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粮谷养颜保健

“屋要人撑,人要饭撑 。”饭就是粮谷,粮谷向来是人类的主食 。
《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畜力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这是中国传统营养学配膳原旨,迄今与现代营养学观点仍然基本相同 。粮谷是人体蛋白质和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一些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人体所需蛋曰质的50%—70%,能量来源的60%—70%依靠于粮食 。粮谷不仅有其重要的营养功能,而且有着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具体分述如下 。
大米
大米又名稻谷,分为粳米和糯米两种,性味甘平 。有和胃调中、除烦清热的作用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伤寒论》“白虎汤”和“竹叶石膏汤”中,即加人粳米以除烦热及和胃调中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粳米和胃气,长肌肉 。”粳米可以调和营卫、益气补中、健脾养育、滋阴壮阳 。感冒喝热粥可以发汗,解热,胃寒喝温粥可以和胃止呕,胃肠溃疡病人经常喝粥可以保护胃肠壁 。大米药用以陈仓米为主 。
糯米
糯米又名江米,性味甘温,有补中益气、健脾理肺的作用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日》载;“糯米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 。”民间习用糯米或加红枣肉灌人猪直肠内蒸熟服用,治疗脾虚下陷性脱肚和女性子宫下垂;用糯米或红枣肉灌进猪大肠内蒸熟服用,治疗久治不愈脾肺虚弱食荨麻疹、皮肤瘙痒、慢性气管炎和盗汗等症 。糯米性粘滞,不易消化,有肠胃消化不好和患热性病的人不宜吃 。
小麦
小麦性味甘微寒,有开胃健脾、清心养肝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指出小麦属心火之谷也,能补心养肝 。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中,重用小麦治疗妇女脏燥症(癔病) 。唐代名医陈藏器在其《本草拾遗》中载:“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力气 。”
大麦
大麦芽性味咸温,有消食陈胀、散结祛痰的作用 。《本草备要》载:“大麦芽,能助胃气上行而资健运 。利脾宽肠,和中下气,消食胀,散结祛痰,化一切米面果食积 。”中医常用大麦芽、神曲等复方治疗消化不良,用以健胃消食除胀 。大麦还能治疗女性**发胀,并具有缩乳作用 。明代名医薛立斋医案中记载一妇人丧婴后**胀几欲成痈,单用麦芽一二两炒后煎汤服,立消 。孕妇禁食,有下胎作用 。
燕麦
燕麦又名雀麦,性昧甘平,有降脂、降压的作用 。燕麦是我国古老的粮食作物 。近些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培植出的燕麦,先后在北京心血管研究中心、北京20余家医院进行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表明,长期食用燕麦片,对降低人体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均有显著效果 。由于燕麦中含有丰富的甘油酸、氨基酸和其他有益成分,对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也有较好效果 。著名教育家马寅初享年百岁高寿,他除了爱好运动、经常洗冷热水循环浴和生活有规律外,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每天早晨吃燕麦片,即50克燕麦片加250克开水煮2分钟,再佐以一个鸡蛋长期坚持服用,获效甚佳 。
玉米
玉米又名包谷、玉蜀黍,性味甘平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玉米,调中开胃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亚油酸、卵磷脂、维生素A和E,长期食用可以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是心血管病人、肥胖人的理想食品 。玉米可以利尿降压、止血和健胃,还可以控制肾炎蛋白尿、利胆 。同时,在玉米粒的胚芽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具有增强机体新陈代谢、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能使皮下组织丰富,皮肤细腻光滑,延缓衰老 。
小米
小米又名粟米,分青、黄、赤、白、黑品种 。性味甘咸微寒,有养胃健脾作用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载,粟米粉水丸梧桐大,煮七丸纳醋中吞服,治脾胃虚弱,呕吐不能食 。民间习用小米煮粥吃以养胃健脾 。
薏米
【多吃粮谷养颜保健】薏米又名薏苡仁,性味甘淡,有健脾利湿的作用 。薏米原产我国,历史悠久,古书《帝王世纪》载“有莘氏吞薏苡而生禹”之说 。还有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北战南征用严重风湿病,后出征南越经常食用薏米面而愈的记载 。南宋陶宏景《名医别录》载:“薏米,除筋骨邪,利肠胃,消水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