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 )


 
2.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特性 , 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相类比 , 运用归类和推演等方法 , 将其最终分成五大类 。 其具体推理方法是:
(1)类比: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或关系上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方法 。 类比也是一种推理方法 。 类比法 , 中医学称之为“援物比类”或“取象比类” 。 中医学五行学说运用类比方法 , 将事物的形象(指事物的性质、作用、形态)与五行属性相类比 , 物象具有与某行相类似的特性 , 便将其归属于某行 。 如方位配五行、五脏配五行等 。 方位配五行 , 旭日东升 , 与木之升发特性相类 , 故东方归属于木;南方炎热 , 与火之炎上特性相类 , 故南方归属于火 。 又如五脏配五行 , 脾主运化而类于土之化物 , 故脾归属于土 , 肺主肃降而类于金之肃杀 , 故肺归属于金 , 等等 。
(2)推衍:推衍是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属性 , 推衍至其他相关事物 , 以得知这些事物的属性的推理方法 。 属中国古代的类推形式 , 包括平行式推衍和包含式推衍两种类型 。
平行式推衍:与类比思维相比 , 实际上是发生了量的变化 , 并没有改变思维作水方向运动的性质 。 通常是某种法则或范本的延伸 , 这种法则、范本与新的推衍对象之间并不存在包含关系 。 以木行推衍为例 , 已知肝属于木 , 而肝合胆 , 主筋 , 开窍于目 , 故胆、筋、目眦属于木 。 它如五志之怒、五声之呼、变动之握 , 以及五季之春、五方之东、五气之风、五化之生、五色之青、五味之酸、五时之平旦、五音之角等等 , 亦归于本 。 根据木行的特性 , 在人体以肝为中心 , 推衍至胆、目、筋、怒、呼、握;在自然界以春为中心 , 推衍至东、风、生、青、酸、平旦、角等 。 肝与胆、目、筋、怒、呼、握 , 以及春与东、风、生、青、酸、平旦、角等之间并不存在包含关系 , 仅是在五脏之肝、五季之春的基础上发生了量的增加 , 其他四行均类此 。
包含式推衍:包含式推衍又可分为抽象模型推衍和类命题推衍两种形式 。 五行学说按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规律 , 说明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五脏系统 , 以及人体与自然环境各不同要素之间的统一性 , 便是五行结构模型推衍的具体应用 。 类命题推衍属中国古代的三段论推理 。 中国古代的三段论属“不完整不规范”的推理形式 , 尚不具备类型或范式的意义 。 在五行推衍中不若模型推衍应用广泛 , 故在此从略 。
 
       总之 , 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 , 以五行为中心 , 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 , 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 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 按其属性进行归纳 , 即凡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化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 。 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 , 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 , 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
 
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具有勤于观察、善于推类、精于运数、重于应用和长于辩证的特点 。 推类 , 即善于用举一反三、引而伸之的推类方法去研究自然界的未知事物 。 在“仰观天象 , 俯察地理” , “近取诸身 , 远取诸物”的“观物取象”的基础上 , “以类族辨物” , 并进一步“引而伸之 , 触类而长之” , 即触类旁通 , 由已知事物推广到其他未知的事物 。 五行学说的归类和推演的思维方法是:观物——取象——比类——运数(五行)——求道(规律) , 即应象以尽意 。 触类可为其象 , 合义可为其征 , 立象类比是手段 , 尽意求道是目的 。 这是一种以直接观察为基础的综合类比的思维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