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茶

胡适祖籍是老徽州 。明清时徽州商人走遍大半个中国 , 闻名天下 , 胡适祖上是其中的一员 。徽州是有名的茶乡 , 胡适祖上经营的就是家乡的茶叶 。其高祖父曾在上海东边的川沙开“万和”茶铺 , 胡适两岁时就曾随母亲在此寓居 。其祖父不仅承继了祖业 , 还把业务进一步扩大 , 后来又在上海开设了茂春字号 。山水的孕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 , 加之茶本为文人学者所宠爱 , 从而使胡适的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胡适除少年时代曾在家乡绩溪县生活过 , 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均是在外地奔波 , 然而对茶的钟情却是萦绕其一生的嗜好 , 无论到哪里 , 都是标准的茶人 。这在他两次出国旅美期间 , 表现得尤为深刻 。如1914年9月 , 胡适在美留学 , 在寄与母亲的家书中写道:“乞母寄黄山柏茶 , 或六瓶或四瓶 , 每瓶半斤足矣 。”次年8月 , 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毛峰茶不必多买 , 两三斤便够了 。”这里说“不必多买” , 决非嫌茶量过多 , 而是出于对母亲手头拮据的考虑 。这一点在1916年3月先生收到母亲寄来的黄山柏茶后的回信中可以证明 , “前寄之茶叶……除分送友人外 , 余留自用 。”“茶叶尚存许多 , 可敷一年之用 。”而当毛峰茶寄到后 , 先生又说:“前寄之毛峰茶 , 儿饮而最喜之 。至今饮他种茶 , 终不及此种茶之善 。即当来往儿处之中国朋友 , 亦最喜此种茶 。儿意若烦吾母今年再寄三四斤来 。” 1937年胡适再次赴美 , 所不同的是 , 此次担负寄茶任务不再是胡适的母亲 , 而改成妻子江冬秀 。如1938年胡适给冬秀信中写道:“你7月3日的长信 , 我昨天收到 , 茶叶还没有到?”及至后来茶收到了 , 先生又立即回信道:“茶叶六瓶都已收到了 。”1939年4月 , 先生再次嘱托冬秀寄茶 , 但这次要求寄的茶有所变化:“(一)这里没有茶叶吃了 , 请你代买龙井茶四十斤寄来 。价钱请你代付 , 只要上等好吃的茶叶就行了 , 不必要顶贵的 , 每斤装瓶 , 四十斤合装木箱 。装箱后可托美国通运公司运来 。(二)使馆参事陈长乐先生托我代买龙井茶四十斤寄来 , 价钱也请你代付 , 也装木箱 , 同样运来 。”五个月后 , 先生又给妻子回信:“你寄的茶收到了 , 多谢多谢 。陈先生也要谢谢你 。”“陈先生还你茶叶钱 , 法币三百二十九元两角 , 寄上上海中国银行汇票一张 , 可托基金会去取 。”从信中看得出 , 随着先生交际日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 其喝茶档次和品种以及茶叶数量不但在变化 , 而且极力宣传华茶 , 这在先生后来的家书中更可证明 。“治平能替我买好的新茶(龙井) , 望托他买二十斤寄来 。1940年3月20日”;(收到)“茶叶两批 , 一批是你寄的 , 两箱共九十瓶 , 另红茶一盒 。一批是程士范兄寄的红茶五斤 , 两批全收到了 。1940年7月29日” 。值得注意的是后信中第一次提到了红茶 。当时红茶共有祁红、滇红、川红、闽红等品种 , 而胡适祖籍徽州祁门县所产祁门红茶 , 又为这些茶中之极品 。因此 , 无论是从先生地位身份 , 还是从先生乡情之恋来看 , 所钟爱的当是祁门红茶无疑 。以瓶装茶 , 可谓是胡适的创造 。而他的饮茶之法也同样很有特色 。下面介绍几例 , 以窥一斑 。“儿室中有小炉子 , 有时想喝茶 , 则用酒精灯烹茶饮之 , 有时有朋友相访 , 则与同享之 。”这是胡适1916年在美留学时的饮茶法 。类似的与人共享饮茶法 , 先生是经常使用的 。又如1937年11月15日 , 先生记道:“今早九点 , 我坐汽车回到纽约 , 中午在哥伦比亚大学同一位老师吃饭 。下午有人来吃茶 , 谈了二点钟 。”以茶待客 , 一谈就是两个小时 , 可以想像 , 只有茶好才有情好 。至于独饮 , 先生的饮法是地道的中国式了:“回家吃了晚饭 , 觉得还有些醉意 , 便睡了两个钟头 , 起来喝了一壶茶 。”这是1918年2月先生在国内的喝茶小景 。以壶饮茶是中国茶道的独创 , 所以即使旅居国外 , 先生对这一国粹理所当然坚持不懈了 。“林先生带来茶叶三瓶 , 都收到了 。茶叶很好 , 我有工夫在旅馆 , 总泡一小壶喝喝 。”这是1938年4月先生所记的纽约饮茶生活 。如果说独酌独饮是先生一种悠闲消遣的享受 , 那么以茶驱疾即是先生对茶寄托的另一种企盼了 。“冬秀 , 我(1939)十二月四日到纽约 , 晚上演说完后 , 我觉得胸口作痛 , 回到旅馆 , 我吐了几口 , 都是夜晚吃的甜东西 。我想是不消化 , 叫了一壶热茶来喝 , 就睡了 。” 胡适嗜茶成癖 , 世人皆知 , 故他的亲朋至好纷纷以茶这一独特的媒介来向他表达热忱之情 。如1946年6月 , 胡适从美归来赴任北大校长 , 7月20日上海的文化界在国际饭店专门为其举办了“迎茶会” 。又如1953年1月19日 , 胡适去日本 , 日本文化团体为其专门设置了“招待茶会” 。再如1961年10月 , 先生的夫人江冬秀由美返台 , 中研会全体同仁眷属又专门筹办了“欢迎胡夫人茶会” 。胡适因茶受敬固然是其高兴的一面 , 然而先生因茶受累又有其尴尬的一面 。这里仅以先生拒做茶广告一事为例 。1929年7月27日 , 上海裕新茶店老板给胡去信 , 请求同意其打出“博士茶”牌号来推销茶叶 。先生回信道:“博士茶一事 , 殊欠斟酌 。你知道我是最不爱出风头的 。此种举动 , 不知者必说我与闻其事 , 借此替自己登广告 , 此一不可也 。仿单中说胡某人昔年服此茶 , ‘沉疴遂得痊愈’ , 这更是欺骗人的话 , 此又一不可也 。”“至于说‘凡崇拜胡博士欲树帜于文学界者 , 当自先饮博士茶为始’ , 此是最陋俗的话 , 千万不可发出去 。”看得出 , 先生对于别人想以自己名声销茶是极端反对的 , 从中也可看出先生对茶的敬重和对天下茶人的敬重 。因茶受敬也罢 , 因茶受累也罢 , 那均是他人借茶表达对胡的情感轶事 。而胡适以茶寓情寓志也独有创造 , 下面的以茶劝友故事就是 。【胡适与茶】 1938年8月 , 身在美国的胡适寄了一首诗给国内的好友周作人 。诗是这样写的:“藏晖先生夜作一梦 , 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 , 忽然放下茶盅出门去 , 飘萧一杖天南行 。”诗中的“藏晖” , 是胡适早年戒约自己的室名 , 取李白的“至人贵藏晖”寓意 。先生之所以隐去真名 , 原因在于时值抗日战争爆发不久 , 先生身在美国 , 对国内情况不十分了解 , 为慎重和保密起见而改用室名 。“老僧”指周作人 。诗的本意是劝告周作人离开北平 , 随北大南迁 。处在那样一个特殊时期 , 身在异国的朋友 , 心中自然有数话要说 , 但碍于各种原因 , 胡适巧妙地选用了双方共同之爱——茶(弃茶而去)来表达心意 , 此情此意可谓深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