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独占七大生命要素

云南是我国茶组植物遗传基因宝库,具有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 。茶组植物从40余种合并为12种、6个变种,全部在中国,其中14个种和变种都在云南 。而且都是从古老木兰目演化为山茶科,最后演变为茶种 。在云南古代的化石中还发现了三千六百万年前的木兰目化石,不仅证实云南是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茶树种资源的中心,茶叶之故乡,云南为普洱茶内涵如此多样化的品质风格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其中最优良的大叶种茶树属植株乔木型,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分枝部位高 。叶长椭圆形,叶尖较长而钝,叶基卵圆形,叶色浓绿,叶肉厚而软,叶面显著隆起,叶缘微卷,锯齿大而浅,主脉明显,芽头粗壮,芽黄绿色,密披茸毛,萌芽力强 。新梢一年萌发五轮,全年可采茶28次 。一芽二叶平均重0.62克,色泽乌黑褐润,味强烈,汤色浓艳,香气高锐,成茶条索粗壮,白毫显露 。在100g的干茶叶中,干物占94%、水占6%左右,其中无机物占4%,包括各种微量元素等90%都是属有机物 。而云南的大叶子茶种内含物经含量检测,一芽二叶蒸青本样含茶多酚33.76%,咖啡碱4.06%,氨基酸1.66%,儿茶素总量182.16毫克/克,水溶总浸出物可达到48%,这是所有茶种无法比试的 。正因为这些物质基础的奠定,普洱茶在古老而又科学的晒青毛茶再加工、渥堆、陈化过程中有着丰富的物质来源,在微生物、热生化的催化、降解、氧化、聚合中不但产生新的合成物质,而且在益生菌的生长和新陈代谢中产生了许多新生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古老而科学的制茶方法使普洱茶发展有了锦绣前程,优良的遗传基因使普洱茶的原料具有外形粗壮肥大,内含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含量高,氧化基质丰富的先天优势 。在普洱茶的初、精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由于外界湿热作用和长时间的自身氧化、聚合,茶叶感官品质由鲜爽、浓烈及刺激性强逐渐转化为持久陈香及醇厚甘滑的香味特征 。原料茶所特有的那种粗涩和日晒气逐渐消失,低溶点芳香物如青草味等消失,使有利茶香的高沸点香气得以显露和发挥 。代之以类似芷兰和樟木样的幽香,吞入口腔,喉韵十足,颊齿留香,让人印象深刻 。这茶种和制茶方法更使普洱茶其多种唯一性得到了证实 。?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国家和医学研究机构在青睐着普洱茶、研究着普洱茶,而且美国著名医学专家约瑟夫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后发表了评论,“茶的发现和对世界的推广是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第五大最伟大的发明和贡献” 。人体要维持生命,必需要七大生命要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菌和水,而只有普洱茶才具备和同时拥有这七大生命要素 。因为普洱茶在微生物作用下,将不可溶性蛋白质降解,重组成可溶性多种氨基酸,将纤维素这不可溶性多糖降解为可溶性单糖——阿拉伯糖,加上发酵中的益生菌群落和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演化产生了各种对人体有益的新生物种,这是其他各种茶类没有,也不可能具备的 。就像牛奶经过发酵以后变为不可逆性的酸奶,其营养价值倍受推崇;作为水果的葡萄经过酿造发酵成葡萄酒后产生了新的物质和效果,其“逆转醇”这种物质对心血管系统起到不可估量的好效果,它能改变血管的弹性,对防止血管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系统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普洱茶其发酵后的综合作用不但优于前二者,而且对人体健康的综合作用更加明显,更加齐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而汽车等代步工具和机械化的普及使人类的运动减少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积累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各种隐性的疾病综合形成的亚健康群体不断扩大,很多精英为了攀登一个又一个事业高峰,身体超负荷运转,久而久之,事业有成,身体不成,由于在奋斗和竞争中压力不断增加,精神负担加重的同时损伤了自身的免疫系统 。这种亚健康状况在遇到外界因素刺激后终于发病倒下了,赢得了世界,失去了自己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长日本中岛宏博士有句名言,人千万不能“死于无知,死于愚昧” 。事业和健康是骨肉相连的亲兄弟,是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健康和幸福是唇齿相依的互存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也经过了多年的研究,经过各国医学专家多次讨论和反复验证,在世界医学学术讨论大会上提出了指导人类健康的三大里程碑:1.饮食平衡;2.有氧运动;3.心理调整,这就是世界著名的维多利亚健康宣言 。而普洱茶的功效正能贯穿这三大健康里程碑 。首先在饮食平衡中推出了六大健康饮料,其首选的就是茶,以下是葡萄酒、豆浆、酸奶、菌类汤、骨头汤 。由于当时对普洱茶没有更好更深的认识,现在从这角度来看,普洱茶的内涵和功效,不但应在首选中成为之最,更重要的是能让普遍大众都能了解和得益 。从健康的角度上来讲,预防大于治病;从经济的角度,统计结论,1元钱投入到保健和养生上,可省去8.6元的治疗费用 。如长期喝健康、卫生的普洱茶,不但能使您保持健康、保持活力,同时能延年益寿,增寿十年以上 。现在全国都在提倡和谐,大家仔细想想,这和谐建立的前提就是健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