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进了农历八月,就想起了这件“大事” 。农历八月十八就是张老的百岁生日了 。听福建的朋友说,9月17日,张老又要“赶场”了,三方帮他庆祝生日 。于是,不免担心,这样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张老精神还好吧?身体还好吧?
如果有人问我,张老是怎样的人,我想自己很难回答 。面对面谈话时,他会让你很舒服,因为他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告别后,他又会让你心生忐忑,因为他的成就与谦逊的反差,因为他的始终不变的勤奋和投入 。的确,有这样的前辈,做晚辈的不敢太偷懒 。他越是亲和,在细节中流露的认真、敬业越是让你不得不“三省吾身”,也很难不自惭形秽 。如果看过张老经历简介,大家多半感叹,这是怎样充实的百年,即便作为两三个人的经历,都是内容丰富丝毫不觉得单薄的 。似乎,这百年里,你找不到被他虚度的垃圾时间 。
接触张老还是在刚入行的时候,在一次福建茶商举办的活动中 。采访过很多老人家,这是不能不让我感慨思维敏捷的一位 。和文怀沙文老的精神矍铄不同,很难看见张老夸夸其谈地讲述自己的传奇经历 。他总是温和的,谦逊的,又不失风趣的,可敬可爱 。当时我刚刚做完毕业论文,题目是关于茶叶的冲泡机理 。我们的话题自然也在这个上面,张老介绍了许多他的宝贵经验 。交流起来,耳聪目明的张老,很快会让你忘记他的年龄 。“年轻人,入茶行好啊 。”就是这样语重心长的一句期许和鼓励,就是这样一位事茶多年的高寿老前辈,形成了最初我对茶人群体的印象 。
【图 精行百年,俭德成茶】2006年,从事武夷岩茶研究多年的姚月明先生去世了 。事后不久,张老借茶事活动的机会从福州赶到武夷山,我也再次见到了张老 。在姚先生的家中,悬挂着张老亲笔题写的书法“茶缘”,姚先生的夫人敬铁芬阿姨说,这是她与姚先生感情的概括 。那段时期对敬阿姨而言,无疑是很艰难的 。即便是谈话中,也会看到敬阿姨语及伤心,落下泪来 。张老来到姚月明先生家中,把一个纸信封亲手交给了敬阿姨 。在信封上,工整地写着五个字——“太太的客厅” 。里面是一张泛黄的剪报,和被圈点了的一段文字 。熟悉敬阿姨的人都知道,这个挂着“茶缘”二字的客厅,正是茶人说茶续缘的地方,也是这对茶人夫妇美好生活的见证 。在这个时候,选择这样一种方式,送上这样的祝福、支持、鼓励和安慰,这种饱含情谊的内敛表达更加令人感动 。敬阿姨说,张老不仅见证了她和姚先生一生的茶缘,更是一世的益友 。
最近的一次见面是在张老福州的家中,元旦时,福州的天气还很凉,但是张老的家中却没有开空调,同去的茶商叶总说,张老生活一向简朴,省电的节俭已经是习惯了 。除了生活必备物品,整间屋子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唯独是茶,茶的收藏和检验器具的丰富与生活用品的简单形成了对比 。在客厅显眼处,是张老手书的他所提炼的中国茶礼——“俭、清、和、静”,茶座背后,是满满一柜子的中外茶叶 。除了卧室,屋内还有一个专门的审评室,储藏更多附有标签的茶样和一个标准的审评台,审评台上是一排标有编号的白色审样杯 。那次会面,唯一的话题是关于“茶人之家”,难得见到张老如此兴奋,因为就在前一天,张老收到了“茶人之家”的成功报批的回复 。张老说,他不是茶人之家的什么会长什么领导,仅仅是一位家长而已 。在成立十周年那天,为了这个“家”,他个人捐款10万元 。对于经营状况较好的茶商而言,这也许并不是大数目,但是对于节俭的张老来说,这占他积蓄的很大比例了 。张老的儿女们生活得都很清苦,他没有给过任何资助 。原因很简单,张老说,他的收入因茶而得,因此是属于茶的,自然要用到茶上 。不仅如此,张老没有为任何一个子女在茶企业单位中做“安排” 。作为德高望重的茶界前辈,得到张老的题字可谓是很高的荣誉了,因此求字的人很多 。常在张老身边的小赖说,有推辞不掉的润笔费,张老都全额捐给了基金会 。
从元旦福建茶人之家的团聚会后,一直都没有再见张老,说来时候也不短了 。幸好,始终能在茶界的各种会议活动中听到大家谈论关于张老 。在福鼎开百佳茶馆走进福鼎研讨会的时候,林治也在发言中,提到了张老如何认真地审评茶样,如何认真地记录和不辍地学习 。每次有首次到家中拜访张老的读者或朋友,都会听到他们类似的感慨 。感慨张老在茶业的道路上的精行俭德、勤奋与坚韧 。
张老的百岁生日就要到了,尽管早早约定祝寿,却不能登门道贺了 。谨有寥寥文字,是为贺 。
推荐阅读
- 微波炉加热可以用保鲜膜吗
- 水滴筹点进去全是广告
- 瓷器茶具分类大全
- 紫砂壶知识问答,你能得几分?
- 对联贴多久
- 煤灰中煤化程度最大的是
- 酷派手机怎样录屏我说得不是截图
- 工小美指的是什么
- 来电预警守护中是什么意思
- 冬天蒸的馒头怎么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