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24节气经络养生
1、二十四节气与经络穴位有什么对称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二十四节气与经络穴位养生
经络穴位调养方法
常用穴位定位法
春季篇
立春:养肝护阳,养肝重在疏泄(每年2月4日或5日)
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以调理肝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太冲、肝俞、大椎、中脘
雨水:护脾疏肝,防湿邪(每年2月18日或19日)
谨防寒湿之邪,以调理脾经、胃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足三里、神阙、关元、脾俞、阴陵泉
惊蛰:平衡作息,提高疾病预防意识(每年3月5日或6日)
谨防季节性的传染病,以调理肝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太冲、行间、肾俞、涌泉、足三里
春分:保持阴阳平衡,心情愉悦(每年3月20日或21日)
谨防风邪和寒邪,以调理肝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太冲、风池、命门、关元、脾俞
清明:重在养肝,乍暖还寒注意保暖(每年4月4日或5日)
谨防风邪和湿邪,以调理肝经、脾经为主
穴位养生保健:太冲、合谷、风池、阴陵泉、大椎
谷雨:重养肝祛湿气,忌焦虑防过敏(每年4月20日或21日)
谨防风邪和湿邪,以调理肝经、脾经为主
内容简介
不吃药,不打针,节气养生祛病 。每天推拿10分钟,健康一辈子 。◎权威的专家团队编著
◎告诉您如何根据二十四节气养生祛病的方法
◎约200张精美的经络穴位定位图
◎附赠“经络穴位图”专家编著,精准的经络图和穴位定位图,让您一看就会 。
作者简介
常小荣,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学教研室主任、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及学术带头人、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函审专家 。她主持和参研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研究课题,近年来发表有关针灸学术论文共80余篇
?
2、二十四节气养生都是那二十四个节气了? 怎么养生啊?
在我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过程中如何养生就已有记述,如“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三月,夜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这就提示给人们,身体要健康,益寿延年,需要追随大自然的规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安排日常起居 。
春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春至立夏前一天为春三月,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东风解冷,春阳上升,自然界各种生物萌生发育,弃故从新 。
人们应早些睡觉,早一点起床,在庭院散散步,适当锻炼,以发布“生”气,注意运动应暖和,以适应春气 。并要让身心感到舒畅、活泼,以使身体与春气相适应 。生活中应注意心情愉快,切忌恼怒,内存生而勿杀、予以勿夺、赏而勿罚的意念,从而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 。如果违犯了这一自然规律,就会损伤肝气,夏季易患寒性疾病,从而导致人体难以适应夏季藩秀的“长”气 。
祖国医学认为,养生的效果,不仅限于季节,还应为下一季节打下良好基础 。换句话说,就是在这个季节里不能很好地养生,就会引起下一个季节的不健康状态,有不少疾病就容易产生 。如春季能注意“生发之气”,本季节即不患病或少患病,而到夏季也就不得寒性病 。若不注意调养“生发之气”,不仅近在当时,并且能遗患于后 。《内经》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不变 。”肝属木而主风,属于自然界的东方,旺于春季 。所以春季养生不好,不注意调养,易伤肝,肝伤则不能生心火,到了夏季火就不足,火不足而寒水便来侮之,于是都容易发寒性疾病 。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阳春三月,气候渐暖,这是春的主要象征 。然而春季又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尤其是初春,气候变化更大,常有寒流侵袭,气温急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讲“春捂秋冻”,所谓“春捂”的意思,就是指春天不要过早地脱下棉衣,应晚脱一点,而且要一件件地减 。这从春天的天气、气候特点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来说,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
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多,忽冷忽热,风沙大,春雨少,再加肝木旺于春,恼怒等情志易刺激伤肝,一些冠心病人的病情易恶化 。另外,由于由冬入春,人们的抗病能力、气候适应能力较弱,流行性传染病又较多,稍不注意就会感染疾病 。特别是年老体弱和少年儿童应注意,春季易患感冒,若治疗不当,防护不周,常会导致肝炎 。另外,麻疹猩红热、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都易传染 。
祖国医学还认为,春天肝气旺、脾气衰,应少吃酸,多吃甜的食物,因酸味属肝,甘味属脾,故需注意调养 。
在春季里,除注意以上几方面的调理外,还要针对春天的特点,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适度,增进营养,以增强体质的抗病能力 。
夏季:祖国医学认为,夏天对人来说属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应晚睡早起 。苦味属心,辛味属肺,所以夏天应吃些辣味食物 。虽然天气炎热,但不要贪凉,睡觉时腹部应盖上被子,以免受凉腹泻 。雨季应避免湿气的侵袭,及时更换衣服 。平时应经常按摩足底涌泉穴,不要光脚,以免湿气从脚底部侵入 。
秋季:祖国医学认为,从立秋到立冬为秋三月,天地阳气日衰,阴寒日生,景物萧条,养生亦应随之 。
秋天应早睡早起,这对健康十分有益 。要少吃辣、多吃酸的食物 。气温降低时应及时添加衣服,以免着凉 。中医认为,当秋季阳气内敛,阴气转盛中,人应与秋气相和平,保持体内阴精,不让意志过分外驰,防止房劳伤肾 。秋季万物凋谢,老人忧思过多,产生垂暮之感,表现为情绪不稳、烦躁不安、难以入眠等症状 。金代医学家李东垣说:“凡怒悲生恐惧,皆损元气 。”《医学类编》说:“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故应保持情绪稳定,心如秋月,少忧勿思使志安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精神系统受到刺激,会导致机体正常平衡紊乱,易患疾病 。心情开朗,使精神处于常乐之境,才能有助于健康 。
冬季:冬季要早睡,起床不妨稍迟 。冬天为肾气旺、心气衰的季节 。咸味属肾,应少吃 。应尽量避免吃灸烤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腹部及足部应注意保暖 。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出门时易着凉 。
实践说明,祖国医学中宝贵的四季养生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如能掌握好,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必定大有益处 。
3、中医24时养生知识是什么?
按照东方养生的观念,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 。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所以《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 。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如在这两个时间段熟睡对人身体有好处 。尤其子时,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而且睡眠质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子时也是中医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的时间,此养肝的时间应该熟睡 。如果因熬夜而错过了这个时间的睡眠,肝胆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可表现为皮肤粗糙、黑斑、面色发黄等 。午时“合阳”时间则要小寐,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 。
午时是中午11时到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阴气尽则寐”,所以午时也应睡觉 。不过,阳气盛时通常工作效率最高,所以午休以“小憩”为主,只要半个小时即可 。因为午睡时间太长,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晚上睡眠 。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 。“当令”就是当班的意思 。
生活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我们晚上吃完饭以后,8、9点钟就昏昏欲睡,但一到11点就清醒了,所以现在很多人习惯11点以后开始工作 。还有的人到了夜里11点总想吃点东西,在屋子里找点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恰恰是阳气开始生发了,所以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好在11点前睡觉,这样才能慢慢的把这点生机给养起来,人的睡眠与人的寿命有很大关系,所以睡觉就是在养阳气 。
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叫做“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 。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 。
丑时:肝经当令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 。这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
在这个时候阳气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但你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
寅时:肺经当令
寅时是指凌晨3点到5点,肺经当令 。这个时间是人从静变为动的开始,是转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深度的睡眠 。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应该是3点到5点,这个时候恰恰是人体气血由静转动的过程,它是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的 。
心脏功能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锻炼,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晚点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张早上锻炼 。晚上是一片阴霾之气,你可以活跃一下 。而早晨是阳气生发的时候,你就顺其生发好了 。
卯时:大肠经当令
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 。这个时候,天也基本上亮了,天门开了,五点醒是正常的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正常地排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 。这个时候代表地户开,也就是肛门要开,所以要养成早上排便的习惯 。排便不畅,应该憋一口气,而不是攥拳 。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了才有大便 。
辰时:胃经当令
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 。胃经是人体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疼是胃经的问题,其实膝盖疼也是胃病,脚面疼也是属于胃经病,这些地方都是胃经循行路线 。
这时候吃早饭,就是要补充营养 。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 。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 。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 。吃早饭就如同“春雨贵如油”一样金贵 。
巳时:脾经当令
巳时是指上午9点到11点,这个时候是脾经当令 。脾是主运化的,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 。我们的胃就像一口锅,吃了饭怎么消化?那就靠火,把脾胃里的东西一点点消化掉 。
脾是什么呢?脾字的右边是一个卑,就像古代的一个烧火的丫头,在旁边加点柴,扇点风什么的 。在五脏六腑里,脾就像个忙忙碌碌的小丫鬟,但如果她病了,我们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就都不舒服了,就会得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说糖尿病什么的 。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
午时:心经当令
午时是指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候是心经当令 。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
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 。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 。这个时候一定要睡一会儿,对身体有好处 。
未时:小肠经当令
未时是指下午13点到15点,这个时候是小肠经当令 。小肠是主吸收的,它的功能是吸收被脾胃腐熟后的食物精华,然后把它分配给各个脏器 。午饭要吃好,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
心和小肠相表里 。表就是阳,里就是阴 。阳出了问题,阴也会出问题,反之同样 。心脏病在最初很可能会表现在小肠经上 。有的病人每天下午两点多钟就会胸闷心慌,可到医院又查不出心脏有什么问题 。因为小肠属于阳,是外边 。外边敏感的地方出了问题,里边的心脏肯定也会出现问题 。
申时:膀胱经当令
申时是指下午15点到17点,这个时候是膀胱经当令 。膀胱经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 。
比如说小腿疼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 。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的,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
酉时:肾经当令
酉时是指17点到19点,这个时候是肾经当令 。肾主藏精 。什么是精?人的精,就像家里的“钱”,什么都可以买,什么都可以变现 。人体细胞组织哪里出现问题,“精”就会变成它或帮助它 。精是人体中最具有创造力的一个原始力量 。当你需要什么的时候,把精调出来就可以得到这个东西 。比如你缺红细胞,精就会变现出红细胞 。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元气藏于肾,元气是我们天生带来的,也就是所谓“人活一口气” 。这个元气藏在哪里?它藏于肾 。所以大家到一定年龄阶段都讲究补肾,而身体自有一套系统,经脉要是不通畅的话,吃多少补品都没用,补不进去,一定要看自己的消化吸收能力 。
肾精足的一个表现就是志向 。比如:老人精不足就会志向不高远,小孩子精足志向就高远 。所以人要做大事,首先就是要保住自己的肾精 。
戌时:心包经当令
戌时是指晚上19点到21点,这个时候是心包经当令 。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人应在这时准备入睡或进入浅睡眠状态 。
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 。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 。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厉害,那就是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 。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得经脉就可以治疗这类病 。
心包经又主喜乐 。所以人体在这个时候应该去有些娱乐 。
亥时:三焦经当令
亥时是指晚上21点到23点,这个时候是三焦经当令 。三焦指连缀五脏六腑的那个网膜状的区域 。三焦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生病 。
亥时的属相是猪,猪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 。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以轮回 。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 。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络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 。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
亥时(晚9~11时),为三焦经当今,“亥”字在古文中是生命重新孕育的意思,所以你要想让身体有一个好的起点,就要从此刻拥有好的睡眠开始 。对老人而言,可能存在睡眠困难问题,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尽量在晚上11点半前进入睡眠状态 。
子时(子夜11~凌晨1时),胆经当今 。这段时间正是中医养生中特别强调的“子觉”时间《皇帝内经》里,“凡是十一藏取决于胆”讲的就是人体内有11个脏器都依赖胆经的功能支持,因此要有足够优质的睡眠以保胆经获得充足的能量 。
丑时(凌晨1~3时)为肝经当今 。精心养气是最好的保肝方法 。要特别指出的是,某些年轻一族如在此时喝酒,将会对肝造成极大损伤 。
寅时(凌晨3~5时)肺经当今 。按照中医理论,寅时是人体阳气的开始,也是人体气血从静变为动的开始,必须要有深度睡眠,最怕有人打扰 。
卯时(早晨5 ~7时)大肠经当今 。早起不贪睡,晨起首先活动四肢筋骨,打太极拳,叩齿摩面或双手扣后脑,做“鸣天鼓” 。
辰时(上午7~9时)胃经当今 。活动后喝一杯开水,用木梳梳发百遍,然后洗漱,早餐应该清淡,要吃饱 。饭后可以百步走,但不宜做强烈锻炼 。
已时(上午9~11时)脾经当今 。开窗通风后,可从事脑力活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让眼睛得到及时休息 。
午时(上午11时~午后1时)心经当今 。这是午餐时间,除要营养丰富,荤素搭配外,建议可以喝点汤,菜要少盐 。酒可喝但不能醉 。饭后宜睡半小时,不要过多 。
未时(午后1~3时)小肠当今 。午睡后可做少量缓和运动,喝一杯茶 。
申时(下午3~5时)膀胱当今 。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记忆力和判断力都很活跃 。除用脑学习外,要注意多喝水 。
酉时(下午5~7时)肾经当今 。这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 。晚餐易少吃,清淡,可以喝点粥 。
戍时(晚7~9时)心包经当今 。准备睡眠,睡前要精心养气,用冷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睡易采取右侧卧位 。
总之,这种养生法的核心就是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重点睡好子午觉,以此达到养生的目的 。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 。简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 。四时养生,也即指四季养生,是指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通过调养护理的方法,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
关于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已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书中还根据四季不同的气候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养生细则,为四时养生理论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后世医家又继承和发展了四时养生的理论,使之在促进人们健康长寿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
而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四时养生作为中医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于调整人的心态,延缓人的衰老,提高人的寿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一)四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四时与人体健康关系非常密切,祖国医学理论在预防保健方面特别强调气象因素的重要性,如《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就是在治病时首先应明确一年的天气变化情况,在预防保健中必须充分考虑气象因素和季节、节气的变化,以顺应自然规律,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 。
(二)四时养生的内涵
中医养生学是数千年来历代医家经验的结晶 。从所涉及的内容和方法来看,可谓资料丰富、记载翔实、效用确切、简便易行 。随着“回归自然”的热潮,中医养生学方法的“整体、自然”特性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而其中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是——顺时养生 。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 。
四时养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四季春、夏、秋、冬,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一年中阴阳消长形成的 。冬至阳生,由春到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自然条件而生存,而是要顺应四时的变化以调摄人体,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养生保健目的 。
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24节气经络养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移精变气,秋冬养阴,春夏养阳;
推荐阅读
- 大雪节气吃什么?银鱼能治疗脾胃虚弱
- 太极拳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 小满节气过后 养生重点要防暑湿
- 大雪节气中药锁阳能补阳益阴
- 二十四节气对应农事
- 不属于夏季节气的是
- 芒种吃樱桃芒种节气养生知识
- 秋季中医养生 拔罐注意五事项
- 中医养生在哪里学正规
- 芒种节气养生知识芒种吃什么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