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下篇的中心思想 庄子天下篇原文及翻译

作为现存《庄子》一书的最后一篇 , 不少人将之当成一篇简明的先秦哲学史:又有人(据说是民国时人)考证说 , 本篇当是庄子的后学所作:也有人坚持这篇文章真是庄子的手笔 。哈哈 , 真是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 莫衷一是 , 倒也有几分庄子在文中所展示的各种学派流派相互对垒争辩的况味 。
依我所见 , 《天下》篇当是庄子手笔或没有什么好疑议的 。无论是文章内容还是文笔手法 , 没有庄子的精神高度根本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 而如果真是其后学所写 , 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但后学当中若是有这等才俊 , 当不至于默默无闻吧 , 而世人却无缘再见其人所著的文章 , 岂不怪哉?!
【庄子天下篇的中心思想 庄子天下篇原文及翻译】而一切的答案 , 都在其中的字里行间 。下面 , 就让我们按照文章的先后 , 先从方术看起吧!
却说庄子放眼望去 , 所见几乎都是四处叫卖的治理天下“良方” 。于是 , 普天之下方略遍地 , 术士盈野 , 都以为自己深得治理天下之策 , 无人能够超越 。这种高人一等 , 目空一切的自以为是心态 , 已经彻底把自然之道深深地踩在了脚下 。殊不知 , 在自然法则的面前 , 这种不自量力和鼠目寸光 , 早已将这些方术之士的面目展示得一览无余 。
带着这种不可一世的心态 , 执方之士们带着不屑一顾的眼神望向庄子:那些古代人所称谓的道术 , 到底又藏放在哪儿啊?庄子回答说:处处皆是 , 无处不在!方士们又问:都说天地神明 , 请问神灵从什么地方降临?灵明又从哪儿出现?庄子无奈笑笑 , 方士们所拋出的问题 , 果真一切都离不开有的范畴 , 而回答者也要用有来表述了:所有神明至圣之人的产生 , 一切世俗明王的成就 , 都来自于自然本源 , 正所谓九九归一 。
能时刻不离自然本源 , 和自然自在一体的 , 叫作天人;能时刻相依自然 , 吸吮自然精华探究精微之所的 , 叫作神人;能够因循自然 , 持守自然本真的 , 叫作至人 。
或许是有感于自然道德的作用 , 庄子将效法天地自然 , 以德行修为为本能 , 以证道悟道为路径 , 顺应自然变化的人 , 作为划分圣人的依据 。因为此时的自然法则依旧为人所遵循 。
而到了道德失落的时候 , 人们便将“以仁为恩”的投桃报李理念 , “以义为理”的义理思想 , “以礼为行”的行为规范 , “以乐为和”的和合意愿 , 对仁义礼乐进行了功能定位 , 并加以薰然慈仁的大力提倡 , 以此作为君子的品牌标志 。但后人却将其中的佼佼者打造提升并代位于原有的圣人 , 塑造道德失落后的圣人偶像 , 推出新的圣贤名品 。由此 , 仁义便与道德比肩并凌驾于其上 , 成为人文地标上的仁义道德了!
而随着仁义道德这种人文规范的出现 , 世人们也就更加地忙碌不堪了 。百官们纷纷以法度的准绳来界定名分操守 , 以形名座次来区分仪容仪表 , 以再三的审慎来验证事物的虚假真实 , 以权利的大小和名次的顺序来最终确定并拍板裁定相关事宜 。于是 , 以功名利禄大小为座次排序的官场便沉溺于世俗事务的日常料理当中了 。
当官场正纷扰不已的时候 , 平民百姓、士农百工便开始了为穿着糊口日夜奔波的生活 , 一切的繁养生息 , 秋收冬藏 , 都在操持今后老弱病残孤寡时令时的日常生计 , 以免届时饿毙冻馁难继天年 。这是平民百姓的家长里短和基本道理 。

庄子天下篇的中心思想 庄子天下篇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庄子天下篇的中心思想 庄子天下篇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庄子天下篇的中心思想 庄子天下篇原文及翻译

文章插图
本文结束 , 喜欢的朋友们请点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