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于脂肪肝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 。所谓证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 。它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
所谓辨证施治,其核心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概括,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在诊断原则上,中医奉行的辨证治疗的方法在脂肪肝的治疗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种古老而科学的诊疗原则 。
中医对于脂肪肝的辨证论治原则
1.控制原发疾病,合理膳食
中医认为,脂肪肝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湿内停,痰浊阻滞,使气机瘀滞 。因而,在治疗原则上要抓住“湿、痰、瘀”的病因病机 。积极控制引起脂肪肝的各种疾病,并调控饮食,做到利湿、祛瘀、消痰 。
2.疏肝解郁调气,健脾化痰
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机不调,导致肺失肃降,脾失健运,肾失开阖,水道壅塞,湿邪内停,聚饮成痰 。因此,必须佐以苦寒、淡渗以清热利湿 。
3.注意痰湿变化,虚实分明
脂肪肝的早、中期以“痰、湿”为主,多属实证 。脂肪肝中、晚期以虚证为多,主要是气虚和阳虚比较多见 。
中医对脂肪肝辨证治疗的方法
在以上治疗原则的基础之上,中医将脂肪肝分为以下几个具体治疗方法 。
1.扶脾健胃
该法主要适用于中老年人或脾胃虚弱者 。患者多是由于肝病日久导致肝主疏泄功能失调,胆汁储利失常,气机瘀滞,累及脾胃;或因气机郁结,肝阳亢盛,横逆乘脾犯胃;或因肝血瘀阻,营养失调,血郁肠胃而致病;或因肝病日久化热生火而累及脾胃 。以上这些情况都应该扶脾健胃 。
2.滋补肝肾
这种方式多适宜于中老年人或肝肾阴虚者 。阴虚多是因患者肝病日久或本身阴虚,肝肾失养,久虚失治,下耗肾阴导致的,对于这类的脂肪肝患者,应该适当地对肝肾进行滋补 。
3.理气通腑
这种方法多适用于气虚气滞,肠腑通畅不利的患者 。这类患者多由于过食肥甘厚味、饮酒无度导致脾失健运,肝脏失其疏泄,醇酒肥甘厚味之物无以化为气血精微,引起气机不利、气血通行不畅,进而水湿、积食、痰浊、瘀血互结,最终发生脂肪肝 。此种类型的患者使用理气的中药和食材 。
4.化痰通络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脂肪肝患者,久病失治或者误治,使肝脉失畅,血流迟缓,导致肝脏血郁;血郁久而不解,进而肝血停 。这样就形成了肝病损伤与瘀血之间的恶性循环 。
5.清热法
众所周知,酒是湿热毒邪,可直伤肝胃,大量饮酒,湿热蕴蒸滞留三焦 。对于过食肥甘厚味,情志不畅者,应用清热法 。
6.祛湿法
对于湿邪较重的脂肪肝患者,主要是痰湿内生或久病体虚,精微不归正化致水湿内停中焦,壅塞气机,气机不畅,痹阻肝脏脉络 。
7.化痰法
对于痰湿较重的患者而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脾胃损伤,脾失健运,以致湿浊内停,甚至凝结成痰,痰浊阻滞,血脉瘀阻 。对于这种情况,就应该着重行化痰治疗 。
8.化浊法
脂浊凝聚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 。例如,多食肥甘之物,水谷不归正化,且肥甘之物生湿化热,变生膏脂;或情志抑郁,肝胆无法疏泄,波及脾胃,运化失常,且胆汁不能正常排泄以净化脂浊,内生膏脂;或先天脾胃虚弱或年老脏腑精气渐衰,无力推动运化,令膏脂渐生;或因其他病变日久累及肝胆脾胃,膏脂内生 。
确切地说,以上这些辨证治疗的具体原则都不可能单一使用,在中医辨证治疗的思想指导下,是把整个疾病看做一个整体,以上各种情况只是单方面描述,在真正的治疗过程中,还是要本着整体施治的原则,首先要分清寒热、虚实、主次,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运用降脂的中药,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宜标本兼治,以确定驱邪扶正的最佳办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