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子仁

柏子仁介绍

【别名】
柏实、柏子、柏仁、侧柏子
【汉语拼音】
bai zi ren
【名称英】
Platycladi Semen 。
【成份】
种子含脂肪油约14%,并含少量挥发油、皂甙 。
【加工采集】
【柏子仁】冬初种子成熟时收采,晒干 。压碎种皮,簸净,阴干 。
【药材鉴别】
种仁呈长卵圆形至长椭圆形,亦有呈长圆锥形者,长3~7毫米,径1.5~3毫米 。新鲜品淡黄色或黄白色,久置则颜色变深而呈黄棕色,并有油渗出 。外面常包有薄膜质的内种皮,顶端略尖,圆三棱形,并有深褐色的点,基部钝圆,颜色较浅 。断面乳白色至黄白色,胚乳较多,子叶2枚或更多,均含丰富的油质 。气微香,味淡而有油腻感 。以粒饱满、黄白色、油性大而不泛油、无皮壳杂质者为佳 。
主产山东、河南、河北 。此外,陕西、湖北、甘肃、云南等地亦产 。
【药理作用】
柏子仁对前脑基底核破坏的小鼠被动回壁学习有改善作用 。用电极热损伤环小鼠两侧前脑基底核,每日灌胃给予柏子仁乙醇提取物250mg/kg及500mg/kg,连续15d 。在避暗法和跳台法试验中,均证明其对损伤造成的记忆再现障碍及记忆消去促进有明显的改善;对损伤致的获得障碍亦有改善倾向;对损伤造成的运动低下无拮抗作用 。
【炮制】
柏子仁:拣净杂质,除去残留的外壳和种皮 。柏子霜:取拣净的柏子仁,碾碎,用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研细 。
《雷公炮炙论》:"凡使柏子仁,先以酒浸一宿,至明漉出,晒干,却用黄精自然汁于日中煎,手不住搅,若天久阴,即于铛中著水,用瓶器盛柏子仁,著火缓缓煮成煎为度 。每煎三两柏子仁,用酒五两,浸干为度 。"
【功能主治】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治惊悸,失眠,遗精,盗汗,便秘 。
①《本经》:"主惊悸,安五藏,益气,除湿痹 。"
②《别录》:"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 。"
③《药性论》:"能治腰肾中冷,膀胱中冷脓宿水,兴阳道,去头风,主小儿惊痫 。"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润皮肤 。"
⑤《纲目》:"养心气,润肾燥,益智宁神;烧沥治疥癣 。"
⑥《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以盐渍之,煎服,能治咳嗽 。"
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咳止喘,收敛止血,润肺健胃,利尿消炎 。"
【性味】
甘,平 。
①《本经》:"味甘,平 。"
②《别录》:"无毒 。"
③《药性论》:"味辛甘 。"
④《本草正》:"味甘平,性微凉 。"
入心、肝、脾经 。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肾三经 。"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亦入手少阴经 。"
③《本草新编》:"入心、肝、肾、膀胱四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外用:炒研取油涂 。
【宜忌】
便溏及痰多者忌服 。
①《本草经集注》:"牡蛎、桂,瓜子为使 。恶菊花、羊蹄、诸石及面 。"
②《本草经疏》:"柏子仁体性多油,肠滑作泻者勿服,膈间多痰者勿服,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什泻,法咸忌之 。"
③《得配本草》:"痰多,肺气上浮,大便滑泄,胃虚欲吐,四者禁用 。"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热,防蛀 。
【归经】
归经_心经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可达1m 。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 。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 。叶鳞形,交互对生,长1-3mm,先端微钝,位于小枝上下两面之叶露出部分倒卵状菱形或斜方形,两侧的叶折覆着上下之叶的基部两侧,呈龙骨状 。叶背中部均有腺槽 。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雄球花黄色,卵圆形,长约2mm 。球果当年成熟,卵圆形,长1.5-2cm,熟前肉质,蓝绿色,被白粉;熟后木质,张开,红褐色;种鳞4对,扁平,背部近先端有反曲的尖头,中部种鳞各有种子1-2颗 。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形,长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无翅或有棱脊,种脐大而明显 。花期3-4月,球果9-11月成熟 。
【临床应用】
用量3~9克 。用治虚烦失眠、心悸怔忡、阴虚盗汗、肠燥便秘 。
【药用部位】
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 。植物形态详"侧柏叶"条 。
【来自何书】
《唐本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