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有三大忌讳,这三大忌讳是很多学习书法的朋友都会碰到的,这三大忌讳分别是忌讳怎么读:临摹不系统;只临帖不读帖;忽视书法史和理论的学习 。具体情况下面我们分别说明 。
文章插图
临摹不系统不临古帖,自己瞎写 。或者是今天看到李某某的一幅大字觉得很好,回家就照猫画虎写一通;明天看到赵某某的几个字写的不错,回家又练一通;大后天又看到张某的行草书不错,回家就跟着人家又开始写了起来 。心里没有一个清晰的归化,我先学谁的,再学谁的,是临摹今人的还是古人的,心中没有一点谱,太随意了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不会选帖,人云亦云 。很多人不懂临帖一定要去学习古人的法帖,而是看网上谁出名就去学习谁的字帖 。或者是对一个名家缺乏了解,不懂该选哪本字帖,例如赵孟頫的楷书字帖很多,代表作有《胆巴碑》、《妙严寺记》、《三门记》等,那么要学赵字就要学他最成熟的代表作,这样一来《胆巴碑》和《妙严寺记》就优于《三门记》 。
文章插图
不懂临摹,只临不摹 。很多初学书法的都看不上“摹”,“摹”就是把比较透明的纸覆盖在字帖上,描着写 。但很多人觉得“摹”有点太LOW,所以只是临帖 。其实如果把“摹”和“临”学习的时候结合起来练习,一定会事半功倍的 。
急于求成,只是抄帖 。很多人学习书法临帖好像是在完成任务一样,觉得我对照着写一遍就算是临完了 。其实这只是抄帖,不能算是临帖 。临帖的时候,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过关,一个字直到临的逼真了才算完成,再临下一个,而不是从头到尾抄一遍,也不管写的像不像 。
过于求稳,不求上进 。有的人练书法,听到人说“书无百日功”,于是就认为学习书法要“慢慢来”,于是就不着急不着慌的慢慢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其实每天临帖的时候临一遍要总结一次,写一字要进一步,不断否定自己,不断前进,打破那种“慢慢来”的思想 。树立一种“日日有所进,字字有所进”的信念,才能用较少的时间换取较大的进步和收获 。
临帖不读帖临帖不读帖,到老一场空 。古人学习书法的时候,一般都是先把先贤的字帖张挂于墙壁间,先看 。观察琢磨它的用笔、结构、取势、章法等等 。
古往今来历代书法家都很重视读帖 。学会了读帖,就等于得到了开启书法之门的钥匙 。宋朝书法家黄庭坚说: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三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提出:
“先能察,后能拟 。察进一分,拟近一分,终身不复止 。”读帖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我们在临帖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读帖、理解、摹仿,再读帖、理解、摹仿……从心理学角度看,在人的感觉器官中,视觉器官所得到的形象是比较具体、确定、深刻的 。因而充分运用视觉的作用,对于学习书法是有很大帮助的 。
我们在读帖的时候,虽然手中无笔,但眼和心中却在挥毫 。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临帖之前要对帖有一个清晰而周详的了解,在思想上要对字帖先“临”上几遍,在脑海里留下印象,再来临摹,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底,下笔不慌 。
忽视书法史和理论的学习学习书法,不是仅仅就临摹个字帖那么简单,要让自己拥有点书法文化,这种书法文化的熏陶可以放大你的视野,提升你的格局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我们学习一些书法史的知识和古代一些名家的书法理论 。
通过学习书法史使人能够从历史的高度考察书法的演进与流变,同时了解各代各家所处的历史地位,以及当今发展的动态,广收博取,避免偏狭与盲目 。
例如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对书史就有深湛的造诣,故能通古察今,卓然成家 。我们在欣赏沙孟海的书法时,就能发现黄山谷的笔法、王铎的墨法、黄道周的结体与吴昌硕的气势,加之篆隶意味与章草情态,使他的书法内涵丰富,气势磅礴 。
书法理论对书法的实践起指导性作用,理论上不去,书艺亦难臻佳境 。
例如明代董其昌的书论《画禅室随笔》中他谈论到用笔:
“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 。”
谈论到用墨:
“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礱肥,肥则大恶道矣 。”
论神采:
“欲造极处,使精神不可磨没,所谓神品,以吾神所著故也 。”
他的理论见解与他清相秀骨空灵淡远的书风互为表里、浑为一体 。
以上学习书法的三大忌讳,在书法的不同阶段,重要性也不同,希望我们学习书法者,真正把书法当作门学问用心去学习 。
【忌讳怎么读,练习书法最大的忌讳是什么?】我是翰墨今香,专注传播正统书法文化,感谢您的关注 。
推荐阅读
- qq聊天记录漫游怎么设置
- 怎么移民德国
- 怎么知道函数有没有界性
- 怎么开罐子盖子
- 酸菜怎么做好吃 简单酸菜的做法教程
- 彩色字体怎么弄,王者荣耀交友名片怎么弄彩色
- 冬季怎么御寒保暖这些妙招你要知道
- 歪头菜怎么做好吃 歪头菜的常见吃法
- 发卡怎么带好看
- 竹荪怎么吃 竹荪的吃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