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养生法小常识24节气养生食谱

1、二十四节气对应吃什么食物是怎么确定的?
立春,俗称“打春” 。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 。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 。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 。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

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 。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 。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 。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 。
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 。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 。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 。

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

春分,春分节气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 。春分这天白昼黑夜平分为各12小时,春分也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有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称“日中”、“日夜分” 。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 。旧时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 。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 。????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 。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 。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
踏青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 。谷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 。江南地区,俗呼牡丹花为“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花,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之谚 。
凡有花之处,士女游观,宴饮赏花,号曰“花会” 。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 。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 。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 立夏,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
之后的节气所对应的的食物也是根据天气的情况,作物的成熟,以及习俗来确定的 。

立春,俗称“打春”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雨水,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
惊蛰,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
春分,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 。
清明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 。
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
立夏,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 。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 。孩子们一般玩吃蛋斗蛋游戏,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 。”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
小满,华南地区有“小满大满江河满”的民谚,反映了这一地区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气温明显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后,气温会急剧下降,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着凉受风而患感冒 。小满是湿性皮肤病的易发期,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等 。
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 。芒种日祭饯花神的风俗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食俗,这一食俗在夏朝便已经有了 。煮梅的方法有很多种,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 。我国北方产的乌梅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楂、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
夏至,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
小暑,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
大暑,鸡、鸭、鸽子等家禽都是大暑进补的上选 。
立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 。
白露,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
秋分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
寒露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

立春,俗称“打春” 。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 。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 。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 。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 。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 。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 。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 。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 。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 。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 。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的: 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 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它们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暑的程度以及暑热即将过去等都很确切 。直接反映降水状况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 。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程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虽说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也反映出温度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每个节气温度下降的程度 。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 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的初雷和地下的蛰虫的复苏,向天地万物通报春回大地的信息 。各个节气的时间和含义: 立春:2月3—5日,太阳达315度黄经 。“立”是开始的意思,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有开始了,天气回暖,万物更新,是农事活动开始的标志,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2月18—20日,太阳移至330度黄经 。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 。惊蛰:3月5—7日,太阳移至345度黄经 。春雷开始轰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过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过冬是虫卵快要孵化了,这个节气表示春意渐浓,气温升高,但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3月21—22日,太阳移至0度,阳光直照赤道 。“分”是“半”的意思,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4月5—6日,太阳移至15度 。这个节气表示气温已变暖,草木萌动,自然界出现一片秀朗的景象 。谷雨:4月19—21日,太阳移至黄经30度 。“雨生百谷“,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5月5—6日,这个节气表示夏季开始,万物生长,炎热的天气将要来临,农事活动也已进入夏季欣欣向荣的繁忙季节了 。小满:5月20—22日,“满”,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5—7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芒”是指壳实尖端的细毛,在北方是刻麦种稻的时候,也是耕种最忙的时节,需要及时进行夏收,夏管和夏种了 。夏至:6月20—22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 。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夏至前后,我国许多地方都进入了闷热的夏季,气温一般都在30摄氏度以上,最高气温常常突破37摄氏度 。小暑:7月6—8日,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炎热季节 。大暑:7月22—24日,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立秋:8月7—9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135度 。这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季将过,天高气爽的秋天开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的季节 。处暑:8月22—24日,“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7—9日,此时太阳达黄经165度,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24日,太阳移至黄经180度,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10月8—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林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这个节气表示冬季开始,预示气候的寒凉程度将逐渐加剧 。霜降:10月23—24日,此时太阳达黄经210度 。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而成的 。所以,霜降并不是霜降 。天气寒冷造成,对生长中的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11月7—8日,太阳移至黄经225度 。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小雪:11月22—23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40度,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6—8日,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12月21—23日,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短,气温持续下降,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1月5—7日,这个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最寒冷的季节,会有霜冻 。大寒:1月20—21日,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地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二十四节气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春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夏季九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争向路头宿 。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 。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大炭壑 。冬季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是从春分点算起,太阳沿黄道穿越星座,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 。如“春分”就是太阳过春分点的时刻;清明、谷雨......夏至.....冬至......各节气,就是太阳在经过距春分点15度、30度.......90度.......270度.......的各点的时刻 。立春,俗称“打春” 。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 。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 。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 。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

立春,俗称“打春” 。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 。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 。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 。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 。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 。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 。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 。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 。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
2、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秋,立秋吃什么养生
立秋后,饮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气,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萝卜、木耳、山药、扁豆、枸杞、银耳、猪肉、鸭、鸡肉、兔肉、花生、黄鳝、鲫鱼、黄鱼、柚子、梨、苹果等 。
秋季是人体适宜进补的季节,但要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
秋季的饮食有以下禁忌
1、不要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 。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 。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
2、少吃刺激食品
秋天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 。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
3、饮食不要过于生冷
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 。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
4、应忌过燥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 。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 。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 。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的食物 。

立秋节气适合吃什么?
1、吃瓜曰:“咬秋”
杭州江南一带还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 。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 。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天津等地立秋时节流行“咬秋” 。
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预防痢疾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少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
2、苦夏后,贴秋膘”
北京立秋后,北方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什么是“贴秋膘”呢?在炎热的夏季,有厌食之感 。一旦立秋,就意味着凉爽的天气快到了,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
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 。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 。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 。当然大多是称小孩,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 。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 。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
3、“减秋膘”:吃黄瓜
我国东北地区立秋有吃黄瓜的习俗,希望人们永保苗条身材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 。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 。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 。
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 。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 。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物,如黄瓜、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要增加活动量,达到减肥的目的
立秋节气养生事项
蜂蜜是大自然赠给我们人类的贵重礼物,它所含的营养成分特别丰富,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两者的含量达70% 。此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 。蜂蜜具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寿 。
秋燥时节,一方面要多喝盐水和蜜水,另一方面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之类的食品,这些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特别是生姜 。这些食品属于热性,又在烹饪中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对我们人体的危害 。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 。比如生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民间也因此留下了“上床萝卜下床姜”一说 。但在秋天,最好别吃,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 。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