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八大姓之一的那拉氏是如何发展的?

满清八大姓之一的那拉氏是如何发展的?这是满族的一个大氏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 。那拉氏在金朝时期被汉译为“纳兰氏”,是女真中的“白号姓氏”(贵族姓氏) 。
至明末,那拉氏分为乌喇那拉、哈达那拉、叶赫那拉、辉发那拉四大支系,并有所分化 。乌喇那拉氏和同祖的哈达那拉氏被称为“同姓那拉”,原姓蒙古土默特氏的叶赫那拉氏和原姓益克得里氏的辉发那拉氏被称为“异姓那拉” 。
姓氏发展
【满清八大姓之一的那拉氏是如何发展的?】清朝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纳喇氏为满洲著姓,其氏族散处于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及各地方,虽系一姓,各自为族” 。也说明那拉氏并非同源 。
清朝灭亡后,那拉氏后人大多改为汉姓那或南,也有根据其分支改姓 。
那姓宗族
那姓满族宗族在辽东满族氏族中为八大姓氏中的第七个姓氏 。

满清八大姓之一的那拉氏是如何发展的?

文章插图


那姓这一姓氏出自于音移的多音节满族姓氏纳拉氏 。纳拉氏是以其历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纳拉河流域,以河名冠用姓氏的 。纳拉氏虽为满洲著姓,但在明代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 。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 。这样,史料的记载就证实了明代纳拉氏姓的女真人,并非同一宗族 。
辽东的那氏满族宗族,是以氏族宗谱中所载,以一世祖纳齐布为祖先的纳拉氏后裔,即明代中后期的哈达、乌拉两部纳拉氏氏族 。除此以外,在海西女真其他部中的纳拉氏氏族,与此部纳拉氏氏族,并无血缘关系连带 。如辉发部纳拉氏在辽东《纳拉氏谱书》中将其姓氏的冠用业已说明 。“辉发部先世,原系黑龙江东海岸窝集部尼玛察地人 。
本姓依克得里氏 。其始祖昂古理、兴济理二人,自黑龙江载木植主获利,移迁于察鲁居焉!察鲁地有扈伦国纳拉姓噶杨阿、图莫图二人平素结好深厚,俱由察鲁移居张地,四人聚约修睦,昂古理、兴济理因附其姓 。宰七牛祭天,改姓纳拉 。叶赫部先世系蒙古人,姓出默特,始祖兴恳达尔汉,奉明国成祖皇帝之命,率其部民兵等,卫守东省开原界此北围场,遂灭扈伦国 。张地所居的纳拉姓部寨屯村,因据其姓 。”
从上述资料记载中,民间纳拉氏存藏的史料已将纳拉氏的宗族血缘关系阐述清楚,即海西女真四部中,辉发与叶赫两部的纳拉姓氏族,与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氏族先人,不属同宗 。由史料记载中可以得知哈达、乌拉两部的纳拉氏先世,原居住地为黑龙江中下游,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进行了两次规模较大的迁徙,于明末迁至兴京地区 。
明代时期的纳拉氏氏族姓氏是由音移变化而来的 。这一姓是纳兰产生的音移变化 。在此之前,金、元时期女真的纳兰姓氏为纳刺姓,部名为纳喝 。纳喝部在历史上曾居住在今吉林省叶赫河流域 。而在金代,纳刺氏的女真姓氏汉译过来为康姓 。由此可知,今日辽东满族那氏的姓氏演变,一直是沿用原始姓氏音移的方式演变下来,直至清代中期冠汉字姓至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