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之历史由来

“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 。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蠲除沉荷……”(清道光《寿州志》) 。盛唐县为今六安县 。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 。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 。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 。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两 。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 。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峰翅”(意为蜂翅) 。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 。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 。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逐称“瓜子片” 。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 。祝家常以土产孝敬 。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 。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 。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一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惧丽,获得袁的赞赏 。当地茶行也悬高价收买,以促茶农仿制 。新茶登市后,蜚声遐迩,连峰翅亦逊色多矣 。峰翅品质虽优于大茶,但其采制技术均与大茶相同 。而瓜片却脱颖而出,色、香、昧、形别具一格,放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为全国名茶 。
时过境迁,虚实难辨 。但上述两种传说有三点则是一致的,其一:六安瓜片问世于1905年前后;其二:六安瓜片的产地在金寨县麻埠齐头山附近的后冲,麻埠已随响洪甸水库的建成而淹没消失 。但过去这里曾是六安瓜片的主要集散地;其三:六安瓜片采制技术是在大茶的基础上,汲取兰花茶、毛尖制造技术之精华,逐渐创制成功的 。目前在制茶工具及技术方面,仍有许多与大茶相似之处 。瓜片产区目前春茶制瓜片,夏茶仍制大茶,形成组合生产 。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 。过去根据采制季节,分成三个品种:谷雨前提采的称“提片”,品质最优;其后采制的大宗产品称“瓜片”;进入梅雨季节,鲜叶粗老,品质较差,称“梅片” 。现在“齐山名片”分1~3等,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各分4级8等 。
【六安瓜片之历史由来】 六安瓜片在我国名茶中独树一帜,其采摘、扳片、炒制、烘焙技术皆有独到之处,品质也别具一格 。其产制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就目前生产规模和技术精熟程度而言,则为许多名茶所无法相比 。为了充分利用扳片后的鲜叶资源,金寨县的茶叶工作者新近又将制“针把子”的芽尖,创制成一种眉形、颖秀、显毫、翠绿、鲜润的新名茶——“齐山翠眉”,在 1989年农业部西安名优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名优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