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什么是杜鹃花瘿瘤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病原:为半球状外担菌,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外担菌目 。
症状:对杜鹃花嫩枝、梢和叶片均可危害 。 叶片受害后边缘或全叶肿大肥厚,呈瘤状或半球状肉质菌瘿 。 嫩枝受害后亦肿大增粗成肉质菌瘿,影响抽梢 。 花受害后,花瓣表面或凹陷处长出白色粉状霉层,即病菌的子实层 。 后期,菌瘿变褐,枯萎脱落 。

【防治】什么是杜鹃花瘿瘤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残体上越冬,翌年日平均气温升到10摄氏度左右、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即开始产生担孢子 。 担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幼叶、嫩梢或花瓣 。 半个月后,病部开始变色枯萎,25天左右病叶完全枯萎脱落 。 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是第一次发病高峰期,9月下旬为第二次发病高峰期 。
【【防治】什么是杜鹃花瘿瘤病?有哪些防治方法?】

    推荐阅读