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生查子 惆怅彩云飞》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纳兰性德 〔清代〕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 。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
译文
文章插图
彩云飞逝,碧霞漫天,心中惆怅有人知道多少 。看不见合欢花,只能独自依在相思树旁 。
与伊人道别的场景历历在目,内心的情感也说不清楚 。心甘情愿地到深夜,去数尽那绵长的相思雨 。
创作背景
卢氏的去世,彻底打碎了纳兰的生活,这个多情种,把卢氏病逝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 。也正是因此,他的词风大转,写下了无数叫人肝肠寸断、万古伤怀的悼亡之词 。这一首《生查子》,写于卢氏去世之后,是天上人间的差别 。
赏析
上片首句一出,迷惘之情油然而生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彩云随风飘散,恍然若梦,天空这么大,会飞到哪里去呢?可无论飞到哪里,我也再见不到这朵云彩了 。此处运用了托比之法,也意味着词人与恋人分别,再会无期,万般想念,万分猜测此刻都已成空,只剩下无穷尽的孤单和独自一人的凄凉 。人常常为才刚见到,却又转瞬即逝的事物所伤感,云彩如此,爱情如此,生命亦如此 。“合欢花”与“相思树”作为对仗的一组意象,前者作为生气的象征,古人以此花赠人,谓可消忧解怨 。后者却为死后的纪念,是恋人死后从坟墓中长出的合抱树 。同是爱情的见证,但词人却不见了“合欢花”,只能空依“相思树 。”更加表明了纳兰在填此词时悲伤与绝望的心境 。
文章插图
下片显然是描写了词人为情所困、辗转难眠的过程 。“总是别时情”,在词人心中,与伊人道别的场景历历在曰,无法忘却 。时间过得愈久,痛的感觉就愈发浓烈,越不愿想起,就越常常浮现在心头 。“那得分明语”,更是说明了词人那种怅惘惋惜的心情,伊人不在,只能相会梦中,而耶些纷繁复杂的往事,又有谁人能说清呢?不过即便能够得“分明语” 。却也于事无补,伊人终归是永远地离开了自己,说再多的话又有什么用呢 。曾经快乐的时光,在别离之后就成为了许多带刺的回忆,常常让词人忧愁得不能自已,当时愈是幸福,现在就愈发地痛苦 。
然而因不能“分明语”那些“别时情”而苦恼的词人,却又写下了“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这样的句子 。“判”通“拼”,“判得”就是拼得,也是心甘情愿的意思,一个满腹离愁的人,却会心甘情愿地去听一夜的雨声,这样的人,怕是已经出离了“愁”这个字之外 。
王同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提到“愁”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写这种词的多半是不更事的少年,受到少许委屈,便以为受到世间莫大的愁苦,终日悲悲戚戚,郁郁寡欢第二种则是“欲说还休”,至此重境界的人,大都亲历过大喜大悲 。可是一旦有人问起,又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而第i种便是“超然”的境界,人人此境,则虽悲极不能生乐,却也能生出一份坦然,一份对生命的原谅和认可,尔后方能超然于生命 。
纳兰这一句.便已经符合了这第三种“超然”的境界,而这一种境界,必然是所愁之事长存于心,而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折磨,最终达到了一种“超然”,而这种“超然”,却也必然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纳兰此处所用的倒提之笔,令人心头为之一痛 。
通篇而看,在结构上也隐隐有着起承转合之意,《生查子》这个词牌毕竟是出于五律之中,然而纳兰这首并不明显 。最后一句算是点睛之笔 。从彩云飞逝而到空倚合欢树,又写到了夜阑难眠,独自昕雨 。在结尾的时候纳兰并未用一些凄婉异常的文字来抒写自己的痛,而是要去“数尽厌厌雨”来消磨这样的寂寞的夜晚,可他究竟数的是雨,还是要去数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呢?想来该是后者多一些,词人最喜欢在结尾处带入自己伤痛的情怀,所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尽管他不肯承认自己的悲伤,但人的悲伤是无法用言语来掩饰住的 。
纳兰这首词,写尽了一份自己长久不变的思念,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他自己的一颗难以释怀的心 。
推荐阅读
- 《采桑子 冷香萦遍红桥梦》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 《梦江南 昏鸦尽》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 《南乡子 烟暖雨初收》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 《阳关曲·中秋作》的原文是什么
- 《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
-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的作者是谁?又该如何鉴赏呢?
- 《鬓云松令 枕函香》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 科学家的传记
- 《浪淘沙 夜雨做成秋》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赏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