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 。 其融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于一体,既作为研究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研究人类体质与疾病、健康关系的新的分支学科 。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
关于体质,在中医学史上有过几种不同的用词 。 在《内经》中常用“形”、“质”等以表体质之义,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的“五形之人”,《素问?厥论》中的“是人者质壮”等 。 其后,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以“禀质”言之,宋?陈自明《妇人良方》称为“气质”,南宋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称为“赋禀”,明?张介宾以“禀赋”、“气质”而论的同时,较早运用“体质”一词,他在《景岳全书?杂证谟?饮食门》中说:“矧体质贵贱尤有不同,凡藜藿壮夫,及新暴之病,自宜消伐 。 ”明清时代也有医家称之为“气体”、“形质”等,清?徐大椿则将“气体”、“体质”合用,自清?叶桂、华岫云始直称“体质”,自此,人们渐趋接受“体质”一词、,普遍用它来表述不同个体的生理特殊性 。
重视人的体质及其差异性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 。 中医体质理论渊源于《内经》,早在《内经》中就明确指出了人在生命的过程中可以显示出刚柔、强弱、高低、阴阳、肥瘦等显著的个体差异,如《灵枢?寿夭刚柔》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 ”《内经》的体质理论,明确指出体质与脏腑的形态结、构、气血盈亏有密切的关系,并从差异性方面研究了个体及不同群体的体质特征、差异规律、体质的形成与变异规律,体质类型与分类方法,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体质与疾病的诊断、辨证与治法用药规律,体质与预防、养生的关系等,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中医体质理论,奠定了中医体质学的基础 。 其后,历代医家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内经》关于发生体质学、生态体质学、年龄体质学、性别体质学、病理体质学及治疗体质学的理论 。 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从体质与发病、辨证、治疗用药以及疾病预后关系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蕴含有辨质论治的精神,使体质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提高 。 宋?陈自明的《妇人良方》及南宋无名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等,对体质形成于胎儿期已笃信不疑 。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将小儿的体质特征精辟地概括为“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 ”宋?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对老年人的体质特征特别是心理特征及其机理进行了阐述,强调体质的食养与食疗 。 金?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则强调“脏腑六气病机”,从理论上阐述了各型病理体质的形成与内生六气的关系,从而对体质的内在基础做了强调 。 张介宾的《景岳全书》力倡藏象体质理论,强调脾肾先后天之本对体质的重要性,并将丰富的体质理论运用到对外感、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之中 。 清?汪宏的《望诊遵经》和王燕昌的《王氏医存》对影响体质形成、定型、演化的外部因素,已有明确的认识 。 明清温病学家则从温热病学角度,对体质的分型及临床脉症、体质与温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治疗、用药关系作了新的探讨,使中医体质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新的发展 。
推荐阅读
- 脏腑学说
- 学跆拳道有什么坏处 小孩怎样安全的打跆拳道
- 跆拳道可以瘦腿嘛 5岁小孩学跆拳道好吗
- 流瑜伽初学者可以学吗 流瑜伽适合什么人群
- 瑜伽初学者适合高温瑜伽吗 初学者可以练高温瑜伽吗
- 自由泳锻炼什么肌肉 自由泳怎么学习憋气
- 蛙泳腰疼是姿势不对吗 学习蛙泳腰疼是为什么
- 蝶泳适合女生学吗 蝶泳适合什么人
- 喝了有蟑螂的水怎么办 不要着急,学会这四个方法就不怕啦!
- 芦荟汁弄衣服上能洗掉 学会这几个小妙招,轻松就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