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类供应

猪肉在汉族人的肉类消费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人们通常称屠户为“杀猪的” 。而对比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情况,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肉类消费是比较多样的,不仅是猪、牛、羊肉,也包括鱼类和一些禽类的肉,并没有中国这样偏爱猪肉的现象 。于是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汉族人为
什么这么爱吃猪肉?
    由于许多汉族人爱吃猪肉是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的,因此对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中国历史中去找原因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一直是个大陆性的民族,在古代汉族人一直是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为主 。这种定居式农业生产的目的是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限度地获取农产品,而实现这一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事产量高的粮食种植业 。而提供肉制品的养殖业就只
能作为副业了 。
    在如此多的家畜中,为什么古代汉族人选择了养猪作为主要的副业?要知道,牛羊是吃草的,而养猪要消耗一定的粮食,这样算下来养猪的成本就比养牛羊要高 。但汉族的小农式生产使得几乎全部的耕地都用来种粮食了,不大可能有人为了养牛羊去专门找块地来种牧草,因此汉族农民即使养牛也主要是当作耕田的劳力来使用,数量并不多,到老得干不动活的时候再杀掉 。而猪就不一样了,它吃的东西很杂,可以关在猪圈里,找点什么剩饭剩菜之类的东西喂饱就行了 。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气候 。中国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季节气候差异很明显,夏天很热冬天又很冷,因此在冬天有相当一段时间,不仅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连野草都会枯死 。如果农民选择了养牛羊,由于牛羊要吃草,那么在冬天到来的时候在中原地区牛羊的饲料无法供应,而养猪则墓本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如果对比一下南欧的古代农业,这一特点就会更明显了 。由于南欧是地中海气候,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夏天不太热冬天也不冷,即使到了冬天草也不会枯死,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养牛羊的优势
就显现出来了 。所以南欧的土地广泛实行的是轮作制,夏天也保留一些土地来种牧草,到了秋天粮食收割之后就将所有的土地都种上草来养牛羊 。而且,由于欧洲人是海洋性民族,可以从海洋中获取大量的鱼类资源,这就使他们可消费的肉类品种多样 。
    另外,在我国古代的长城以北地区,气候比中原地区更为寒冷,已经无法进行定居式的种植业生产 。生活在这些地区的游牧民族,采取不断迁徙的做法,当牲畜把一块地方的植被吃的差不多了就搬到另一处 。而到了冬天则搬到相对暖和的地方,并储备一些草料来使牲畜不至于俄死 。因此,他们反而是以养牛羊
为主 。
    可以说,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国人对猪肉的偏好是由于中国的气候特点造成的,虽然如今的肉类供应已经趋于多样化,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饮食习惯却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因此,即使猪肉价格上涨的幅度很大,普通百姓大多还是选择继续食用猪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