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饮茶习俗大约起源于汉代,当时的茶具和其它饮食用具没有明确的区分,如碗主要用来吃饭,但也可以饮茶和喝酒,壶、罐一类盛贮器可以储水,也可用以盛茶装酒 。据中国茶叶博物馆介绍,我国自汉代至南北朝时期,陶瓷制品中的罐、瓿、壶碗都是茶具,其中,罐、瓿、壶应为盛茶容器,碗是直接与人们口唇接触的饮具 。最早的茶具多数为承包商器或原始青瓷制作 。东汉晚期,越窑青瓷创造成功,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福音 。瓷器坯体比陶器细腻、洁净;外施透明青色的釉层,使瓷器表面光滑,吸水率低或基本不吸水,陶质茶具换成瓷产品后,无疑给饮茶爱好者带来更多的舒适 。越窑青瓷中的盛茶容器,除罐、壶之外,又多了一种洗的容器,洗比碗大,腹浅,一般可用以盛水或盛茶,小一点的洗,可直接作饮器 。三国时期的青瓷茶具、容器仍为罐和壶,壶口内缘似盘形,故称盘口壶 。饮茶用的是碗和钵 。西晋时期,茶水的贮盛器除了壶、罐外,新出现了扁壶 。扁壶、椭圆形,上端有圆形口,短颈,可随身携带,既可作茶具亦可作酒具,是一种多用途器物 。东晋时,越窑青瓷器形向高发展,有秀丽挺拔的感觉,造型注重实用,纹饰简朴,弦纹为主要装饰,点彩广为流行,盛茶容器仍延续为壶、罐;饮茶用具新出现饮茶专用器皿——盏托 。盏为碗形,托盘形 。托内底塑有一内凹圆圈,承托盏底,使其不能滑动 。托直接与手接触,可以防止烫手 。南朝时,越窑青瓷进一步向修长形发展,变得苗条秀气,与当时门阀士族“秀骨清象”的审美观点相一致 。这时茶的盛贮器沿用壶、罐,饮用器仍为碗、钵 。盏托广泛使用 。盘口壶的盘口加深,颈加长,椭圆形腹,给人以修长匀称的感觉;罐较前稍有增高,口增大,平底,肩按桥形纽;碗多为直口,深腹,器壁减薄,腹下部缓缓弧收至底,与现代碗相似 。钵直口,弧腹,平底,底比口大 。盏托,托为浅盘式,圆饼形实足,盘中心塑有内凹圆窝,承托盏的底部 。盏作小碗状,圆形实足与托相连 。也有的盏托用高足杯和高足盘联成一体匹配成套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昌盛时期 。唐代社会盛行饮茶,士大夫文人更以饮茶为韵事,人们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和烹茶方法,而且对茶具也十分讲究,这无疑也带动青瓷茶具质量的提高 。唐代初期,越窑青瓷总的倾向浑圆饱满,在质量上要求更高 。釉色多数尚黄色,少数青绿色 。常见的容器仍以壶、罐占多数 。盘口壶,口颈粗壮,腹呈椭圆形;罐口较小,腹部外鼓,造型丰满 。饮茶用具仍以盏托和碗 。盏似小碗,托为浅盘式 。这种饮茶专用器皿,应属士大夫家庭用品,平民百姓则以碗作为饮茶器皿 。唐代中晚期,越窑趋向鼎盛时期,成型考究,坯体进一步减薄,器形规整,釉层滋润匀净表面光滑 。这时盘口壶逐渐减少,新出现执壶 。执壶,侈口,颈较高,椭圆形腹,肩下部一旁有一流,与流对称为环形把手 。此壶既是酒壶,也是茶壶 。盛茶用的罐,口比前期增大,平肩,上腹鼓出,下腹斜收至底 。这时的饮茶用具进一步讲究 。盏托应是主要茶具 。盏亦称瓯,式样开始增多,有制成荷花或葵瓣形的,托盘面内卷,形似风吹叶卷的莲叶 。茶圣陆羽在所著的《茶经》中说:“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而已……”,对照晚唐时期越窑的盏,容量虽小,但底足纤细外撇不卷 。也许陆羽把撇足视为底卷了 。陆羽又在《茶经》中,对当时六地名窑作了对比,认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或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 。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以上这此,都说明越窑茶具与同时期各地名窑相经具有更多优越性 。唐代诗人在品茶之际,联系越中茶具写许多赞美的诗篇,如: 唐·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蒙名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 唐·施肩吾《蜀茗词》:“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 。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 。” 【越中茶具的发展历史】唐·陆龟蒙《秘色越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好向中霄盛沆瀣,共稽中散斗遗杯 。” 唐·郑谷《题兴善寺》:“茶助越瓯深 。”又《送吏部曹郎中免南归》:“茶新换越瓯 。” 唐·皮日休《茶瓯》:“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 。圆似月魂随,轻如云魄起 。” 以上这些诗,诗人们对越窑茶具的造型、胎骨、釉色和盛放在茶具中茶色之美,都作了完美的描写,可见当时越窑制品深受诗人们的喜爱和在社会上深远的影响 。五代,越窑产地属吴越国钱氏管辖,钱氏推行“保国安民”政策,对中原君主屡有进贡,其中越窑进贡,其中越窑瓷吕是重要的贡品 。专门设置官窑,烧造供奉之器,臣庶不得使用,故有“秘色瓷”之称 。这时越窑产品更加精细,器物成型除仍注意造型优美外,增加了花纹装饰 。鹦鹉、飞蝶、云龙、飞凤、莲荷等是主要题材 。其时,茶具执壶和罐的腹部常做成瓜形 。执壶的壶身一般压印5-6条内凹的直线,弯曲的长流,环形把手高于壶口,盏的底足比前期高,托盘中心的托圈也有增高,碗则向高和深发展,圈足外撇,制作精美 。宋时,越窑青瓷出现新的时代特色,釉层经前期透明,花纹装饰繁缛 。盏托、执壶继续生产 。南宋以后越窑逐渐衰落,并终于停产 。此时,在浙江西南山区另一支青瓷窑系——龙泉窑兴起,南宋晚期是它的极盛期,以生产盘、碗、壶等品为大宗 。这三种产品都是多用途器物 。碗当然可以饮茶,壶能贮盛茶水 。龙泉窑以釉取胜,最佳釉色称粉青和梅子青;釉层丰厚滋润,色泽晶莹,尤其是梅子青,色泽可与翡翠媲美,达到了青瓷色彩的顶峰 。在龙泉窑兴起同时,我国著名瓷器产地——江西景德镇,宋代出现了一个新兴瓷种——影青瓷 。“影青”瓷先前称“青白”瓷 。釉色青白兼有 。淡雅明澈,湿润如玉,器壁雕刻动植物花卉 。产品以器为主,其中盏托产量较多,盏为撇口小碗,托盘形,内底中心置圆形窝,与盏底足相吻合,托边沿卷曲,饰重瓣花朵,当时属于高档茶具,开始大量传入绍兴南宁后期 。当越窑青瓷衰落之际,我国南方别具一格的紫砂陶异军突起,迅速产制出一种深受欢迎的紫砂茶具而传往各地 。紫砂陶产于江苏宜兴,该地盛产紫砂陶土和竹木薪炭,最初的紫砂产品生产作为煎茶或煮水工具 。元、明、清三代,绍兴所用的陶瓷茶具多外地运来,尤以江西景德镇 最多 。浙江龙泉窑生产仍处在兴盛时期,新创制的束颈碗,更适合于饮茶 。景德镇的影青瓷继续生产,除了生产各种碗,新添了扁形执壶,当可作为盛茶容器 。其时,青花瓷生产趋向成熟,用青花颜料在坯胎上绘制各种花纹,再施以釉料入窑烧制 。青花瓷幽雅明快,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元代茶具有碗和执壶,另外还有一各高足杯、口微剑,腹较深,近底处丰满,高圈足,非常适合于饮茶 。清代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为盛世 。瓷器制品在产量和工艺技术上都达到新的高峰 。青花瓷色彩浓艳,釉较前期薄又白,光泽良好 。前期生产的斗彩、五彩继续发展,新出现了粉彩 。这时,茶壶与酒壶已分开,茶壶多种多样,有圆桶形、扁圆形、椭圆形、方形等等,更有大、小之分 。早时的盏托这时也改称茶碗、茶杯和茶船,茶碗,敝口、深腹、圈足,上有盖 。茶船有两种,一为长方形,两端微翘,一为圆形,正中都有凹窝,可放置茶碗 。大约清代晚期,出现了圆桶形茶杯 。这种茶杯没有茶托,人们可握住把手饮茶,使用方便 。所有这些茶具,器外壁都绘以花鸟、山、水或人物故事 。清代,紫砂茶具继续发展,紫砂茶壶更为嗜茶者所青睐,其原因是它具有非常适合沏茶的独特功能,其特点是:1.紫砂器烧成温度略低于瓷器而高于陶器,烧成后仍保持2%的吸水率和%气孔率,具有良好透气性,用作茶壶,可以保持茶的色、香、味,且不易馊娈 。2.紫砂器内外不上釉,用作茶具,其浸泡出的茶汁不会含有害物质 。3.紫砂器能经受冷热急变而不爆裂,严寒冬天里,用沸水冲茶可保无虞 。紫砂壶传热缓慢,使 用时不会烫手 。紫砂壶使用以后,长期摩挲玩弄,会产一种光泽,有“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之说,人们称为“玉色昌光”,有温文雅之感 。新中国成立后,绍兴永安瓷庄改店为厂,于1954年生产瓷器,恢复了传统越窑瓷业 。所生产的瓷器,虽已不是传统青瓷而是白瓷,但可喜的是越窑故乡终于又生产瓷器了 。翌年一月,烧制出第一炉越窑新瓷,产吕有碗、茶杯、盅等 。以后陆续创烧出青花东湖风景茶具,微型茶具,对虾茶具、青花祥云茶具等等 。对虾茶具,用青花绘制,色泽淡雅,轻盈秀丽,是茶具中较好的一个品类 。此时,紫砂陶已越出宜兴,不断向外拓展 。1973年,嵊县陶器厂研制烧成紫砂器,当年就烧制出榔头壶、菊花壶等紫砂茶具 。翌年,又开发出梅段壶、猴桃壶、高狮壶等12个品种 。1978年增设紫砂茶具车间,不断改革创新,研究出一系列受人欢迎的茶具产品,其中葫芦茶具、葡萄茶具、茄子茶具、菱形茶具、梅花茶具、弯竹提梁茶具、龟龙茶具、蠡龙茶具、捆竹提梁茶具、十二生肖壶、如意牌紫砂茶具等10余个品种,得到陶瓷系统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大大丰富了茶具的品种 。除了以上所列各类陶瓷茶具外,绍兴还有一些铜制、锡制的茶具和毛竹制成的茶具,使用比较广泛,且具地方特色 。列举如下:暑由各地茶会的负责人在街市或过往行人特多之处设置临时茶亭,免费供应茶水 。为了保证茶汤的质量又能源源供应,资金较为宽裕的茶会必购置大型紫 铜壶一把,以茶需要 。这种茶壶高达90厘米,全用紫铜薄片制成,壶腹内装有大型圆形铜管上细下粗,置有炉栅,不高茶灶,只要将点燃的木柴放入管内,通风拔火,燃烧猛烈,随时添加木柴,由于壶壁爱热面积较大,煮沸较快,每壶可容清水一担,并可随倒随加,暑天过后,茶会将壶擦干净,等待来年再用 。有的居民家中遇婚丧大事,家中宾客众多时,常去茶会借用此壶,堪称方便 。家用铜茶壶 。旧时绍兴居民家中的厨房除有三眼大灶外,另有一小型茶灶,上搁铜茶壶一把,下用木柴烧火 。这种壶也多系紫铜 薄板制成,壶底内凹,成圆锥形,增加受热面积,客来烹茶,甚为快捷 。山区农民也有用粗陶茶壶的,虽壶壁较厚,煮沸时间较长,但用以泡茶,既不夺茶之真香,又无熟汤气,能保持茶叶的色、香、味,至今仍受山农的喜爱 。冬令保温茶壶 。凡茶不宜次饮 。在热水瓶尚未传入之前,绍兴居民家中常置备保温茶壶 。这种壶以锡制居多,倒入热茶后,壶的四周围以棉絮,外套黄漆木桶一只,桶口留出壶咀,客来随时倒出饮用,依然热气腾腾,一般能保温半天以上 。今鲁迅故居内有此实物陈列 。农用茶甏 。每逢早稻收割、晚稻插秧之时,天气酷热,水乡农民必带一甏茶放在船尾 。这种茶甏多系粗陶制品,用粗茶泡水,容量约5-8斤,甏口有纽,可以穿绳,便于携带 。山区则以竹筒代之,选用粗壮毛竹,截取中间一节,刮去竹皮、竹簧,只留竹心,重量甚轻,每筒可容5斤左右,上山砟柴,更为方便 。盛茶专用锡罐 。用锡片制成的罐 ,是盛 放茶叶的最佳器皿,既可防潮,又不透光,且可避免茶叶走味失香 。绍兴居民家中的锡罐 ,其形状一如瓷质彩瓶,每只可盛 茶叶3-5斤,罐上有盖,衬以棉纸,甚为密实 。茶漆店也多用锡罐盛放高档茶叶,其形状为长方形,略呈扁平,容量亦数倍于家用锡罐 。毛竹舀茶工具 。绍兴山区的茶亭内,暑天之时,将凉茶倒入缸内,缸旁放置二、三只毛竹制的舀茶工具,用毛竹的梢部,取其细长一节,上部削去半边,成圆锥形,插上一支竹柄,代替茶杯 。这种舀茶工具不怕丢失,不会摔破,至今仍在山区广泛使用 。
推荐阅读
- 名侦探柯南cia和fbi的区别
- 制天命而用之是谁的观点
- 痣是长在表皮里面的吗
- 最强蜗牛飞船上的密码箱攻略 最强蜗牛飞船上的密码箱密码是多少
- 有的时候喘不上来气总想深呼吸是什么原因?
- 鸭胗是不是煮越久越硬
- 手指甲上有些黑点,在指甲的里面是怎么回事呢
- 请问检查肿瘤四项是哪四项,各检查身体的哪些部分
- 瘦腰该怎么做在床上可以做的瘦腰运动
- 华夏文明的起源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