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苏州府志》载:“洞庭东山碧螺石壁,产野茶几株,每岁土人持筐采归,未见其异 。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叶较多,因置怀中,茶得体温,异香突发 。采茶者争呼:吓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 。”那碧螺春茶口感如何呢?相关的介绍如下!碧螺春茶口感?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 。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 。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中国的名茶 。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碧螺春茶种植条件?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 。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 。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 。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碧螺春茶历史记载?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 。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 。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 。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 。”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 。?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 。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 。?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 。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 。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 。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 。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2009年起,洞庭碧螺春茶将实施新的国家产品质量标准,新标准的实施,将统领碧螺春茶产业发展的核心,调整茶叶种植、加工生产、销售消费及政府监管的各个领域 。碧螺春制作方法?1、采摘?在碧螺春的采摘时期,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 。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2、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 。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 。茶叶要当天采摘,当天炒制 。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不炒隔夜茶 。?3、炒制?炒制过程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等多道工序,“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这些工序要在同一口锅内一气呵成,每一个步骤都要求不同的温度 。东山的美,宛如一艘驶入太湖的巨舟,气候好,温和、湿润,土壤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茶果树生长 。江南的美,总是美的精致,精致到一个人、一棵树、一杯香茗 。东山就是这样,常言: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
推荐阅读
- 碧螺春绿茶什么口感
- 碧螺春属于哪里的特产
- 碧螺春有苦味是合理的吗
- 碧螺春泡开的样子什么样
- 碧螺春生产地区在哪里
- 碧螺春茶为什么是苦的
- 名优绿茶碧螺春茶产于什么地方
- 碧螺春不能与什么吃
- 碧螺春茶喝了减肥是不是
- 碧螺春可以经常喝饮用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