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膏是能够喝的古玩

“拈花一笑 , 品茗一杯 。”闻名导演田壮壮为了澄清普洱茶的前史 , 曾两下滇南 , 走茶路 , 探茶山 , 找茶树 , 访茶人 。在行走中 , 田壮壮完成了他的榜首部纪录片《茶马古道――德拉姆》 , 影评人称之为“有着迷雾一样的秀丽……”其间 , 有关茶膏的片段仍是个未解之谜 。
无独有偶 , 2004年2月8日 , 在广东大厦举办的拍卖会上 , 茶膏俄然现身在大众面前 , 马上震慑了茶界 。更令人惊讶的是 , 这一小块茶膏竟然是鲁迅的遗物 。
鲁迅的茶膏卖出天价
鲁迅保藏的茶膏是清宫贡品 , 外包装是雕满龙纹的木盒子 , 里边用绘有龙纹的金色绸缎作衬 , 有39块茶膏 , 其间24块是完好的 , 约143克 。每块茶膏标准、形状都一样 , 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 , 长4公分、宽4公分、高约半公分 , 重3克 。这批茶膏本来预备全体拍卖 , 底价定为30万元 。国家博物馆闻讯 , 赶在拍卖之前表明有意保藏 , 鲁迅后大家决议只拍卖其间一块茶膏 。
这块茶膏备受追捧 , 在拍卖现场 , 观者如云 , 简直每个人都尽量把鼻子凑得更近 , 嗅闻茶膏的香气 。在忙乱中 , 小小茶膏竟然被挤裂了一角 , 致使品相受损 。幸亏没影响拍卖 。起价为8000元 , 通过剧烈抢夺 , 最终以12000元成交 。3克茶膏拍出如此价钱 , 在茶价中 , 现已算是天价了 。
其时92岁的茶学名宿、研讨茶道60年的中山大学教授张宏达先生 , 感慨不已 , 他也是榜首次见到传说中的如此精美的茶膏 。引来众声唏嘘 , 连老教授也是如此 , 况且尔等大众 。
前史烟云中的少量头绪
茶膏究竟是多么尤物呢?
博翰茗香网站负责人、十余种茶书作者、茶膏保藏者叶羽晴川说:“茶膏是18世纪的速溶茶 。”之所以说18世纪 , 是因为当前有案可查的关于茶膏的文字记载 , 最早也只能追查到18世纪的清朝学人赵学敏的作品《本草纲目拾遗》 。他先说“黑如漆”的茶膏 , 醒酒榜首 。又说绿色的茶膏醒酒作用更好 。从中能够晓得茶膏不止一种色彩 。
赵学敏详细叙述了茶膏的药效 , 他说茶膏能治百病 , 有消食化痰、清胃生津的成效;若是肚腹受寒肿痛 , 用姜汤泡茶膏喝 , 喝出汗水 , 当即就好;口腔溃疡、咽喉上火痛苦 , 含一小块茶膏在嘴里 , 过夜即可 。
这些药效 , 不只是说说罢了 , 而是撒播到了民间 , 具有茶膏的家庭都按赵学敏的处方行事 。鲁迅茶膏的保藏者、鲁迅后人周海婴回想说 , 从他初通人事时就晓得家里有茶膏 , 每当春节过节吃完大餐后 , 只需感到肠胃不舒服 , 妈妈许广平就拿出一小块茶膏 , 泡给他喝 , 喝了没多久 , 不舒服的感受就不见了 。他还证明 , 鲁迅配偶平常也舍不得喝这些茶膏 。很明显 , 鲁迅也是看中茶膏的药用价值的 。
另一则有关茶膏的记载 , 一起出如今中英文中 。1792年 , 也就是乾隆57年 , 英王乔治二世差遣特使给乾隆皇帝祝寿 , 第二年 , 乾隆在热河接见英国青鸟使 , 他赐给英使的大批贵重物品中 , 就有20盒茶膏 。其时的英国人不晓得茶膏有何用 , 就把它封存起来 。听说这批茶膏 , 如今还保藏在大英博物馆里 。叶羽晴川十分仰慕地说:“这批茶膏可是有文献记载的 , 是保管至今最陈旧的茶膏 。要是拿出来拍卖 , 不晓得谁能买得起 。”
稍晚的记载 , 出如今清朝道光年间 , 在学人阮福写的《普洱茶记》中 , 茶膏是云南专供朝廷饮用的“八色贡茶”之一 。贡品有两种包装 , 皇帝专用的 , 木盒子雕龙画凤 , 用黄色绸缎包裹;分送内府中官员以及六部堂官的 , 则用赤色绸缎包裹 。所以 , 叶羽晴川说:“如今还能品味的茶膏 , 相当于皇帝般的享用 。”
茶膏的出产工艺
“我不明白的是 , 短短50年时刻 , 茶膏的出产工艺竟然简直失传了 。”叶羽晴川说 , 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如今有人测验熬制茶膏 , 但并不成功 。
为了解开茶膏的隐秘 , 叶羽晴川从前七进七出茶马古道 , 也从前深化传说中的十六座普洱茶名山 , 遍访散落在大山深处的老茶人 。据他总结的经历 , 茶膏的出产工艺应该有这样几个要害步骤:首先是茶叶的挑选 。用来熬制茶膏的普洱茶 , 是生普洱 , 不是熟普洱 。曾经有人估测以为 , 茶膏是用出产之余的茶末熬制的 , 是一项变废为宝的工艺 , 这个估测是过错的 。茶膏不该该用茶末熬制 , 要用高等级的生普洱茶熬制 。
叶羽晴川依据很多老茶人回想的数据 , 推断出熬制茶膏的根本配方应该是:300斤泉流 , 加100斤生普洱茶 。通过五道工序 , 能够熬制出15斤左右的茶膏 。
先将茶和泉流置于大铁锅里 , 中火熬煮 , 待悉数茶汁煮出来后 , 捞出茶叶 。用细纱布重复过滤茶汁 , 滤去细渣 。再猛火熬制 , 尽量让水分蒸腾 。然后移到中号的铜锅中 , 中火熬煮 。待茶汁变稠后 , 再移到小号铜锅中 , 小火熬煮 , 此进程最为要害 , 要用打磨精美的竹片匀速拌和 , 举措太快 , 茶膏会敏捷变干 , 举措太慢 , 茶膏又会变糊 。熬好的茶膏 , 移出小铜锅 , 要趁热倒进模子 , 构成标准一致的块状 , 待全体凝结后 , 用竹器储存起来 。
近距离体会茶膏
叶羽晴川展现了他保藏的茶膏 , 一种是黑色的 , 长约10公分、宽约5公分、厚约1公分 , 正面印“茶膏”二字 , 反面印“御品”二字 。重约15克 , 拿在手里 , 感受很轻 。
他悄悄地掰下一小块浅褐色茶膏 , 约1克多 , 价值约1000元 , 在早已预备好的一套青花瓷茶碗里 , 为咱们演示了茶膏的冲泡窍门 。
先把滚开的水写入大青花碗中 , 备用 。再把滚开的水写入小青花碗 , 投入那一小块茶膏 。茶膏渐渐溶化 , 一缕缕浅褐色的烟雾状的膏汁 , 渐渐地包裹住整块茶膏 , 膏汁贴着碗壁分散 , 沿碗壁渐渐朝水面爬上来 , 在水面又朝中间收拢 , 渐渐朝水下滑落 , 当膏汁变成枣赤色时 , 整碗膏汁就充溢动感 , 一收一缩 , 好像水母 。这时将小青花碗移入注满开水的大青花碗中 , 让小青花碗里外受热 。茶膏的溶化加快 , 汤汁里的雾状物也加快运动 。直到茶膏彻底溶化 , 汤汁里依然有一些亮闪闪的荧光物质在悄悄运动 , 有四五个层次 。这种亮闪闪的荧光物质是茶碱结晶体 , 只要百年以上的老茶膏才会发生这种荧光 。而那块50多年的黑色茶膏 , 泡出来就没有这种荧光 。
泡好的膏汁分红六个小杯 , 就能够喝了 。进口顺滑 , 茶味清淡 , 在舌根处含一瞬间 , 一股枣香充满开来 , 唇舌生津 , 回味清新、漫长 。真实的口齿留香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