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翻译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翻译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翻译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翻译

文章插图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的意思是: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 。这句话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这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 。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 。
原文节选: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
译文:
秦国除了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池 。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 。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 。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想到他们的祖辈和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都拿来送给别人,就像扔掉小草一样不珍惜 。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诸侯)送给他的越多,他侵犯得就越急迫 。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决定了 。到了覆灭的地步,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这话说的很正确 。
赏析: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翻译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翻译】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 。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 。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 。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 。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 。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