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表演爬竿杂技


古人如何表演爬竿杂技

文章插图
“寻橦(tón)”,为“百戏”节目之一,橦是橦木竿的意思,因此寻橦即俗话中的爬竿 。根据《汉书》记载:“自合浦南,有都卢国 。”《大康地志》又云:“都卢国,其人善缘高 。”因此,寻橦又因都卢国人善缘木而得名为“都卢伎” 。
古人如何表演爬竿杂技

文章插图
寻橦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的晋国,当时有一些矮小的艺人,在矛戟的柄上进行爬缘表演,这估计便是“寻橦”的前身 。到汉代,寻橦已成为颇受百姓欢迎的节目之一 。在汉代的“百戏”演出中,往往安排一个压轴戏“百马同辔(pèi)”,即出现许多戏车,车上架橦木,由幼童在戏车的橦木顶部“上下翩翻”,表演其高超技能,惊险却不失精彩 。
汉代寻橦也留下了不少历史痕迹:孔望山汉代摩崖造像中,有一幅“寻橦图”,形象地展示了寻橦的场景:表演者两人,一人托竿,一人在竿上表演 。托竿者两腿作弓步,以求平衡 。右掌托一竿,左手后伸,张开手掌,极力稳竿,保持平衡的姿势刻画得非常生动 。竿上表演者,身稍倾斜,以足登竿,右手叉腰,左手上举,也作力求平衡的姿势 。还有一些汉画中画有伎人头顶竹竿,另有一至三人缘竿而上进行表演的场景 。
【古人如何表演爬竿杂技】由此我们可看出,汉代便有了“掌托竿”、“头顶竿”等花样,可见其技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