花粉过敏的人们日子就比较难过了,应该加以预防 。此季节还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等 。所以应依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传染病是这一时期的关键 。
养生原则
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 。
从中医养生来说,清明前后是郊游、踏青的好日子 。白居易《春游》诗中说:“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从防病来讲,在这段日子里,天气阴凉,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实为主 。为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运动为宜,如踏青、做操、打太极拳等 。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防暴饮暴食 。
饮食宜忌
多食菠菜、荠菜、葱、水果、山药、枸杞、兔肉,少吃辛辣、油腻、大寒之物,如辣椒、肥肉、海鱼、海虾等 。  
推荐食疗
山楂枸杞焖兔肉
用料:山楂、山药各30克,枸杞子15克,兔肉500克,红枣4个 。
制法:红枣去核,兔肉切块,用开水脱去血水 。诸料共入砂锅,加清水煮沸后改小火煲2~3小时,调味 。
功用: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山药健脾益肾,山楂活血化瘀,红枣健脾益血,兔肉补益中气 。此款食疗方蛋白质含量丰富而低脂肪、低胆固醇,有滋补肝肾、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作用 。 
五月:关注心脏
    五月是夏天即将开始的时候,包含有立夏和小满两个节气 。  
天气特点:
“立夏”在天文学上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夏天马上开始 。这个节气是一个万物增长增高的时候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明显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雨水比“谷雨”更多 。而对农作物来说,“立夏”又是一个旺盛生长的重要节气 。
“小满”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季节,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各种植物农作物到了旺盛生长期 。高温多雨,空气闷热潮湿,是“小满”时的气象特征 。
中医理论认为,“立夏”前后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 。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 。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 。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 。因此,夏季需要更多的保养心脏 。
“立夏”之际,从精神上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 。老年人更应注意预防气血瘀滞引起心脏病的发作 。在饮食上应以低脂、低盐的清淡食物为主,多食用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 。清晨可吃洋葱少许,晚饭后饮少量红酒,以保持气血通畅 。
饮食宜忌
宜多食:具有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水芹、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等 。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生葱、生蒜、辣椒、韭菜、海虾、牛羊狗肉等 。
推荐食疗:
冬瓜炖鸡肉
用料:新鲜连皮冬瓜250克,鸡肉100克 。
制法:冬瓜切小块,与鸡肉同加适量水炖熟放温服用 。
功用说明:连皮冬瓜清热利水渗湿,鸡肉补脾强身 。合为健脾益气,渗利水湿 。

  
    六月:晚睡早起宣畅通泻
    六月是夏季真正的开始,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 。  
天气特点:
“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 。农事种作都以这个节气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越来越低 。所以,农民俗称“芒种”为“忙种” 。
进入“夏至”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白天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上,最高气温有时达35℃,部分地区气温甚至到38℃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偏于“懒散” 。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湿度增加,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中,人们就会感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 。所以,在此时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 。
养生关键    六月的养生重点是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上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这样机体就能得以宣畅通泻,轻松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 。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由于天气炎热,汗出较多,衣着应以棉制品为好,利于汗液排泄 。要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还要防止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
饮食宜忌
6月调养应以饮食清补为原则 。
宜:蔬菜、豆类、水果等 。如菠萝、苦瓜、西瓜、荔枝、芒果、绿豆、赤豆等 。  
忌: 辛辣油腻之品 。如羊肉、牛肉、猪肉、辣椒、葱、姜等。   
推荐食疗
冬瓜薏米粥
用料:冬瓜(带皮)100克,薏米30克,糯米30克 。
制法:冬瓜洗净切块,与薏米同煮至熟烂,每日一次 。
功用说明:冬瓜清热利湿,含水量高,不增加人体热量;薏米祛湿,糯米养胃,可收清热利湿养胃之效 
七月 劳逸结合  保护阳气 
七月包含有“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 。
    七月养生
    中医认为夏季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人们在七月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阳气 。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温 。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 。
    暑天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 。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的人员此时应多饮水,必要时可服少量仁丹,或喝绿豆汤等以防中暑 。
    饮食宜忌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蔬菜应多食绿叶菜及苦瓜、黄瓜等,水果则以西瓜为好 。忌辛辣油腻之品 。
    推荐食疗
薏仁绿豆粥
用料:绿豆30克,百合30克,薏仁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
制法:将以上各原料洗净同锅煮熟烂,加冰糖放温服用 。
功效:绿豆清热解毒,百合润肺生津,薏仁清热利湿,粳米和胃,共食可清热利湿、健脾和胄 。

    八月:早卧早起神志安宁
    八月是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将要来临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 。  
    天气特点
    “立秋”是肃杀的季节,也预示着秋天来到 。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白天仍旧热浪袭人 。这是因为“立秋”时,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 。中医认为“立秋”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 
    “处暑”则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 。很多地区处暑正好处在“三伏”天,所以天气仍很热,人们称为“秋老虎” 。“秋老虎”属温燥,损害人体的津液,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 。老年人在此时还易发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在这一时间段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
    八月养生
    “立秋”以后,虽然还不是真正进入秋天,但至少是即将从暑热天气走出来了 。“立秋”节气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 。早晚温差逐渐拉大,晚上已有凉的感觉 。但是,此时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多事之秋” 。入秋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即可发生腹泻 。婴幼儿在此时段为腹泻的易感人群,所以“秋季腹泻”患者多为婴幼儿 。
    “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被称为“秋乏” 。中医认为秋主燥,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所以容易感到疲乏 。
    精神调养  
    “立秋”后的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生活上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这是因为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所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秋天也是锻炼的好季节,要加强室外活动,如跑步、打球等 。
    饮食宜忌
    因秋天由肺主宰,应多食酸,少食辛 。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马铃薯、葡葡、梨等食物,都能帮助克服疲倦,应该多吃 。
    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碱性食物 。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 。碱性食物有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 。还要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 。
    推荐食疗
  百合莲子汤
  用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  
  制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 。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 。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九月:阴平阳秘防秋燥 
    九月是秋天气候最为明显的时候,包含有“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 。
天气特点: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气温逐渐转凉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
秋分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降水频繁,气温下降明显,白天、夜晚温差进一步拉大 。《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
九月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 。精神调养在秋天非常重要,因为秋天有万木凋谢之感,人们容易产生“悲秋”,所以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天气好的时候,多外出走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排解一下秋愁 。最适宜的运动莫过于登山了,在晴朗的日子里,登高望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使自己身心愉悦,心旷神怡 。登山使心情愉快的同时,还锻炼了身体,使身心都得到放松 。从而消除不良情绪 。
九月养生防秋燥也非常关键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 。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含维生素的食品或用中药食疗 。
饮食宜忌:
宜多食:西洋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冬瓜、黄瓜、萝卜、梨等 。还可用葱白、生姜、豆蔻、香菜预防治疗感冒 。
忌食:鱼虾、海腥,如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辣椒等 。
推荐食疗:
梨粥
用料;梨两个,粳米100克 。
制法: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煮粥 。
功用说明: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亦可用作秋季保健食品 。

十月:控情绪防燥邪养阴精 
    十月是秋天即将结束的时候,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寒露”和“霜降”两个节气 。
天气特点:
十月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 。由于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民间有“白露白花花,寒露添衣裳”之说 。霜降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是霜降节气的命名由来 。“霜降”的意思是天气渐冷,开始出现白露,节气特点以北方较为明显 。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季必须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
精神调养在此时也应受到重视,这是因为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特别是北方,万木凋零草枯叶无,易使人产生悲观之情,尤其生活、工作中遇到不如意之时,更使抑郁多发 。所以,此时人们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伤感,多做开心喜好之事,保持良好的心态,平安度过秋季 。
秋对应的脏器是肺,又因“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 。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 。此时还可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选择滋阴润肺的膏剂 。
饮食宜忌
宜:适当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鸡、牛肉、鱼、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
忌:少吃葱、姜、蒜、辛辣之品 。
推荐食疗
百花膏:用百合、款冬花各等分,水煎去渣,加蜂蜜熬成膏状,日服3次,每次一匙,有润肺止咳化痰之效 。
黄芪膏:用黄芪100克,水煎滤渣,加蜂蜜500克,文火煎熬缩至膏状,日服两次,每次一匙,有补肺益气之功 。
山药百合大枣粥
取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将山药、百合、大枣、薏苡仁、大米洗净煮粥 。每日两次服食 。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 。

 十一月: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11月是冬天正式来临的时候,从24节气来说,包含有“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 。 
天气特点: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进入这一时节,天地万物的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 。冬季到来,自然界表现为阴盛阳衰,气温降低,寒气袭人,人体阳气容易受到损伤,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护阳气 。“小雪”时期特点是天气逐渐变冷,北方地区开始下雪,但雪量较小,夜冻昼化 。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气流又比较活跃的话,也有可能下大雪 。在南方一些地区,经常一年见不到下雪 。
“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一年中进补的最佳时期 。中医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此时应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第二年春天作准备 。所以,“立冬”之日要进补山珍野味,到了酷寒的隆冬,才不会怕冷 。这是民间的习俗,但却体现了增强体质,预防为主的思想 。
医学研究证明,冬天人们情绪容易低落,郁郁寡欢 。当工作、生活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可能诱发抑郁症 。精神养生在十一月应做到精神安静,保护阳气,不过度消耗阴精,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时排解,疾病就不会找来 。生活中做到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背部保暖,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穿着也应注意保暖 。饮食上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
饮食宜忌:多吃热量较高的膳食,还要多食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缺乏,如牛肉、羊肉、乌鸡、豆浆、牛奶、萝卜、青菜、木耳、豆腐等 。少食寒性之品,如海鲜等 。
推荐食疗:
木耳炒肉片
用料:黑木耳干品15克、猪瘦肉60克 。
制法:黑木耳用温水发好、洗净,猪瘦肉切片放入油锅中炒两分钟后,加入发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盐适量,清汤少许,焖烧5分钟即可服食 。每周3次 。
功用: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合用,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 。

 12月:适度进补动静结合 
    12月是一年的结束,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大雪”和“冬至”两个节气 。
天气特点:  “大雪”相对“小雪”而言,是个比“小雪”更加严寒的节气 。民间认为,如果“大雪”节气当天下雪,则预示着“瑞雪兆丰年” 。“冬至”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这一天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中医阴阳学观点认为,“冬至”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回升的节气,“冬至”以后气温下降明显,天寒地冻 。
中医认为,12月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 。说到进补,很多人都理解为要吃营养价值高的贵重补品 。其实进补是有讲究的,要“因人、因时、因地”进补,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温寒、慎房事等综合调养方法,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
首先要养宜适度、动静结合 。就是说养生调整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 。如适当体育锻炼,在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意外受伤 。精神上要积极向上,保持乐观,认真研究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食补、药补 。如体质弱、消化功能差的人,要选择“慢补”,适当多吃“当归羊肉汤”等,还要多吃蔬菜,切忌过补、急补 。体质好的人则要“平补”,不要过食油腻之品,以防产生内热而诱发疾病 。可用“小鸡炖蘑菇”、“白果炖乌鸡”等 。平时饮食上还要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品 。至于脑力劳动者,在食补的同时可选择药补,如六味地黄丸可补肾健脑防疲劳 。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的,可用乌鸡白凤丸等有调经止痛作用的中成药 。
饮食宜忌:可多吃羊肉、牛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菠菜、苹果、桂圆等 。忌生冷如海鲜等大寒之品及冷饮 。
推荐食疗:
当归生姜羊肉汤
用料:当归12克,生姜30克,羊肉250克 。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同当归、生姜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共熬汤,烂熟后加调味品,饮汤食肉,每周1~2次 。
【中医四季养生的要点】功用:当归活血养血,生姜温中散寒,羊肉养血益肾,合用可补血益肾养颜 。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五彩缤纷色彩,不仅格外讨人喜爱,而且这些颜色中的背后还蕴藏着许多养生概念,中医五色指绿、红、黄、白、黑五色,其“五色入五脏的概念如下: ”春天养肝,多食绿色食物如青苹果、猕猴桃、青菜等 夏清补心,多食补心功效的红色食物如红苹果、草莓、西红柿等 长夏补脾,宜调整脾胃提高消化能力 。多吃VC、VE的黄色食物如橘子、橙子等 。秋平补肺,宜多吃白色食物如白萝卜、梨、火龙果、柚子等 冬宜补肾,宜吃补气强肾、滋养生殖系统的黑色食物如黑莓、黑米、黑枣等
4、春夏秋冬在养生中各主要注意什么
春季:不宜吃海产品 春喝花茶早起散步宜喝蜂蜜宜多吃葱 宜多吃菠菜 春季宜养肝为主 少吃酸味多吃甘味 性温味甘的食物:糯米 黑米 高粱 燕麦 南瓜 扁豆 大枣 桂圆 核桃 栗子 牛肉 猪肚 鲫鱼 草鱼等
夏季:饮食宜清淡 忌情绪激动 新鲜蔬菜瓜果如番茄 黄瓜 苦瓜 冬瓜 丝瓜 西瓜 菊花清茶 酸梅汤 绿豆汁 莲子粥 荷叶粥等可清热解暑 生津开胃 食补如枸杞子 鸭子 鲫鱼 山药均有此功效 宜多吃苦味食品如茶叶 苦瓜 还要主动喝水洗脚应用温水 晚睡早起 锻炼宜在早晨和傍晚
秋季:秋季养阴为上 多喝开水 淡茶 果汁 豆浆 牛奶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梨 橙子 柚子 黄瓜 萝卜 藕 银耳多吃蜂蜜 百合 莲子等清补食品 早睡早起多喝开水淡茶 宜登高
冬季:早睡晚起 养肾为主 早喝盐水晚喝蜜宜吃鸭肉 鹅肉
超市里可以买到的燕麦、大麦、糙米、全麦面包、全麦饼干等都属于全麦食品 。早餐可以选择燕麦片、全麦面包和牛奶、水果一起食用,体内胆固醇指数正常的人还可加个鸡蛋
这个都是我打的哦~

纤维性食物是中国人特有的饮食习惯,也是我们健康的渊源 。
“蔬”菜有“疏通”作用,“荤”字下面就是一个“晕”
要吃新鲜的粮食才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
七情和五脏休戚相关,情绪不好可以调五脏,平肝降逆 。
“勤动脑体不动心”是健康长寿的最佳诀窍 。
药用在不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毒,养生不是滥吃药 。
元气不能补,养生就是要把生命过程中的元气消耗降到最小 。

春天无论男人女人都可以吃乌鸡白凤丸去疲劳,这时百年验方 。
夏天心慌气短,吃点孙思邈的生脉饮,收敛心气 。
秋天吃点秋梨膏利于润燥降气,促进气血内走 。
冬天是进补的好时机,可以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补肾 。
纤维性食物是中国人特有的饮食习惯,也是我们健康的渊源 。
“蔬”菜有“疏通”作用,“荤”字下面就是一个“晕”
要吃新鲜的粮食才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
七情和五脏休戚相关,情绪不好可以调五脏,平肝降逆 。
“勤动脑体不动心”是健康长寿的最佳诀窍 。
药用在不需要的人的身上就是毒,养生不是滥吃药 。
元气不能补,养生就是要把生命过程中的元气消耗降到最小 。
…………
人如落叶树,遵从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
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就跟外边落叶树是一样的 。这什么意思呢?
您看一到冬天,所有的落叶树的树叶都落光了 。树叶为什么落?因为在中医上讲,冬三月是闭藏的时间,在冬天的时候,原来分布在干枝上的营养开始向根部收了,它的枝叶上就处于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所以它的树叶就落了 。
到了明年春天的时候,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此时所有的营养是从根部向枝叶走,所以你看那个树,一到春天的时候就发芽 。为什么发芽?因为里面的营养、气血往外生发,但是外面还没有准备好条件,所以就会出现一个芽尖,你看初春的落叶树的枝条上,都是向外吐着一个含羞待开的尖芽儿 。
到了夏天的时候,气温升高,“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所有的营养都到外面来了 。所以,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而此时底下根部却什么营养都没有了 。
到秋天,秋风一起,此时树叶又开始落,气血、营养成分又开始从外面向里边收了,转向闭藏的阶段 。这就是外面自然界的落叶树生发凋敝过程 。我们人也一样:春天的时候,我们的气血是从内脏向外走,从内脏向外调动,到了夏天的时候,气血都到了外面 。等秋天到的时候,秋风一冷,气血就开始从外面向里面走了,到冬天的时候,里面非常的充盈,而外面相对的不足 。
人体在四季中的变化规律同树木是一样的,春季生发,夏季生长,秋无收化,冬天避藏,只有遵循了这种自然规律才能保证我们的健康 。大家想一想,我们夏天的时候,为什么容易闹肚子?这不仅仅是个细菌病毒的问题,因为夏天的时候,你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而里面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所以这时候你吃点什么黄瓜,吃点其他不合脾胃的东西,就要闹肚子了 。而冬天的时候,由于所有的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外面是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所以你这时候就容易感冒 。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对我们每个季节的养生有一个原则性上的把握 。从中医学的角度讲,人作为一个整体和自然界是完全一样的 。我说明的这个道理就是在一年四季里面,你的身体状态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是休戚相关的,所以,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自然界变化,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么一个自然的规律 。对我们人来说,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长、壮、老、已的全部,那么在你每一年里面,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规律对你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里面的气血相对的不足了,这个时候人常常会有肝阴不足的状况 。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中医说的肝,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而春天正是气血生发的过程,所以说春气与肝气相通 。
到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候外面非常充盈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夏天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的时候,你会感到胸闷气短,这就是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夏气和心气之间有一个相关性 。
秋天落叶的时候,是人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收的时候,这时人的五脏里面最重要的脏器就是肺,肺气与秋气相通 。肺气有什么作用呢?它有宣发与速降的作用,它可以使得你的气血顺利地从外面向里面走,所以这个过程同肺气直接相关,所以中医说肺气与秋气相通 。到冬天的时候,人体的气血完全到里面去了,这时冬气与肾气相通 。
春夏秋冬对应人体肝、心、肺、肾四个重要的脏腑,养生也要附合这个规律 。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秋冬对应肝心肺肾,这四个脏器和春夏秋冬四季是直接相关的 。因此,我们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 。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往外调动,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养肝 。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时候就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归到哪呢?就是归于肝 。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回去了,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 。还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这就是因为血行于下,气浮于上,且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 。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说,无论男女,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起码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践 。这时有些男同志就问我,吃什么乌鸡白凤丸啊,那不是妇科圣药吗?男同志为什么吃啊?其实不是,因为女同志是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所以乌鸡白凤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 。可是男同志在春天的时候,由于你的气血向外走了,这正是肝血不足的时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身上一点都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就没有了 。
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也要特别注意 。我的建议是,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同志,应该吃一点生脉饮,因为夏天你的阳气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你才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这样的症状 。那么在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可以喝一点生脉饮 。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效的方子 。生脉饮里面只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五味子是收敛心气的,让你别出那么多汗,麦冬有清肺热的作用 。所以,夏天的时候用一点生脉饮,就有助于人们心气的滋养,就可以防止你夏天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 。
秋气与肺气相通,秋天是气血往里走的季节,中医讲肺主治节,可以帮助你的气血从外往里收 。到秋天的时候,我劝大家方便的时候就吃点秋梨膏,它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梨的金气最重,梨的秋气也是最重的,你看梨花开出是白的,中医讲“白色入肺” 。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可以入肺经,有助于气血速降,帮助人们的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
到冬天的时候,大雪封山,气血都到里面去了,这时正好是补养的好时节,好比树要冬灌,就是因为营养都在里面,给点水就可以迅速吸收 。中医说冬天重在补肾,男同志以精气为主,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于女同志来说,特别是在更年期以前的女同志,则重在补血,我建议这些女同志吃一点阿胶、大枣、核桃仁、冰糖,把它们做成膏状服用;过了更年期的女同志,就可以用点六味地黄丸来补肾,因为这时候气血都到里面去了,吃完这些有营养的东西,它就能够充分的运化,补充气血,为来年的春天做准备 。
我们中医学把这个养生方法叫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在我们身体机能正常情况下的滋养方法 。如果你说夏天我感冒了,或者是冬天我感冒了,这时候这样的调养药物就要少用了,因为人体发热的时候,肌体能量都起来和疾病作斗争,这时候如果你吃进去很多营养以后,在体内不好运化 。中医讲的忌口主要是在这两季节,在忌口的时候,就不要吃那么多滋补药了,等感冒过去了,咳嗽过去了,你再接着吃 。如果我们按照中医说的这种法则来进行养生的话,我想恐怕得病的几率就小得多了 。
老百姓常说:“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早晚要坐病 。”冬天由于气血闭藏,储存营养,为明年的生发做好准备 。“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冬天不很好地储存阴精,春天的时候容易得热性疾病 。冬天冷的时候毛孔处于闭塞状态,有助于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毛孔开放,有助于气血往外走 。人们现在夏天惟恐不冷,冬天惟恐不热,这是违反规律的,树一年开两次花可能就活不成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