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涪翁的川医宗师地位
涪翁是第一位载入正史的四川医家,《中国历代十大名医录》将其列入两汉十大名医 。 1995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将涪翁形象绘制于医史博物馆的大型壁画上,并复制了清代涪翁诗碑六条屏,陈列在医史博物馆 。 《人民日报》2016年3月5日刊发《中国中医药发展简图(一)》,推介涪翁肖像和事迹 。
涪翁所撰的中医著作《针经》,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论述针炙疗法的专著 。 在这之前,《内经》虽有扁鹊等人在治病中运用针灸论述,但尚无针灸专著的问世 。 《后汉书·郭玉传》载:“帝奇之,仍试令嬖臣美手腕者与女子杂处帷中,使玉各诊一手,问所疾苦 。 玉曰:‘左阳右阴,桩有男女,状若异人 。 臣疑其故 。 ’帝叹息称善” 。 郭玉通过脉象就能认别男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涪翁《诊脉法》的内容是十分精粹的 。
自涪翁起,四川医脉千年不绝,名医辈出 。 据历史文献记载,从汉代至明清,见诸文献记载的四川医家有1000余人,影响医坛2000多年,历久不衰 。
· 涪翁文化的演变和传承
涪翁医术精湛,不分贵贱,热心为民治病,深得涪县及绵州人民的敬仰爱戴,历代先贤名士为其作诗作画、树碑立传 。 如今,绵阳有以涪翁命名的涪翁路、涪翁山、涪翁堰、渔夫村等 。
立祀表率 。 明代绵州举人李梓撰写的《南山十贤堂记》,记述了历代民众供奉、祭祀涪翁等十位本土先贤的情况,涪翁成为后人怀念、凭吊、效仿、学习的榜样 。
涪翁山 。 清同治《直隶绵州志》卷五十记载:“‘涪翁山’三大宇,杨叔兰书” 。 1892年秋,绵州宿儒吴朝品一行曾到南山“访古”,仔细观看“涪翁山”三个大字 。
涪翁堰 。 清同治《直隶绵州志》卷十记载,嘉庆十七年(1812年),民众开修“涪翁堰”,“自西河起至林坝木龙河止,下流三十余里,灌田一万余亩” 。 时至今日,涪翁堰仍在发挥农业灌溉、防洪排涝等作用 。
涪翁像 。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绵州教谕吴朝品在李杜祠内为涪翁立碑,碑刻涪翁肖像,将其与生于绵州的李白、流寓绵州的杜甫同祠纪念 。 碑上除涪翁画像外,还有铭文 。 绵阳市中医院在住院部复制展示涪翁刻画像,并在门诊大厅陈列涪翁铜雕像 。
涪翁亭 。 据《四川通志》记载,南宋绵州通判杨叔兰曾在绵州东山之阿(今富乐山)建“招隐亭”(又名涪翁亭)纪念涪翁 。 清光绪时,绵州进士陈经畲修复或重建 。
涪翁路 。 涪翁路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游仙区重要的城乡道路,从城区经过富乐山侧“渔父故村”至小枧镇 。
涪翁颂表 。 南宋嘉定元年戊辰(1208年)二月初,绵州通判杨叔兰书“玉泉涪翁凌旷”等大字于东山 。 今石刻尚存 。
《涪翁问》诗 。 1208年,杨叔兰赋诗《涪翁问》并镌刻于南山(今南桥下龙王古庙东侧,被埋) 。
涪翁碑刻 。 清同治《直隶绵州志》卷二十八载:雷家观,治南三十五里,即古涌泉寺 。 []碑镌“宋嘉泰十一年,成都府教授史渐表汉隐君子涪翁、河上丈人”等字,犹可省识 。 沈家庵,治南四十里,即古翔龙院,残碑有云:周秦之间有二隐君子,一日涪翁,一日河上丈人 。 恒钓碧溪涪水 。 傍山岩畔镌有“涪翁”二字 。
涪翁诗碑 。 清光绪年间,绵州教谕吴朝品作诗,夔门名士张朝墉书写六条屏诗碑,共有470余字,现存 。
推荐阅读
- 身怀神奇秘技的隐士——涪翁
- 带脉针刺深度及方向 针灸带脉进针多少
- 针灸阳陵泉作用 阳陵泉针刺深度
- 针灸三焦俞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三焦俞注意事项
- 少海怎么针灸 少海位置图和作用
- 针灸子宫有什么好处 子宫针灸有副作用吗
- 攒竹的针刺方法 针灸攒竹的功效
- 头维如何针灸 头维针刺方向
- 地仓针刺方法 地仓怎么针灸
- 颊车的针刺方法 颊车怎么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